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基礎知識:景深是什麼?

tony說攝影 發佈 2019-12-28T02:52:19+00:00

說到景深,很多小白可能會對這個攝影名詞有點不明白,而說到要如何控制背景虛化,就會知道要調整光圈、拍攝距離或焦距。背景虛化效果就是因為景深範圍較小而形成的,景深範圍的大小決定了背景是清晰的或是虛化模糊的。那麼,景深是什麼呢?又該如何去控制?景深是什麼?

說到景深,很多小白可能會對這個攝影名詞有點不明白,而說到要如何控制背景虛化,就會知道要調整光圈、拍攝距離或焦距。背景虛化效果就是因為景深範圍較小而形成的,景深範圍的大小決定了背景是清晰的或是虛化模糊的。那麼,景深是什麼呢?又該如何去控制?

景深是什麼?

景深,就是對焦點前後的清晰範圍。當我們拍攝一張照片,在合焦的時候會形成一個焦平面,焦平面前後範圍內的景物會清晰呈現,這就是景深範圍。

一般情況下,我們會對拍攝主體進行對焦,使得拍攝主體在景深範圍內,讓拍攝主體成像清晰,而雜亂的元素則放在景深範圍之外,令其虛化模糊,使得畫面更加簡潔乾淨。當然,畫面背景等並不會移動,我們通過控制景深範圍的大小,從而控制哪個區域虛化,哪個區域成像清晰。

景深對於拍攝效果主要有兩個影響,一個是讓畫面背景或清晰虛化模糊,這是拍攝特寫時較為常用到的,特別是人像拍攝,這是淺景深帶來的背景虛化效果;另一個是讓畫面元素都清晰呈現,在拍攝風光、集體照等場景最為常用,這是大景深帶來的背景清晰效果。

景深要怎麼控制?

從上述可知,景深對於拍攝效果的作用主要有兩個:

景深越小,背景虛化程度越高,適合拍攝特寫;

景深越大,背景清晰程度越高,適合拍攝風光。

那麼,景深範圍該如何控制呢?這就要說到景深三要素:光圈、拍攝距離和焦距。

1、景深與光圈

光圈,是控制景深最有效的方式,通過調整光圈的大小來調整景深範圍:

光圈開大,景深變淺,背景前景虛化模糊,讓畫面背景更簡潔,比如大光圈拍人像特寫。

光圈縮小,景深變大,畫面元素都清晰呈現,比如拍攝風光照片。

當然,光圈越大會帶來較淺的景深,讓畫面效果更好看,就常常用大光圈去拍攝人像、靜物特寫等,但為了方便照片的後期優化,商業攝影常將光圈設置在F8左右範圍內。另外,小光圈會讓景深增大,背景清晰呈現,但是光圈在縮小到F16或更低數值時,會產生衍射現象,從而降低照片的畫質表現,所以不太建議選擇太小的光圈進行拍攝。

2、景深與拍攝距離

拍攝距離對於景深的控制很直接,拍攝距離靠近或遠離直接控制著景深範圍:

拍攝距離越近,比如微距拍攝,景深變淺,背景虛化模糊非常明顯;拍攝距離越遠,景深變大,背景元素都清晰可見。

我們該如何去理解其中的原理呢?當除卻拍攝距離不一樣,其他條件都一致時,畫面中的景深範圍比例是一樣的。拍攝距離越遠,照片中的主體與背景都會處於景深範圍內,畫面效果就是背景清晰可見;當拍攝距離縮短時,主體與拍攝背景的距離比例相對變大,使得主體位於景深範圍內,而背景則在景深範圍之外,畫面效果就是背景虛化,主體清晰呈現。

3、景深與焦距

焦距對於景深的影響類似於拍攝距離對於景深的影響,當焦距越長,會拉近放大拍攝主體,類似於拍攝距離靠近,景深變淺,背景虛化模糊;當焦距縮短,也就是使用廣角端拍攝,會遠離縮小拍攝主體,類似於拍攝距離增大,景深變大,背景清晰。

所以,焦距對於景深的控制:焦距越長,景深越淺,背景虛化;焦距縮短,景深越大,背景清晰。在平時拍攝的時候,可以通過變焦鏡頭進行嘗試拍攝,用長焦端和廣角端各拍攝一張進行對比,加深焦距對於景深的控制。

總結

綜上,景深的大小由光圈、拍攝距離和焦距共同決定:

淺景深的背景虛化效果:開大光圈、縮短拍攝距離、拉長焦距;

大景深的背景清晰效果:縮小光圈、拉長拍攝距離、用廣角端。

希望本文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期待攝友們能分享更多經驗技巧,歡迎留言討論、分享和關注。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