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行路難·其三》:陸機未嘗復聞的華亭鶴唳,我聽到了

平兒聊歷史 發佈 2019-12-23T11:55:38+00:00

一、李白的《行路難·其三》《行路難》是唐代著名詩人李白的名篇,但是,大多數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其三》。畢竟,《其一》流傳最廣,最為經典。這裡,可以再回顧一下。李白雖然詩名遠揚,但是仕途並不順暢。好在,失意之時,他可以花間酌酒,月下舞劍,用來排解心中的憂鬱之情。

一、李白的《行路難·其三》


《行路難》是唐代著名詩人李白的名篇,但是,大多數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其三》。


畢竟,《其一》流傳最廣,最為經典。


這裡,可以再回顧一下。


李白雖然詩名遠揚,但是仕途並不順暢。


好在,失意之時,他可以花間酌酒,月下舞劍,用來排解心中的憂鬱之情。


《其一》想必大家都已經耳熟能詳了,最後一句「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更是安慰了古往今來無數失意之人,被後世奉為經典名言。因此,就不再過多解釋和介紹了。


隨著電視劇《鶴唳華亭》的熱播,李白的《行路難·其三》卻很有必要了解一下。


第六行「華亭鶴唳詎可聞?上蔡蒼鷹何足道」,提到了「華亭鶴唳」四個字。這一典故,來源於西晉著名文士陸機。


《晉書》中《列傳·第二十四章》記載了陸機生平,其中提到,陸機在軍中被殺,死前慨然長嘆:「華亭鶴唳,豈可復聞乎!」


二、如何理解陸機的這句話


華亭,是陸機的家鄉,那裡有很多白鶴,叫聲清唳。可以理解為,白鶴乃是華亭的一種「特產」,正如牡丹花之於洛陽。


因此,這句話表達的是陸機對於故鄉的思念之情。


同樣抒發思鄉之情的語句,還有熱門手游王者榮耀中王昭君的台詞:「故鄉的梅花,開了嗎?」昭君從漢宮遠嫁大漠,交通不便,通訊阻塞。隆冬時節,長安的梅花想必已凌寒綻開,暗香浮動,而大漠卻只有飛雪滿天,不見梅影。


昭君因和親而遠離家鄉,陸機又是為何離開故土的呢?


原來,他本是吳國名臣陸遜之孫,陸抗之子,吳國覆滅後,他在故鄉華亭閉門苦讀十年,才遠赴中原,為晉朝效力。


身在中原,他卻一直很想念故土。


那麼,既然如此,陸機為何不回家呢?


原因有三。


其一,他想光耀門楣。陸機出身大戶,祖父位置東吳丞相,父親為大司馬,雖然東吳已滅,但是他依然想重鑄昔日家族輝煌。


陸機,字士衡,吳郡人也。祖遜,吳丞相。父抗,吳大司馬。

——《晉書》


其二,他信奉儒教。跟道家的出世思想不同,儒家提倡入世,講究君臣之道,以天下為己任。因此,陸機將匡扶天下視為自己不可逃避的責任,即便再想家,也不能任性棄官,重返故里。


史載陸機:「伏膺儒術,非禮不動。」


其三,他自恃才高,極度自信,低估了失敗的風險。若能成功博得功名,他就可以實現自己光宗耀祖和匡扶天下的願望,只是,他估計沒怎麼思考和重視萬一失敗的風險。


可偏偏,這個「萬一」成為了現實。陸機被人污衊謀反,慘遭誅殺。只留下了「華亭鶴唳」的悲嘆,在千年的光陰中不斷迴響。


三、欲聞華亭鶴唳,須學李白辭官


好了,陸機的大概生平已經了解了,接下來,我們重新回到李白的詩歌。


《行路難·其三》的中心思想,在第三句「吾觀自古賢達人,功成不退皆殞身」以及最後一句「且樂生前一杯酒,何須身後千載名?」。


李白認為,古往今來的賢人能士,功成不退者都下場悽慘,既然如此,不如及時行樂,何苦記掛身後虛名。


陸機的典故,正是一個反例,是用來當靶子打的。同樣被當成反面教材的,還有伍子胥、屈原、李斯。


伍子胥一心為吳王夫差著想,多次大膽上諫,勸其殺了勾踐,卻被夫差賜了一把寶劍,自殺收場。


屈原忠心為國,卻遭到誹謗和排擠,白起攻破楚國後,他只能在悲憤交加中,投江殉國。


李斯貴為秦國丞相,卻也只能在酷刑腰斬的折磨下,對著兒子長嘆:「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如此了結一生。


唯一被當成正面教材的是張翰。


張翰跟陸機同為西晉名士,二人的價值觀卻大不相同。


張翰因見秋風起,於是思念起吳中的菰菜、蓴羹、鱸魚膾,因此罷官而歸。此後,人們經常用「蓴鱸之思」代指思念故里,想要辭官歸鄉。


這一典故,在電視劇《鶴唳華亭》中也有體現。


男主角蕭定權的老師盧世瑜,對他說,自己思念「菰菜、蓴羹、鱸膾」三味家鄉菜。


蕭定權立刻反應過來,說張季鷹(即張翰)也是如此,之後就掛職而去。他已猜到,老師想離開京都。


果不其然,盧世瑜打算主持完春闈考試後,就致仕還鄉了。


《其一》里,李白還想長風破浪,《其三》里,卻跟盧世瑜一樣,只願隱退回鄉了。


「華亭鶴唳詎可聞?上蔡蒼鷹何足道?君不見吳中張翰稱達生,秋風忽憶江東行。」——如何才能聽到華亭鶴唳,如何才能回到上蔡遊獵,可能只有像張翰那樣,辭官歸隱才能實現吧。


頓悟後,李白終於可以決絕地離開京都了。


前半生,他年少輕狂,玄宗接見,貴妃研墨,力士脫靴。儘管榮耀加身,卻也只能得到一個翰林供奉的虛職,何談兼濟蒼生,定國安邦。


後半生,他看透昏君,遠離長安,結交隱士,陪伴妻子。雖然不能玉馬金鞍,但是樂得自由自在,逍遙快活。


陸機沒能再聽到的「華亭鶴唳」,李白聽到了。


四、結語


行路難,行路難!


不止李白的人生之路艱難坎坷,如今的我們,面對日新月異、高速發展、競爭激烈的社會,想必也會經常感嘆:「我太『南』了!」


正因為生活不易,我們才更應該且行且珍惜。


多多思考,自己最想要的是什麼,為此可以付出何種努力,承擔何種風險。


只要想清楚了,無論你是選擇成為陸機,為理想犧牲,還是選擇成為李白,退隱鄉間,都算是得償所願了。


最忌,搖擺不定,糊裡糊塗,最終一無所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