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面」同頻共振,房企轉型激盪城鎮化新偉力

搜狐財經 發佈 2021-10-14T06:19:17+00:00

新型城鎮化的關注度和聚焦度還在不斷升溫。在升至國家戰略後,利好政策頻繁出台,決策層面推進新型城鎮化戰略的決心堅定。市場層面,在「房住不炒」的調控基調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為保證市場穩定發展,出台了多項調控措施。房地產市場高速發展時代成為過去時。

新型城鎮化的關注度和聚焦度還在不斷升溫。

在升至國家戰略後,利好政策頻繁出台,決策層面推進新型城鎮化戰略的決心堅定。

市場層面,在「房住不炒」的調控基調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為保證市場穩定發展,出台了多項調控措施。

房地產市場高速發展時代成為過去時。為實現高質量的可持續增長,越來越多的房企將目光聚焦在了新型城鎮化戰略中。

變局的出現給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為提高核心競爭力,房企紛紛圍繞新型城鎮化做出更多努力。碧桂園定位高科技綜合性企業,積極布局機器人和現代農業,在與地產主業保持高效協同的基礎上,為新型城鎮化發展注入更多活力;萬科從住宅產品供應商向城市配套服務商轉型,並在全國多地參與城市更新項目;富力則在產城融合等方面不斷發力,積極發揮作為城市美好生活運營商的作用......

時代浪潮滾滾向前。政策層面、市場層面以及企業層面的「三面共振」,為中國新型城鎮化擘畫了更加美好的未來。

利好頻現——

新型城鎮化快速推進

中國正處於加速轉型的宏偉時代。「新型城鎮化」的提出,正是推進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

2014年,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名單正式公布。外界注意到,在升至國家戰略之後,新型城鎮化戰略屢被提及,且被擺到更加重要的位置。

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優化國土空間布局,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和新型城鎮化。

「十四五」規劃提出,到2025年,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提高到65%。到2035年,我國要基本實現新型城鎮化。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也指出,要深入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戰略。

與頂層設計相一致的是,配套措施接連出台。黨的十八大以來,越來越多城市放開放寬落戶限制,強化基本公共服務保障,億萬農民進城找到滿意的工作、享受到便利的服務,也創造出更加美好的生活。

8月17日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會議更是高瞻遠矚,表示要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正確處理效率和公平的關係,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基礎性制度安排。共同富裕目標的提出,無疑為新型城鎮化建設提供了更為堅實的支撐。

一個較有說服力的事實是,9月,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印發《關於推廣第三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等地區經驗的通知》,總結第三批新型城鎮化試點經驗並在全國範圍內推廣,新型城鎮化在實踐中得以快速推進。

按照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2020年,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63.89%。按照75%的數據計算,到2035年城鎮化率還有11個點的升幅,發展空間巨大。

基於政策層面的惠及以及市場空間的廣闊,越來越多的學者和行業人士看好新型城鎮化的未來。

年初,中國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陸銘公開表示,國內中心城市跟周邊中小城市的連接程度遠遠不夠,可以通過基礎設施的連接,集聚更多的人口、產業,形成高效集聚的狀態引領經濟發展,新型城鎮化未來還有非常大的空間。

「中國新型城鎮化的步伐絕不會停下來,十四億勤勞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腳步絕不會停下來。」在碧桂園2020年工作會議上,碧桂園集團董事會主席楊國強,就曾這樣表達對新型城鎮化的堅定信心。

市場聚焦——

新型城鎮化成為熱點

相比於新世紀初,中國房地產市場已經發生了深刻變化。特別是在「房住不炒」的調控基調下,市場呈現新的發展態勢。

近年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出台了包括土地供給、信貸政策等在內的多種調控措施,保證了中國房地產市場的平穩健康發展。

新的市場格局意味著,房地產行業高增速時代已經終結,「穩」成為當下房地產市場的「主旋律」。

對房企而言,一味求快、過度追求規模已經行不通。更多企業開始「控速」,並追求更有質量的可持續增長。

這意味著,一個更加注重產品和服務的時代宣告到來,這既是政策外力施加的結果,也是行業自身內在的要求。

敏感的觀察人士已經注意到,龍頭房企穩打穩紮,將目光聚焦在了新型城鎮化戰略上,並朝著追求美好人居的目標堅定邁進。

以碧桂園、萬科為代表的一大批企業,沐浴改革開放春風而生,它們迎合了當時國內推進城鎮化發展的需要,得以實現迅速發展。

以碧桂園為例,在見證和參與國家城鎮化建設的進程中,精準洞悉城鎮化帶來的機遇,率先在全國範圍內進行了廣泛布局。

今年8月,碧桂園公布了2021年半年報。截至2021年6月底,碧桂園業務已覆蓋中國內地所有省份的296個地級行政區、1408個區縣,項目總數達3127個。

當前,政策層面已把推進城市群發展和培育現代化都市圈作為新型城鎮化的重點任務。

敏銳的房企已有精準的捕捉。碧桂園項目74%位於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長江中游、成渝等五大都市群,契合了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戰略和人口流動趨勢。

由此可見,房企參與新型城鎮化的程度之深。正是這種深度參與,一片片坦途、荒地在企業的深耕下,成為活力無限、宜居宜商宜的現代化社區。

這其中,廣州碧桂園鳳凰城項目便是行業內知名案例。曾經無人問津的增城新塘鎮,如今各種配套一應俱全,成為現代繁華城市的代表。

這一項目之所以被視作新型城鎮化的樣本,還在於項目切合了廣州城市「東移」的現實需求,通過聯通「廣深港」經濟走廊,進一步提升了城市輻射質量。

類似的還有蘭州碧桂園項目,企業斥資建設黃河大橋,為黃河兩岸20平方公里內近30萬業主提供便利,促進城市成功「北拓」。

市場是公平的評價者,房地產市場也不例外。近年來,碧桂園各項指標持續引跑行業。

深層次來看,中國新型城鎮化的參與者和實踐者,已經成為行業受益者。

因為從市場呈現出的邏輯來看,碧桂園等企業的業績增長恰恰與新型城鎮化的進程表現出正相關關係。對新型城市化機遇的精準把握,使得深度參與城鎮化建設的企業收穫紅利。

塑造新動能——

企業布局全產業鏈

優秀的企業總是能與時代同頻共振,緊隨時代節拍,為時代服務。

不可否認,新的市場環境和行業訴求,給企業提出了更高的發展要求——參與城鎮化,絕不僅是蓋樓建房那麼簡單。

新型城鎮化也不是房地產化,市場的重點正在回歸民生,瞄向美好人居的目標。

因此,企業的轉型顯得極為迫切且現實,更多的開發商開始探索與地產主業多元協同發展的新業務。

正如上文提到的房企轉型。萬科、華僑城、融創等一大批企業發力特色小鎮建設,參與到城市更新項目中。

國內新型城鎮化的最早探索者之一碧桂園,提出「高科技綜合性企業」全新發展願景後,不斷延展經營邊界,布局機器人和現代農業等新業務板塊,形成立足主業、板塊聯動的全產業鏈格局,進一步提升了新型城鎮化戰略的開拓能力。

建築機器人、餐飲機器人從自主研發、製造到全周期的應用,實現諸多「零」的突破,填補了多項行業空白。

梳理碧桂園近年來的發展軌跡,可以看出其搭起了從地產開發到建築機器人、餐飲機器人、現代農業、新零售等全產業鏈的商業模式,並且多元化業務板塊高度協同,這使得碧桂園在日趨複雜的市場環境中更具競爭力。

一如碧桂園此前的宣言,「繼續做城鎮化征程的領跑者,為人民提供好房子,為社會進步和現代化做貢獻,一百年一百年地做下去。」

知名財經作家吳曉波的《激盪30年》,企業蛻變的精彩故事讀來盪氣迴腸。而在新型城鎮化的滾滾大潮下,越來越多有理想有目標的企業深度參與,同樣讓我們看到了中國美好人居的廣闊未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