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月生活費4500,要多了嗎?

廣寒宮胖玉兔 發佈 2019-12-28T18:24:51+00:00

2019年9月份,一位大一新生向父母索要每月4500元生活費遭拒的求助帖走紅了。帖子的內容大概是這樣的:這位學生目前在某新一線城市上學,學費一年3萬,平時花錢多。

2019年9月份,一位大一新生向父母索要每月4500元生活費遭拒的求助帖走紅了。帖子的內容大概是這樣的:這位學生目前在某新一線城市上學,學費一年3萬,平時花錢多。她認為每月2000元的生活費不夠花,不能理解為何向父母提出4500元的生活費會被拒絕,畢竟,高中時父母支持她上4000、6000元的補習班連眼睛都不眨。

不少人在上大學後才開始獨立生活,也很憧憬多姿多彩的大學生生活,上了大學才知道,吃飯、聚餐、水電、假期回家的車票......該花的一點都不少,還總覺得錢不夠花。

如今大學生生活費多少才夠花?

和「漂在異地」的上班族不一樣,大學生除了日常開銷外並不需要交房租。一個月4500元,對大學生來說確實夠多了。對於大部分的大學生而言,一個月的開銷甚至都不到1500元。

根據麥可思發布的《2019大學生消費理財觀數據》,不包括學費、家庭和學校之間往返的交通費,在校大學生每月平均花銷為1197元。

華東政法大學新媒體數據研究院在21829份有效樣本量的基礎上發布的《2018中國大學生網絡生態和消費行為報告》顯示,中國在校大學生月均生活費供給為1325.5元。

這樣看來,大學生的生活費和花銷的差別其實不大。也就是說,大學生每個月的生活費不會出現大量剩餘,也不太會出現太嚴重的入不敷出。理論上來看是這樣,但感覺夠不夠花又是另外一回事。

1千元的生活費能勉強存活,但如果給個1萬元也一樣能花光。在「多少夠花」的問題上,大學生的回答也五花八門。

數讀菌爬取了知乎中「大學生生活費多少夠用」問題下的1016個回答,分區間來看,1000元及以下的生活費區間出現的比例最高,為39.7%;其次是1001-1500元、1501-2000元的區間比例,分別為25.46%和22.43%。

如果和實際上大學生獲取的生活費進行比較可以發現,生活費所處的區間越高,大學生認為夠用的生活費一般要高於實際上能得到的生活費。例如,有22.43%的大學生認為1501-2000元的生活費才夠用,但只有12.24%的大學生生活費能達到這個區間。

同樣,有10.58%的大學生認為生活費不到2500元根本不夠用,但只有5.51%的大學生生活費能達到2500元以上。

錢不嫌多,給再多的錢都覺得不夠花。有多少大學生感覺到錢不夠花呢?麥可思的數據顯示,超過一半的大學生認為生活費有結餘,但還有17%的大學生覺得錢不夠用。

沒有花不完的錢,只有不夠花的錢。大學生們月初拿到生活費買東西都比較闊綽,兩天就要喝一杯奶茶。但到了月底,可以發現學校食堂里粥品窗口前的隊伍明顯比之前長了許多,那是因為卡里錢不多,只能省吃儉用選擇便宜的粥熬過月底了。

好不容易熬過了月底等到父母打錢過來了,為了彌補月底略顯悽慘的生活,花錢又開始大手大腳,最終陷入了一個死循環。

除了吃,主要是美和帥

不當家是不知柴米油鹽貴,開始管理自己的生活費後才知道錢有多難存。那麼,大學生把錢都花哪兒了?

首先當然得保證基本的溫飽,根據《2018中國大學生網絡生態和消費行為報告》,餐飲是大學生最大的開支項目,大學生一個月平均要花971.31元在日常三餐。同樣,數讀菌對知乎中「大學生生活費一般是多少」的3932個回答和「大學生生活費多少夠用」的1016個回答進行分詞處理,結果發現回答中提到伙食類詞頻最高。

以較低的生活標準算,早餐一杯豆漿兩個包子5元,午餐和晚餐各10元,一天25元,如果每天都吃食堂,每個月至少得往飯卡里沖個750元。食堂不好吃,或是吃膩了,點外賣一餐就不止10元了。碰上節假日,和舍友、同學出去聚餐,就算只吃了七八十元,三天的飯錢就沒了。如果你是在一線城市,出門隨便吃個差不多的連鎖餐廳,價錢就得100元起步。

除了基本的伙食,形象消費才是大學生生活費的大頭。根據麥可思的調查,不包括基本伙食,大學生每月總消費比重前三名中,比例最高的是形象消費,占比62%,其次是社交娛樂和學習,比例為51%和50%。

掙脫了高中齊耳短髮、劉海不遮眉的鍋蓋髮型和黑白、藍白、藍紅這些丑得一致的中國式校服,女大學生在進了大學後開始了整容般的變化。

首先從化妝開始,保濕的水乳、上妝的粉底、眼影、口紅、眉筆......這張臉上抹的任何一樣東西都比一天的飯錢貴多了。如果是稍微有點名氣的品牌化妝品,隨便一樣東西,十天半個月的生活費就沒了。除了臉上,穿的也不能寒磣,隨便買套衣服,花銷輕鬆過百元。

男生和女生相比而言,雖然在化妝品上的花銷沒那麼大,但優衣庫一件79元的襯衫和179元的牛仔褲,對於只有1000元生活費的學生來說,也挺貴。就像女生喜歡囤口紅,有些男生一看到球鞋就停不下來, 一雙鞋一兩千也是不小的負擔。

在學習上,四六級、托福雅思、註冊會計師等考試培訓都不便宜。除了上課,大學生的娛樂社交活動也很多,下課後去看場電影、周末和部門團建都要花錢。

當然,如果你還談戀愛,就需要額外一筆開支。另外,如果還想看個演唱會、換個好用的耳機等數碼產品,生活就會過得很拮据了。所以也可以理解,大學生在購物時,考慮得最多的就是價格,除此之外才是質量和功能。

錢不夠用了咋辦?

生活費有限,要花錢的地方一點都不少。對於還沒有工作的大學生來說,他們的主要生活費來源還是家庭。根據麥可思的調查報告,70%的大學生生活費主要是父母或者親戚提供。

如果你在上海、北京等地上大學,你要比在青島、大連等城市的大學生向家裡要更多的生活費。

根據浙江大學管理學院發布的《中國大學生靈活用工藍皮書2018》,在城市維度上,大學生的生活成本存在差異,最高的是上海的在校大學生,其次是北京、廣州和杭州。

撫養孩子,中國的父母都不容易。收入較高的家庭從孩子上幼兒園開始,就給孩子安排各種興趣班、補習班。根據上海社科院城市與人口發展研究所對上海中小學生學習情況的一份抽樣調查,在有孩子參加課外培訓的家庭中,超過四分之一的家庭投入超過了10000元。

學生的負擔重,父母也不輕鬆,甚至到了孩子上大學,還需要負擔他們出國交換或留學的費用。收入較低的家庭也很難,大學的學費、電腦等開學設備、每個月的生活費,都是不小的花銷。家庭條件好的大學生,消費需求往往也要高一些,家庭比較拮据的學生,平時也會省一點。

如果需要一些額外的消費,或是追求更高的生活水平,甚至是想要經濟獨立,還可以通過做家教等兼職來增加生活費。麥可思的調查顯示,56%的大學生會通過打工兼職或創業來增加生活費,其次是獎學金、助學貸款和個人投資理財,比例分別為25%、23%和12%。

大學還是以學業為主,學生的掙錢能力也較低。不論家裡有沒有錢,當大學生的現有所有收入滿足不了支出時,錢自然會不夠。

55%的大學生在錢不夠用時會向父母親戚求助,有37%的大學生選擇信用消費或分期付款,有34%的大學生會選擇向朋友借錢應急,27%的大學生會選擇放棄消費。

要注意的是,當「信用消費或分期付款」成為「向父母親戚求助」之外的首選時,會讓很多大學生在工作之前就開始了負債生涯。

信用消費或分期付款雖然能解決燃眉之急,但如果不考慮還款能力,只想著「花明天的錢,享現在的福」無異於慢性毒藥,甚至還可能會發生從借款4000元滾到20萬無力償還而自殺的校園貸慘劇。

網貸一時爽,還貸火葬場。下次如果你看到限量的球鞋或者包包,控制不住內心想帶走它們的衝動時,你就記住四字箴言:不,你不想。


(來源:網易數讀——張秋紅)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