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內褲引發的「戰爭」:你是婚後多久開始厭倦的?

泛心理精品課 發佈 2019-12-29T00:34:33+00:00

1.一條內褲引發的「戰爭」我有個朋友在醫院工作,出於職業原因,她生活中最大的「癖好」就是「愛乾淨」。幾個中年閨蜜湊個「茶局」,其他人端起杯子就能喝,唯獨她得用開水將茶具消毒三遍。在家裡,朋友嫌棄老公不講個人衛生,兩口子要麼一人擼床被子睡覺,要麼分床而眠。

1.一條內褲引發的「戰爭」

我有個朋友在醫院工作,出於職業原因,她生活中最大的「癖好」就是「愛乾淨」。幾個中年閨蜜湊個「茶局」,其他人端起杯子就能喝,唯獨她得用開水將茶具消毒三遍。在家裡,朋友嫌棄老公不講個人衛生,兩口子要麼一人擼床被子睡覺,要麼分床而眠。

朋友跟我吐槽:「常聽人說婚姻有『七年之癢』,我感覺自己三年沒熬到,心裡就開始『癢』了!而這「三年之癢」的故事還得從「一條內褲」說起:

朋友的父母都是教師,是出生「書香門第」的「城裡娃」,而朋友老公生在農村、長在農村,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農民。婚後的頭兩年,兩人也曾有過一段「蜜裡調油」的好時光。但隨著時間的變化,婚姻也拉響了「警報」、亮起了「紅燈」。

有一次,朋友老公從外地出差回家,兩人都有點衝動,彼此心有靈犀,洗漱完畢就早早地上床了。結果關鍵時刻,朋友察覺老公內褲上有股奇怪的味道,把被子掀開一瞅,發現老公竟然沒換內褲。朋友氣急敗壞,要求老公立馬換內褲,老公卻口口聲聲嫌她矯情,感覺被對方嫌棄。頓時兩人性致全無,愛沒做成,反而大吵了一架。

事後,朋友改變了策略,每天在洗手間和床頭各備一條幹凈內褲,方便老公更換。結果她老公每次都答應得好好的,最後在她的「監視」下堅持不了三天,就打回了「原形」。

幾個回合折騰下來,朋友覺得老公連換一條內褲都心不甘、情不願,顯然是不夠愛自己。而她老公卻一臉懵逼,認為對方一心想「改造」自己,兩人為「內褲」的事兒頻頻「開戰」。朋友抱怨:「自從那次尷尬經歷後,我和老公即使偶爾有點想法,也不會主動邀請對方。為了晚上方便顧孩子,我們已經分房睡了,近半年都沒有性生活。」

一條內褲讓兩個人對彼此的身體失去了興致,從肌膚相親到麻木無感,他們在用「身體的厭倦」向婚姻「宣戰」。

2.我的婚姻多了個「小四兒」

「我和老公是大學同學,從談戀愛到結婚,感情一直都挺好。婚後第二年女兒出生,因為兩個人工作都很忙,跟老公商量後,決定把老家獨居多年的婆婆接過來幫忙帶孩子。

婆婆三十出頭便開始守寡,一個人把兒子拉扯大、培養成才。所以,婆婆跟老公的關係一直很親近。對此,我沒有思慮太多。可我萬萬沒料到,婆婆的到來讓我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因為生活習慣、養育觀念不同,她洗衣服從來不放消毒液,孩子和大人的洗衣盆從來不分,自己咬斷的麵條直接餵孩子——這些我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也就過去了。但無法忍受:她不敲門就跑進我和老公的房間;不經允許就翻我的衣櫃;不徵得我的同意就亂扔我的東西;最不能忍受,老公穿著四角內褲,在家裡走來走去,旁若無人地和婆婆聊天。

我出差時,女兒半夜發燒,婆婆為了方便照顧孩子,睡到我和老公床上(女兒睡中間,老公睡旁邊,婆婆占據了我的位置)。為這些事兒,我跟婆婆吵過,跟老公鬧過,但無濟於事,婆婆還是按她的『野路子』來,老公照樣當他的『睜眼瞎』!

我感覺自己的婚姻不僅多了個『小三』(孩子),還莫名其妙多出個『小四』(婆婆)。面對這樣的婚姻現狀,我真的感覺力不從心。」兩個人的婚姻,變成了四個人的關係,中間永遠隔著「兩個人」,生出情感上的乏味。

3.關係倦怠,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面對心頭揮之不去的乏味感,究竟是什麼讓曾經相愛的兩個人激情退去,相看兩生厭呢?原因大概有以下幾點:

❶ 身體厭倦

男女之間,性慾的產生需要「神秘感」。這種人類本能的慾望,它的關鍵詞是「未知的」「陌生的」「危險的」,因為不可預知,所以充滿誘惑。當夫妻之間「同床共枕」多年,毫無顧忌在對方面前:摳鼻孔、撓腳丫、打嗝、放屁,對彼此的身體早已熟悉,過度的親密反而阻礙了彼此的慾望。

❷ 情感倦怠

戀愛時情侶們的世界中只有兩個人,結婚後日子就多出了個「小三」「小四」「小五」「小六」。兩個人的世界少了,很多人肉墊在中間,想迴避的事情躲一躲也就過去了,說不出口的話忍一忍也過去了,但兩人的相知和看見就越來越少。日子過著過著就只有自己知道少了什麼。

真應了上學時老師們口口相傳的話:「你不寫題,不是在騙老師,而是在騙自己。」如果你應付親密關係,親密關係也應付你。

❸ 恐懼被吞噬

人有兩種原始焦慮,一種是被拋棄的焦慮,一種是被吞噬的焦慮。在戀愛時那種恐懼戀人的忽近忽遠,和想要結婚的願望,都可能是害怕被拋棄更想要抱緊。

而開始漫長的婚姻生活後,因為每天膩在一起不分開,甚至有時候會因為兩個人的觀點不同而吵架(我們本就是不同的人,自然可以想法不同)。這都開啟了另一扇門:我害怕被你吞噬。

當這種恐懼被喚醒時,反而無意識的和對方保持一點距離。有時候我們都不是厭倦了,而是用仿佛厭倦了和對方離得遠一點,保持自己的獨立。此時,「厭倦」讓我們內心的恐懼有了安放之處。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