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製版教程漢服製版製作方法

服裝打板教程 發佈 2019-12-23T15:56:09+00:00

按照圖中尺寸作圖,然後裁剪粗線(注意留出縫份),然後沿肩線對摺,對齊剪出後片的袖型和側縫。(注意袖子是有一個拼接的,粗線所畫,因為考慮到了布幅的寬度)。然後縫合後中線。然後剪出兩倍領寬布條(加縫份),對摺,上領子。再縫合袖子和側縫。漢服常服上衣做好了。


按照圖中尺寸作圖,然後裁剪粗線(注意留出縫份),然後沿肩線對摺,對齊剪出後片的袖型和側縫。(注意袖子是有一個拼接的,粗線所畫,因為考慮到了布幅的寬度)。然後縫合後中線。然後剪出兩倍領寬布條(加縫份),對摺,上領子。再縫合袖子和側縫。漢服常服上衣做好了。

大家看剛才的那個圖,很多地方太過隨意了是吧,這就是為什麼好多人會抱怨漢服一點也不合體舒服。古人的智慧可能只限於此麼。所謂的比例裁剪,自然不會只是為了旗袍才發明的。比例裁剪是中式服裝自古至今一直沿用的製版方法。所以漢服的每個直線和弧線的落點,長度,自有公式確立。所以一切服裝的製作技藝都是和優秀版型相輔相成的。我們的古裝不止精緻於工藝,同樣精緻於版型。

一般我們學的版型課講的是原型法。是因為它是主流也能有變化,適合現在的服裝體系。而這裡講的比例裁剪法,並非不如原型法精準,而是更適合中式服裝。

下面講一下我對漢服的理解

現代服裝,或者引申為西式服裝(包括已西式化的旗袍)。它的穿著內涵在於一個「套」字。無論是開衫或者套頭衫,都是緊和人體的維度,一種貼合的包裹,力的延伸是橫向的。

漢服的穿著內涵在於一個「合」字。它更像一匹長絹搭在人身上。依靠自然的垂感來塑造廓形,力的延伸是縱向的。

先拿領子來說,現在很多漢服做出來領子都不夠貼合順暢。那是因為對於一個依靠垂感,也就是縱向力的服裝而言,橫向的尺寸是有變化的。如果是按測量值來直接計算,效果往往是有偏差的。正是因為漢服這種「合」的穿法。使得後領接觸的只是與肩線在一個平面的頸部面積。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請看我們之前的原型圖紙。


大家看,在這裡前後衣片肩線並不是對齊的,前片要略低一些。而大家看一開始的漢服圖紙,對摺之後肩線是一條沒有剪開直線。

所以跟現代服裝前後衣片以胸圍線對齊不同。漢服的前後一片是以肩線對其的。由於原型法前片肩略低,所以後片要向前延伸。而漢服則不需要如此,所以後領圍要小於原型法那種合體測量所得出的數據。

而且原型法的肩線是斜的,符合人體肩形。而漢服的肩線是水平的,並且是連肩袖。穿著之後,整個肩線是受向下的力而使領子受到擴張的拉力,這也是後領圍要小於測量值的原因。

除了數值上的偏差之外。還有線條上的偏差。一些我們認為應該是直線的線條,往往在圖紙上略帶一些弧度。一種原因是布絲的走向和垂直受力所造成形上的微妙變化。(這點以後叫立體裁剪尤其是斜裁的時候會詳細講。)另一種原因漢服的屬於平面服裝,甚至沒有『省』,完全兩個平面覆蓋在人體這個類橢圓柱上。為了貼合,讓視覺上呈現直線,在製圖時往往要略帶弧度。

eb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