五大國家公園公布:這一天,中國人等了65年

中信出版集團 發佈 2021-10-14T05:02:50+00:00

中國人,終於有自己的國家公園了!從1956年,中國第一批自然保護區設立到現在,這一天,我們等了整整65年!

中國人,終於有自己的國家公園了!

從1956年,中國第一批自然保護區設立到現在,這一天,我們等了整整65年!

10月12日,昆明,在全球給予厚望的《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上,我國正式宣布設立三江源、大熊貓、東北虎豹、海南熱帶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國家公園,為構建地球生命共同體,提出了「中國方案」。

五個國家公園,保護面積達23萬平方公里,涵蓋近30%的陸域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種類,是我國自然生態系統最重要、自然景觀最獨特、自然遺產最精華、生物多樣性最富集的區域

堪稱是「有生命的國家寶藏」。

還沒去過?別急,阿信今天就先帶著你,跟隨中國最優秀的一批野生動物攝影師,提前體會一下,藏在這五個國家公園裡的珍稀生靈和極致美景。


三江源國家公園

三江源國家公園,位於地球「第三極」的青藏高原腹地,為長江、黃河和瀾滄江的源頭匯水區,這裡既是「中華水塔」,又是我們文明的濫觴之處

其中青海可可西里世界自然遺產地更是被完整劃入了三江源國家公園長江源園區,被稱為「中國最偉大的荒野」。

楚瑪爾河,長江三源之一的北源,發源於可可西里山。劉夙培 攝

來源:《這裡是中國1》 中信出版集團

三江源國家公園內共有野生動物125種,多為青藏高原特有,且種群數量大,是這裡真正的主人。

藏羚羊,堪稱是這裡的明星物種,在中國家喻戶曉,不僅僅因為它們相對龐大的種群,更是因為那回眸的溫柔一瞥。

藏羚羊的回眸。奚志農 攝

來源:《生命的力量》 中信出版集團

不過說到高寒山地的真正王者,非雪豹莫屬,這裡是它們分布的核心區域。

牧民次丁拍攝的岩石旁漏出身形的雪豹幼崽。

來源:《生命的力量》 中信出版集團

不過說起三江源上最近幾年最火的明星,那肯定缺不了這兩位行走的表情包:兔猻和藏狐。

兔猻是適應寒冷高原、荒漠環境的一種獨特貓科動物。它們獨特的面部特徵使其在網絡上收穫許多關注。保護工作者希望這種「網紅」身份能有助於對它們的保護。

藏狐和兔猻。鮑永清 攝

來源:《生命的力量》 中信出版集團

藏狐是青藏高原特有的犬科動物,它們的大方臉讓其看起來有些滑稽。

研究人員背後卻有著嚴謹的科學依據:藏狐和兔猻「臉大」的特徵其實是其聽覺系統對高原環境的適應。

張強 攝

來源:《生命的力量》 中信出版集團

關於三江源國家公園的野生動物,大多數人的知識點也就止步於此了。

其實,這裡還有很多,我們珍稀物種,其中大多數,即使是經常出沒這一地區的專業攝影師也難得捕捉到它們的身影。

比如,白唇鹿,中國特有物種,同時也是中國鹿科動物中,棲息地海拔最高的物種,於1989年被列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

青海三江源,雪中的雌性白唇鹿。張強 攝

來源:《生命的力量》 中信出版集團

藏野驢,原產於青藏高原,雖然它們的種群數量穩定,但在其分布範圍內,它們的種群很分散,並且威脅也在與日俱增。

樊尚珍 攝

來源:《生命的力量》 中信出版集團

野氂牛,青藏高原特有物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是氂牛的祖先,但比氂牛要大一倍,堪稱三江源「巨無霸」。

攝影@布瓊 星球研究所

來源:《這裡是中國1》 中信出版集團

說到「大傢伙」,還有一種動物也得順便提一下,那就是棕熊

作為食肉動物中機會主義者,棕熊的智商遠在雪豹、狼之上。

近些年,隨著牧民選擇定居的越來越多,它們很快發現,在這些人類的房子裡都會有儲存食物的地方,因此會時不時不請自來,在盜取食物的過程中還會破壞房屋、家具,甚至傷人,也為自己招來殺身之禍。

三江源,紅外相機記錄的棕熊。山水自然保護中心 供圖

來源:《生命的力量》 中信出版集團

好在保護機構與當地居民合作,在房屋周邊夾裝防熊電欄等裝置,提高了棕熊的扒房成本,減少它們這種不勞而獲的危險行為模式,人熊衝突的發生頻率明顯減低,牧民們保護棕熊的積極性也高了不少。

而這些,只不過是近年三江源野生動物保護意識不斷提高、野生動物居住環境不斷改善的一個縮影而已


大熊貓國家公園

數十萬年前北至中國北京周口店,南抵越南、緬甸,都是大熊貓的廣闊天地。

數十萬年後,它們退縮到青藏高原東緣一帶,守著僅存的一片狹長土地,這是它們在地球上最後的棲息地,面積僅占我國陸地國土面積的0. 3% 左右。

栗子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13年建成首個大熊貓放歸自然基地。供圖 大熊貓國家公園管理局

來源:《這裡是中國2》

從2017年起,以這片土地為基礎,人們劃定了一個全新的區域,並賦予它一個極其響亮的名字——大熊貓國家公園

作為現在全球野生動物保護的旗艦物種,大熊貓保護的轉機,出現在20世紀70年代後期至80年代。

70年代中期,我國著名的熊貓專家,華西師範大學的胡錦矗教授就已經開始大熊貓的調查和研究工作,並於1978年在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建立了全世界第一個大熊貓野外觀測站,也就是赫赫有名的「五一棚」。

1977年,胡錦矗教授在四川平武縣王朗自然保護區進行大熊貓調查。黃燕 供圖

來源:《生命的力量》 中信出版集團

隨後,胡錦矗、喬治·夏勒等國內外專家組成的國際聯合研究團隊在四川、北京大學潘文石團隊在陝西秦嶺的研究,推動了大熊貓保護工作逐漸走上正軌。

野生大熊貓「珍珍」在營地找吃的,被科研人員抓拍了個正著。喬治·夏勒 攝

來源:《生命的力量》 中信出版集團

在野外,同樣謹小慎微的,還有動物園中的「萌王」——小熊貓

小熊貓。黃耀華 攝

來源:《生命的力量》 中信出版集團

和大熊貓、小熊貓一樣,都在海拔較高處的針葉林比鄰而居的,還有另外一位「國寶」——金絲猴

川金絲猴。攝影@鄒滔 星球研究所

來源:《這裡是中國2》 中信出版集團

在低海拔地區,還生活著一種艷麗的生物不得不提,它就是火了好幾千年的——紅腹錦雞

秦嶺紅腹錦雞。攝影@顧曉軍 星球研究所

來源:《這裡是中國2》 中信出版集團


東北虎豹國家公園

東北虎豹國家公園跨吉林、黑龍江兩省,這裡有歐亞大陸北部最完整的森林生態系統。

虎是森林中的頂級捕獵者,中國文化中的「百獸之王」。然而,作為一種與大熊貓級別相似的野生動物「旗艦物種」,它們的處境並不樂觀。

中國曾有記錄的5個虎亞種:東北虎、華南虎、新疆虎、孟加拉虎和印支虎,如今僅東北虎尚有穩定的野外種群——堪稱中國老虎家族裡的「獨生子」。

豹是一種廣泛分布於非洲到亞歐大陸東部的大型貓科動物。

根據分子生物學分析,豹一共有9個亞種,其中8個分布在亞洲,中國有4種,即東北地區的東北豹、華北地區的華北豹、華南地區的印支豹和藏南地區的印度豹。

2017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貓科專家組將東北豹和華北豹進行了合併,使得在整體數量並無明顯變化的前提下,這些豹的受威脅評級下降了。

2014年,吉林汪清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紅外相機捕捉到的野生豹。

來源:《生命的力量》 中信出版集團

梅花鹿,在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的生態中也扮演著重要角色,它們一方面影響植被,另一方面也是虎等大型肉食動物的理想獵物。

一隻雄性梅花鹿現身在東北的林地中。程斌 攝

來源:《生命的力量》 中信出版集團

紫貂是東北文化中一種不可或缺的存在,曾作為著名的皮毛獸被大量獵殺,因此被列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一隻紫貂在冰雪中爬到松樹上。初雯雯 攝

來源:《生命的力量》 中信出版集團

紫貂是典型的林棲動物,在我國生活在東北大小興安嶺、長白山和新疆阿爾泰山的針葉林、針闊混交林中。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位於海南島中部,保存了我國最完整、最多樣的大陸性島嶼型熱帶雨林。

海南霸王嶺所處的熱帶雨林是陸地上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環境,然而這裡生機勃勃的雨林曾由於人類活動而大面積消失。

1980年,這裡建立了起了保護區,1988年升格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並在2019年與鸚哥嶺、吊羅山、五指山等保護區一併納入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試點範圍。

海南霸王嶺。程斌 攝

來源:《生命的力量》 中信出版集團

這裡是全球最瀕危的靈長類動物——僅剩35隻的海南長臂猿在地球上的「最後家園」,是熱帶生物多樣性和遺傳資源的寶庫,成為島嶼型熱帶雨林珍貴自然資源傳承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典範。

樹冠中的海南長臂猿家庭。唐芳玲 攝

來源:《生命的力量》 中信出版集團

成年雄性海南長臂猿通體黑色,雌性金黃色,它們會以一雄兩雌的家庭結構生活。

霸王嶺瞼虎是2002年才發現的我國特有物種,僅分布於海南霸王嶺的雨林中,生活在海拔500米左右的砂石和溶洞環境。

鄭聲 攝

來源:《生命的力量》 中信出版集團

中國是瞼虎的分布中心,2019年《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締約國會議上,在中國政府代表團的倡議下,中國的幾種瞼虎都被納入公約附錄受到保護。

海南的陸生珍稀野生動物中,還有一種極少出現在公眾視野中,那就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坡鹿,它們曾廣泛分布於海南島低地沿岸的低地開闊林中,雄性的坡鹿生有獨特的弓形彎角。

雄性坡鹿。 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 供圖

來源:《生命的力量》 中信出版集團

由於棲息地喪失和捕獵壓力,數量在1976年下跌至不足50頭。如今,由於保護得力,坡鹿已暫時走出滅絕的陰影,卻又成了保護區植被被過度啃食、生態退化的推手。


武夷山國家公園

武夷山國家公園跨福建、江西兩省,分布有全球同緯度最完整、面積最大的中亞熱帶原生性常綠闊葉林生態系統,是我國東南動植物寶庫

武夷山大王峰。攝影@王世民 星球研究所

來源:《這裡是中國1》 中信出版集團

武夷山有著無與倫比的生態人文資源,擁有世界文化和自然「雙遺產」,是文化和自然世代傳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典範。

最高峰黃崗山海拔為2161米,是我國大陸東南六省一市中海拔最高的山峰,福建,就像一個人坐在一個有著高大靠背的椅子上一樣,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在群山之中,隱居著一位精靈——中華穿山甲,它們曾廣泛分布於中國南方的山林中,但由於藥用和食用的需求而遭到亂捕濫獵,導致數量嚴重減少。

如今僅在南方一些區域,還有野生種群繁衍,比如武夷山區。

2021年,武夷山拍攝到的中華穿山甲影像

中華穿山甲指名亞種分布於台灣,這個種群也是唯一數量穩定乃至增長的中華穿山甲種群。

2020年,我國進一步加大了對穿山甲的保護力度,將穿山甲屬所有種由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提升至一級,最新版的《中國藥典》也刪去了穿山甲條目。

黃腹角雉是中國特有的雉類,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零星分布於湖南南部、江西、福建、廣東和廣西東北部等地亞高山區。

林劍聲 攝

來源:《生命的力量》 中信出版集團

黑臉琵鷺曾經在中國東南沿海較為常見,在福建全年皆可見到,但現在數量已非常稀少,它已成為僅次於朱䴉的第二種最瀕危的水禽。

黑臉琵鷺。胡毅田攝

來源:《生命的力量》 中信出版集團

國際自然資源物種保護聯盟和國際鳥類保護委員會都將其列入瀕危物種紅皮書中。


中國是地球上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國家之一。

但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幾乎所有耕地的土壤養分都被大幅消耗,土地鹽鹼化、沙化嚴重,以致環境史學家馬立博在其代表作《中國環境史》中寫道:

新中國所繼承的,是一個嚴重退化的自然環境。

但我們沒有被困難嚇倒。憑藉中國科學家的遠見卓識,1956年,中國建立了第一批自然保護區,用以保護野生動物棲息地。

今天,距離我國第一個自然保護區建立已過去60餘年。在未來的中國大地上,將形成以國家公園為主體、自然保護區和自然公園為基礎和補充的嶄新格局。

而到2035年,我國的森林覆蓋率將達到26%,相當於種出一個面積接近廣西的森林,75% 以上的可治理沙化土地將得到治理,海洋生態惡化的狀況將得到全面扭轉,瀕危野生動植物及其棲息地將得到全面保護。

中國,正在走向一個越來越美的未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