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終獎,最能看出一個公司的格局

指尖上教育 發佈 2019-12-23T11:27:02+00:00

臨近年末,關於「奇葩年終獎」的新聞,逐漸多了起來:浙江寧波的某網友,拿到的年終獎是三箱辣條加兩瓶醬油,醬油是老闆岳母的超市囤積的,已接近保質期;至於辣條,用他老闆的話來說,是食物中的「勞斯萊斯」!一位重慶網友曬出年終獎:兩捆芹菜。年夜飯時完全可以炒著吃。

臨近年末,關於「奇葩年終獎」的新聞,逐漸多了起來:

浙江寧波的某網友,拿到的年終獎是三箱辣條加兩瓶醬油,醬油是老闆岳母的超市囤積的,已接近保質期;

至於辣條,用他老闆的話來說,是食物中的「勞斯萊斯」!

一位重慶網友曬出年終獎:兩捆芹菜。年夜飯時完全可以炒著吃。


成都某公司的年終獎,就是高管給員工洗腳,話說,洗得不好能投訴嗎?

還有網友說,他們公司的年終獎「最高可達500萬」,但其實就是彩票一張。

還有一些無良公司,為了不發年終獎,居然在年前找藉口把員工裁掉

年終獎,說多不多,說少也不少,大部分人能拿到的,就是半個月到一個月的工資,但這筆錢卻是我們回家過一個好年的保障。

有了這些錢,我們能給點錢爸媽,給孩子們買點衣服、玩具,給紅包的時候能更寬裕點;

我們能在親戚朋友的詢問中,自豪地說出自己拿到的年終獎,自己也覺得倍有面子。

但如果一個公司,連年終獎都要摳門,甚至一點錢都不給,那真的格局太小了。

年終獎,最能看出一個公司的格局,也能看出一個公司的未來。

1000元紅包30個人分

這也能算「年終獎」?

朋友阿來前幾天和我說:我在這家公司待不下去了。

阿來在一家30多人的公司工作,老闆某天晚上在工作群中發了5個紅包,每個200塊,一共1000元。

發出來之後,老闆@了群里的所有人:「大家快來搶紅包!」

阿來覺得有點莫名其妙,但也聽老闆的話,趕緊搶了,結果搶了20來塊。

我說,這不是好事嗎?老闆給你們發紅包了。阿來翻了翻白眼:好個屁,老闆在群里說,這就是我們今年的年終獎!

阿來越想越生氣,1000塊錢30個人分,每個人分個30來塊,這是在打發乞丐嗎?

我安慰阿來,現在經濟不景氣,或許公司確實很困難,年終獎沒了就沒了,起碼老闆沒拖欠你工資。

我這麼一說,阿來更生氣了:

「放屁!上季度我們拼死拼活給他搶了好幾個大單回來,他怎麼會沒錢?當時他還拍著胸口說,一定會給我們發獎金!」

阿來這麼一說,我也無話可說了,連年終獎都要剋扣的老闆,是怎麼把公司做大的?

如果確實有困難,員工也能理解,但出爾反爾,答應的獎金又不作數,1000元紅包30個人分,這樣的厚臉皮,真是聞所未聞。

真正的好老闆

都善於和員工談錢

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有一句名言:

好員工,都是用錢砸出來的,錢給多了,不是人才也變成了人才。

一個真正好的老闆,都善於和員工談錢。

大家出來工作,說到底還是為了多賺錢,現在年輕人生活壓力那麼大,衣食住行,樣樣都要錢。

老闆只會畫大餅,從態度上來說,其實是不尊重員工,不管員工的死活。

從格局上說,這樣的公司已經遠遠掉隊,他們真應該向華為和任正非好好學習。

華為創立30年,任正非靠「床墊文化」打下江山,把華為做成今天的地位,靠的是什麼?就是高工資。

有這樣一組數據:

任正非持股比例僅為1.4%,其餘98.6%全部散給了員工;

南京某高校校園招聘,華為應屆畢業生年薪給到了27.2萬

2017年,華為人均年薪是77.94萬

在華為,講究的是「狼性文化」、「軍事化管理」,但這種軍事化管理,是建立在「高工資」之上。

正如任正非自己所說的:

在華為,3個人領4個人的工資,干5個人的活。

只有高工資,才能讓員工心悅誠服,才能讓整個集團做到「令行禁止」,企業才有生機。

不僅任正非,很多中外知名的大企業,都是靠高收入來激勵員工。

柳傳志,在90年代中期,公司內部陷入激烈的人事鬥爭,他就用這個辦法過關:

「讓所有人車坐得更好,房子住得比我還大,錢多多地發。我全都給你了,那我剩下什麼?我就剩下領導的權力,我就可以領導你。」

還有日本「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

1965年,松下在日本帶頭實行5天工作制;

1971年,松下員工薪酬比肩歐洲薪酬最高的德國;

1972年,員工薪酬更是和美國薪酬持平,是日本國內同行的1.5倍。

這樣的結果是,20世紀70年代,松下的營業收入遠超過高露潔、吉列和惠而浦等多家跨國公司的營業額總和。

還有中國的優秀網際網路企業,包括阿里、騰訊在內,在員工福利這一塊從來不吝嗇。

阿里:

想買房?阿里的iHome計劃可以給員工提供30萬無息貸款,房子首付不用愁了。

要生孩子?男員工有陪產假,女員工有超長帶薪孕假,哺乳期還可以每天提前半小時下班。

騰訊:

2016年11月11日,騰訊18周歲生日,每位在職員工都收到了300股騰訊股票,當時價值6萬元,公司為此支出15億元左右。

另外,騰訊還為在職員工和離職員工大發現金紅包,金額在188-1888之間,總額約3000萬!

電影《天下無賊》有一句話:「21世紀最貴的是什麼?人才!」

在中國,靠賣力氣賺錢的時代已經過去,現在是比拼智慧、創意和眼界的時代。

所以,無論對哪一家公司而言,最寶貴的資源就是優秀的員工。

真正有眼光的公司,都會用心服務員工;而最管用的,就是為員工砸錢。

試想一下,如果一個企業,不花錢就想員工幹活,那只有一個辦法:打雞血、畫大餅。

但這樣有用嗎?

聽再多的雞湯,拿著少得可憐的錢,房租沒錢交、吃飯吃不飽,還有誰有心思幹活?

在大城市生活,生存壓力來自各個方面,租房、吃飯、醫療、交通...哪一樣不需要花錢?

但在不少老闆眼裡,「情懷」才是最重要的,因為他早已賺得百萬甚至千萬,早已擺脫了日常生活的生存壓力。

但對於一般員工來說,事情就變得簡單很多:

我們不要聽雞湯,我們要生存!

正如俄國作家屠格涅夫所說的:

「一個人如果精神上很富有但物質上很貧乏,那他就如同下雪天一隻腳在屋裡烤著火,另一隻腳在門外被雪凍著,那是很痛苦的!」

是真的沒錢,還是不想?

看到這裡,或許有老闆會喊冤:

我們又不是阿里、華為那些大公司,他們有錢,我們沒錢!不是我不想發年終獎,而是真的發不出!

如果真是這樣,那我只能說:

能不能發年終獎,看出一個公司的經營狀況;想不想發年終獎,看出一個公司的格局。

你做老闆,承擔最大的風險,但也享受著最大的收益。

賺錢的時候吃香喝辣,不給員工發一點獎勵;到困難的時候就哭窮,讓員工體諒你。

什麼便宜都想占,一點都不想付出,這就說不過去了。

如果一家公司,剛剛創業或者今年虧損,少發年終獎甚至不發年終獎是可以理解的。

但這不代表老闆可以什麼都不做,至少大家坐下來吃頓飯,老闆表達一下對大家的愧疚之情,也算是對一年的獎勵。

馬雲曾帶著團隊在北京做項目,在北京14個月,馬雲從沒帶團隊出去玩過。

最後,他們決定離開北京,在京的最後一天,他們去了長城。

晚上,在一個不知名的小飯店裡,屋外飄著大雪,屋內的人大碗喝酒、大塊吃肉,最後一起抱頭痛哭,還唱起了《真心英雄》。

儘管困難重重,大家也沒能賺多少錢,但他們創立了阿里巴巴,並把阿里做到了今天的成就。

還有劉強東。

2008年,是京東特別困難的一年,首輪融資全部用光,如果沒有新的資金注入,京東就會倒閉。

劉強東一天見5個投資人,5個人全部拒絕了他。

當時他說:我就想融個100萬,把哥們幾個的工資發了。

因為壓力太大,一夜之間,他額頭上的一撮頭髮就白了。

員工不是瞎子,更不是蠢貨,老闆如何對自己,他們是能看出來的。

如果老闆真的想給員工發年終獎,但確實有困難發不出來,那麼員工也能體諒。

但如果老闆根本不想發年終獎,以經營困難為由不發,那員工看在眼裡,自然也會倍感寒心。

真正有格局、有態度的老闆,能夠讓員工信服,也正是這樣的人格魅力,能把公司越做越大。

年終獎,最能看出一個公司的格局!

說到底,年終獎並不僅僅是一筆不菲的收入,更是對員工的一種尊重。

員工辛辛苦苦做了一年,一筆豐厚的年終獎,就是對他們努力的回報,也是對他們價值的肯定。

只有員工有被尊重的感覺,他們才能全心全意為公司奮鬥。

況且,過年時親朋聚會,難免會說起年終獎,如果員工的年終獎不少,自然會很有面子,讓別人羨慕嫉妒,還給公司做了免費宣傳。

這樣一來,員工開心,又給公司打了廣告,最後占便宜的,還是老闆自己。

總而言之就是一句話:

年終獎,說多不多說少不少,卻是一個企業實力、格局和眼界的最好體現。

最後,祝大家都能拿到一筆豐厚的年終獎,過一個好年!

來源:唐一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