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漫說年味

鄉愁難敘思鄉文學 發佈 2019-12-28T12:37:49+00:00

文:粵湸圖:來源網絡晨起,早餐都沒顧著吃,就提著大包小包趕往爸媽家。近來,揣著事先寫好的購物單,陸續從商場購買了各式各樣的年貨,又化整為零的來來回回搬了N次,最終,分門別類的疊堆在媽媽家的小柜子裡面。

文:粵湸

圖:來源網絡

晨起,早餐都沒顧著吃,就提著大包小包趕往爸媽家。近來,揣著事先寫好的購物單,陸續從商場購買了各式各樣的年貨,又化整為零的來來回回搬了N次,最終,分門別類的疊堆在媽媽家的小柜子裡面。

在乘車返回的途中,我累得坐沒個坐相,歪著身體把頭靠在阿威肩頭,實在是提不起精神,可眼睛和腦子卻一刻也沒閒著……



透過車窗,看到沿路幾乎所有臨街的商鋪,被色彩鮮艷的燈籠、春聯、盆景等裝飾著,在門口和搶眼的位置,全都擺上了琳琅滿目的年貨;途經的不少街巷和路段,顯得既熱鬧又擁擠,諸如年橘、桃花、蝴蝶蘭、風信子、水仙等花卉,以及南北水果等等,紛紛薈萃,閃亮登場,仿佛是以迎春的新姿恭候世人,同時,渲染出了過年的喜慶,讓這過年的味道,帶著濃濃的花香,帶著絲絲的甜味。

眼中所及,街頭市井,商家買家、男女老少、公家私人、荷包漲癟,一概不論,全似在為過年而籌備著。不禁感嘆:年關已至,年味漸濃。



年味,是啥味?

年味,就是過年時特有的味道。

這種味道,可以吃出來,可以穿出來,可以玩出來,可以走出來,也可以在思念、團圓、和忙碌中感受出來。

回想小時候,年味是在媽媽的操持下,所看到的、聞到的、和吃到的。那時,工作很忙的她,總是利用有限的休息時間,把家裡衣被清洗一遍,把所有的角落清掃到位,還要為我和弟弟們趕做新衣服,更要忙做好吃的,每年的年前,媽媽都要打魚糕、做珍珠丸子、皮凍、和糯米酒等家鄉菜,她還學會了做粵菜,自製蘿蔔糕、芋頭糕、炸油角和蛋散,為了顧及爸爸的生活習慣,年三十晚必包餃子和湯圓。如今,對過年從不馬虎的媽媽已高齡,行走不便的她,冬天基本不離家,也沒有氣力做年活了,逢年過節早由我唱主角,爸媽家離我住的地方又有點遠,兩個家都要照看,覺得壓力大,過年時無疑更甚。可不管有多累,過年,就是要用心的來營造氣氛,而年貨作為一種符號,又是必不可少的,在搬來搬去中,搬回了滿屋的喜慶和溫暖。今年,身為主婦的我,在近一個月的時間裡,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忙活了一輪,終於把自家每個房間、柜子、和角落,全面的、認真的、徹底的掃除了舊塵,清理了舊物,進行了一番布置,還不忘「總把新桃換舊符」,家裡幾個花瓶,全都換上新買的花,小花瓶、和中等大的花瓶,插上粉紅色的桃花,還有黃色的跳舞蘭,放在玄關背景牆前一人高的陶瓷瓶,添加了幾枝嬌艷的牡丹花,令滿室生輝。坐在柔軟的沙發上,看著幾十年來苦心經營的家,經過我的努力,換來了窗明几淨,簡潔有序,忽然發現,年味中又多了一層「累並快樂著」內容。

我想,年味不僅有滋有味,還應該是有形有色,假如要給中國年披上一種顏色,必是有如旺火一般的中國紅。自打遠古時那一把「紅」火驅走年獸起,「紅」,其本身「吉祥如意」的意蘊便註定亘古不變。總之,中國年味,是熱熱鬧鬧,是大吉大利,是春運一票再難求,冰封的路再難行,也擋不住歸心似箭和思鄉情濃的腳步。其實,年味里,還帶來了春天的氣息。這不,兩天前,二十四個節氣之首的「立春」,已然比蛇年的春節先行了一步。春天來了,新的一年來了。



過年的味道,真是總也品不完之味,從除夕、到初一、再到十五的拜年聲中,由淡變濃,由濃變淡,又由淡變無,然後,從年初到年末,開始新的期待。年年如此,循環往復。在整個過程中,讓我感受到了十足的年味,和豐富的生活。

於我而言,漫說年味,亦是人生一個未盡的話題。

歡迎原創作品投稿,投稿郵箱609618366@qq.com。本號接受鄉情、鄉愁、鄉憶類稿件。隨稿請附作者名,以及保證原創的聲明。帶原創圖片最好。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