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於胡歌,忠於內容,這部B站9.9分的紀錄片值得嗎?

刺蝟公社 發佈 2019-12-30T09:16:52+00:00

地鐵再擁擠,生活再壓抑,但是我們還有書籍。 作者 | 語 境編輯 | 趙思強打開《但是還有書籍》(以下簡稱《書籍》),開篇即被胡歌粉絲的彈幕刷屏。這不是由胡歌主演的影視作品,而是一部由他配音的與書籍相關的紀錄片,現已更新至第三集。

地鐵再擁擠,生活再壓抑,但是我們還有書籍。

作者 | 語 境

編輯 | 趙思強


打開《但是還有書籍》(以下簡稱《書籍》),開篇即被胡歌粉絲的彈幕刷屏。

這不是由胡歌主演的影視作品,而是一部由他配音的與書籍相關的紀錄片,現已更新至第三集。

第一集《書海編舟記》講的是編輯、譯者這些書籍幕後工作者的故事。許多粉絲因胡歌而來,但是片尾處彈幕畫風和片頭全然不同。

「我本來想看看就出去的,現在怎麼結束了?」

他們被赤子之心的幕後故事打動、立刻下單買書、催更下一集......還有粉絲將飯圈用語「始於顏值,忠於才華」改編為「始於胡歌,忠於內容」,來表達自己對這部紀錄片的喜愛。

《書籍》從2018年年底立項開拍,在經歷一年緊張的拍攝、剪輯、後期之後,終於拿著豆瓣9.5分,B站9.9分的成績單,和觀眾見面了。

紀錄片是遺憾的藝術

第一個故事的主角,是豆瓣禿頂會會長、後浪文學主編朱岳。

總導演羅穎鸞很喜歡日劇《重版出來》,一個關於新人漫畫編輯在出版業界奮鬥的故事,劇評中出現最多的詞是「熱血」,她想拍一個中國版編輯的故事。

決定要拍朱岳是因為2018年年底,朱岳在豆瓣上發表了日記《我們分到了土地》,談的是原創文學。「讓無力者有力,讓悲觀者前行」,渾身打雞血,這就是羅穎鸞想要的《重版出來》的故事。

但拍攝結束後,羅穎鸞在導演手記中寫道:原本想拍的是一個像《重版出來》那樣燃的故事,沒想到最後拍了一個特別喪的故事。

故事的「喪」在於,透過鏡頭能感受到出版業處在一個寒冬時期,特別艱難。編輯每年都要完成一定工作量,相當於達標KPI。 但是像朱岳一樣的編輯又一直想做純文學,可以說困難重重。

片中有一個動畫小片段,講述的是朱岳做的一個夢。他夢見高管檢查碼洋任務,純文學的銷量數據特別差,讓他有種深深的沮喪感。

這個夢和朱岳表面的狀態很像,看起來很喪、整天精神恍惚。但是夢醒來,理想主義的陽剛之氣,又回到朱岳身上,在又喪又燃之間循環往復,想做好文學編輯的初心始終沒變。

配合人物的特點,這段故事不論是文稿、剪輯還是音樂、動畫,都用了一些冷幽默的手法。剪輯採用跳剪,文稿和音樂的風格上,營造了冷幽默的戲謔感。動畫就更加有趣,朱岳是一位靈魂畫手,動畫中出現的形象就是他的自畫像,其他形象是動畫師參考他的畫風創作的。


北大西語教師、《百年孤獨》的譯者范曄,形容文學翻譯是「艱難的快樂」。對於羅穎鸞來說,紀錄片的拍攝也是如此,特別每一集上線前趕工天天熬夜的這段時間,更能深刻感受到這句話。

這部紀錄片,每集只有30分鐘,每個故事也只有八九分鐘,但是導演們對待每個故事,都付出了一個單集的精力。開始是一個很完整的故事,然後在這個基礎上不停地做減法。

好的東西都包含著巨大的浪費。雖然從「完整」到「刪減」像是在做一些無用功,但羅穎鸞認為這是一個必要的過程。

「范曄老師說,翻譯是一種遺憾的藝術,其實做紀錄片也是,你感覺在播出之前你就覺得還不停的有可以改的空間,鏡頭、剪輯、文稿上都還可以再調整,一直改到播出前最後一刻。」

第二集《二手書的奇幻漂流》片頭,許多彈幕都在期待「多抓魚」現身。想要破圈,多抓魚作為流行在年輕一代的二手交易平台,的確是個不錯的拍攝對象。

「這個主題我們最先想到的就是多抓魚,我們幾個導演都經常在多抓魚買書。」但在聯絡對方時,剛好趕上多抓魚庫房升級,最後只能以「擦肩而過」告終。

但遺憾不只意味錯過,有時也有意外收穫。

聖誕節這天上映的第三集《繪本中的奇妙世界》的分集導演也是羅穎鸞。因為特別喜歡麥兜和幾米,她自己抱著一點私心,一心想奔著這兩個故事去拍。

不巧的是,由於種種原因,拍攝沒能如願進行,卻為羅穎鸞開啟了一個另外一條路——「大陸原創繪本」。

「當我真正去做調研,才發現自己對繪本了解只是流於表面,原來大陸有很多厲害的繪本創作者,但是都沒有真正走進大眾視野中。」

今年已經70歲的蔡皋,是中國繪本界當之無愧的先驅。她的繪本植根於中國民間文化,在界內很出名。最有代表性的繪本《桃花源的故事》,是蔡皋與日本的繪本大師松居直合作的作品,背後還蘊藏著一段兩人10年的友誼。

《桃花源的故事》與她六年的鄉村教師經歷有關。上世紀六十年代,蔡皋被「流放」到鄉村當美術教師,卻沒想到幽暗背後,是柳暗花明的「桃花源」。

「這就是我在鄉下的顏色,閉著眼睛也能畫。」草籽花開、稻穀香、烘茶葉......這些畫面都是蔡皋對於鄉村景致和民風的親切回憶。

「現在我覺得沒有拍到幾米和麥兜也挺好。」雖然中國繪本起步的很晚,但是現在是在一個快速發展的狀態,羅穎鸞特別希望通過介紹原創繪本的創作者,有更多人來關注這一領域。

地鐵再擁擠,但是還有書籍

2018年4月,羅穎鸞參與導演的紀錄片《書迷》上線。《書迷》一共4集,每集時長約25分鐘,講述愛書之人的故事。

「做完的時候我們就有點後悔。」

紀錄片一出,有不少觀眾反映4集太少了,羅穎鸞和團隊其他成員也認為還有很多沒有說到的書籍、人物和故事,有很大拍攝空間。「比如說編輯,其實國內一直沒有紀錄片拍過,綜合當時的反饋,我們覺得應該繼續把這個題材做下去。」

2018年9月,B站剛好找到他們,雙方對於紀錄片的題材一拍即合。

B站是一個多元化的平台,今年有一個「時髦」的概念是「在B站學習」,紀錄片是學習的。2019年初,B站成立了紀錄片出品部,紀錄片高級顧問朱賢亮曾說,團隊一直在思考「到底什麼是年輕用戶喜歡的內容,怎麼做更符合B站的氣質」。

羅穎鸞也是B站的忠實用戶,嘗試與年輕的平台合作、用更年輕化的鏡頭語言去表達,她很期待紀錄片和B站碰撞出的化學反應。

紀錄片最初定下的名字叫「好書之徒」。「過於文雅,又有點普通」,羅穎鸞一直在物色更好的片名。

直到紀錄片開拍後,羅穎鸞剛好讀到閒置了幾個月的《米沃什詩集》,其中一篇短詩就叫《但是還有書籍》。她靈光一動,就是它了,「用來做片名,不僅有出其不意的感覺,還很有餘味」。

和《書迷》一樣,《書籍》也是一部獻給愛書之人的紀錄片,但並不局限於「書圈」。

《書迷》集中講述專業書迷,相對圈子化和專業化,也有一定局限性。而《書籍》的製作有「破圈」的打算,在題材上有更大更多的拓展,希望拍出大眾化的故事。

從預告的幾個小片中不難發現,《書籍》在拍攝時做了大量群采。

先導片中有一段台詞,「地鐵再擁擠、生活給你帶來的負面情緒,感覺內心有什麼東西被撕裂了,但是,我們還有書籍」,就是由群訪內容剪輯而成。這些內容能很好地代表這個時代的閱讀狀態、閱讀現象和閱讀方法,很容易引起共鳴。

「最貼近大眾的其實集中在最後一集,主題叫『快時代閱讀指南』,是一個群像化視角。」羅穎鸞的其中一位拍攝對象,是「地鐵上的讀書人」的拍攝者朱利偉。她自己一直堅持利用在地鐵上下班的時間看書,並用照片記錄了地鐵上看書的這些人。在豆瓣「北京地鐵上的讀書人」相冊中,就可以看到她的作品。

「我覺得我們很多人平時都有看書的興趣或者渴望,這個基數很大,可能平時真的是因為沒時間或者其他原因沒有看書。」

羅穎鸞所說的「破圈」,破的更多是專業書迷,去覆蓋普通的愛書人。看書不一定要被定義為多高雅的事,它可能只是一種打發時間的方式,或者是疲憊生活中的慰藉。從經典勾起人對閱讀的興趣,重新拿起書,才是這個片子最重要的作用。

書籍是一座隨身攜帶避難所,個人精神的防空洞,看書的時候可以讓自己平靜下來。」羅穎鸞說。

始於胡歌,忠於內容


12月11日,《書籍》在B站上線,胡歌主演的電影《南方車站的聚會》也正在熱映。但羅穎鸞說,紀錄片的上線時間撞上電影的熱播完全是個巧合。

胡歌的配音,對《書籍》在上線初期的破圈效果貢獻不小。打開第一集,開屏幾乎被帶有「胡歌」的彈幕刷屏。

選擇胡歌作為紀錄片配音,是因為他個人的氣質和形象很符合《書籍》的風格。

除了演戲之外,胡歌的每一部戲他都堅持自己配音。同時,他也是愛書之人,經常被拍到在閒暇時間看書,並且從閱讀的類型質量都很高。他接到片子和文稿後,也表現出濃厚的興趣,欣然答應配音這件事。

「胡歌真的特別敬業,看過他配音後我完全路轉粉。」

羅穎鸞說,胡歌從早上9點到錄音室就開始看稿子。那一天他要完成全片5集的配音,這是一個特別大的工作量,對於專業配音人員都是挑戰。而胡歌一直配音到晚上11點,持續了10多個小時。

配音到後半程,由於對嗓子消耗聲音會有點啞,配音導演姜廣濤有個「獨家秘方」——讓胡歌吃蘋果來潤嗓。

這是姜廣濤和胡歌繼《琅琊榜》之後再次合作,二人都因為對《書籍》的支持和喜愛免費幫忙。配音現場有姜廣濤專業把關,也讓導演組特別放心。

繼明星為電影配音後,邀請名人明星擔任紀錄片的配音也逐漸成為一種趨勢。

啟用怎樣的配音還是取決於紀錄片的類型,兩者在風格和氣質上彼此契合才是完美的搭配。B站紀錄片《人生一串》的配音,全權由導演陳英傑完成,他的煙嗓正適合和燒烤的江湖氣。

《書籍》希望追尋更個性化、能抵達觀眾內心的聲音,胡歌就是最強輔助。

儘管很多人關注這個題材是因為胡歌,但好的內容從來不會被形式掩蓋。第一集的片尾處,有彈幕說「已經忘了是胡歌在配音」。

隨著《書籍》的更新,每周都有新鮮自來水加入,其中不乏許多「大V」。讓羅穎鸞印象最深的是國家博物館講解員河森堡的轉發,「如果一天什麼事都沒幹成,但是看了兩小時書,我就覺得這一天沒荒廢。」

紀錄片還展示了自身的「帶貨」能力。第一集隨著朱岳出鏡的《寂寞的遊戲》,在播出後的幾天時間裡直接脫銷,出版社不得不緊急通知印刷廠加印。

《書籍》在B站的總播放量已經接近400萬,追劇人數30多萬,彈幕數量也有2萬多。雖然讀書類紀錄片還是相對小眾, 但播放量在同期上線的紀錄片中算是可圈可點,還連續兩周蟬聯豆瓣華語口碑榜劇集的第一名。

「不過我覺得評分可能有點過譽,我們稍微有點忐忑。」

能得到觀眾的認可,羅穎鸞還是很開心。「看到很用心的長評,也看到有很多人因為這個片子去買書、去關注華語原創文學,這是讓我們最感動的。 」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