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為什麼一直防範著司馬懿

君有凌有 發佈 2019-12-28T23:55:26+00:00

司馬懿因曹操出身「贅閹遺丑」,司馬懿曾拒絕曹操授予的官職,但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任丞相後,強行辟司馬懿為文學掾。曹操封魏王后,以司馬懿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幫助曹丕在儲位之爭中獲得勝利。曹丕臨終時,令司馬懿與曹真等為輔政大臣,輔佐魏明帝曹叡。

司馬懿因曹操出身「贅閹遺丑」,司馬懿曾拒絕曹操授予的官職,但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任丞相後,強行辟司馬懿為文學掾。曹操封魏王后,以司馬懿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幫助曹丕在儲位之爭中獲得勝利。曹丕臨終時,令司馬懿與曹真等為輔政大臣,輔佐魏明帝曹叡。明帝時,司馬懿屢遷撫軍大將軍、大將軍、太尉等重職。明帝崩,託孤幼帝曹芳於司馬懿和曹爽。曹芳繼位後,司馬懿遭到曹爽排擠,升官為無實權的太傅。正始十年(249年),司馬懿趁曹爽陪曹芳離洛陽至高平陵祭陵,起兵政變並控制京都洛陽。自此,曹魏的軍政權力落入司馬氏手中,史稱高平陵事變。嘉平三年(251年),司馬懿病逝,享年七十三歲,辭郡公和殊禮,葬於首陽山。那麼曹操為什麼不怕當時的劉備、孫權,卻一直堤防著司馬懿呢?


曹操對司馬懿有這麼一句評語:鷹視狼顧,不可輔之與兵權。 那為什麼說司馬懿「鷹視狼顧」呢?曹操第一次與司馬懿見面,曹操用手一點,言道:司馬先生,請往後看。司馬懿不解其意,繼而回身後望——那後面什麼也沒有。當司馬懿轉過頭來時,只見曹操的雙目炯炯而視惡狠狠地看著他,而後放聲大哭,口中言到:你果然有狼顧之相。所謂「狼顧之相」,是因為狼生性多疑,行走時無刻不瞻前顧後,左右環顧,因此常用此做比敏感多疑的人。在曹操眼中,司馬懿頗具狼性,有「陰謀篡權」之心。

另外。司馬懿政治眼光長遠,不拘一時,謀長遠。赤壁之戰後,司馬懿和曹操說: 赤壁之敗不是丞相兵嬌將怠,也不是指揮失當,是天道所致。曹操的兵力遠剩孫劉,按理說兵鋒所指,孫劉本該束手。可他們身負絕境,卻聯為一氣,殊死相抗,為何?因為在天下大半士族眼裡,丞相雖然託名漢相,實為漢賊。而劉備雖然蒼首匹夫,卻皇叔,是大漢正統,人心仍然向漢不向曹。天道所致,這就是丞相兵敗的根本原因。赤壁之後,天下將分為三分之勢:丞相為一方,獨霸於中原及其北國;孫權為一方,劉備為另一方;他們二人將彼此稱雄於江南,且爭鬥於荊、襄及西川。罪徒以為,十年之內,丞相怕是難於一統天下了。因為丞相要攻劉,孫權必相援攻孫、劉備斷其後。丞相能做的就是整理軍紀,啃邊屯糧食,減免稅賦,富國強兵。丞相只要把中原四周治理好了,就能居高臨下,居強凌弱,在三國之爭中始終立於不敗之地。十年之後,局勢必變,那時丞相只需舉天子令旗,遣三十萬勁旅南征,定然處處授首,馬到功成,甚至兵不血刃,順其自然,即可將整個天下收入囊中,從上述可以看出,司馬懿的政治眼光及其長遠。


司馬懿,輔佐太子曹丕後,曹丕對司馬懿過於親密,可以說是倚為臂膀。加之曹操認為司馬懿的「狼顧」之性,又有「雄豪」之志。他唯恐曹丕將來被司馬懿所牽制,最終成為「司馬氏」掌中的傀儡皇帝,所以曹操告誡曹丕:要對司馬懿備加防範。

曹丕和曹叡死後,司馬懿和曹爽輔助新主曹芳,公元247年,曹爽控制了郭太后,又掌握了禁衛軍,獨攬大權,68歲的司馬懿偽裝生病,以麻痹曹爽,曹爽果然中計,對司馬懿毫無防備。公元249年正月,70歲的司馬懿乘曹爽陪曹芳去京城以南的高平陵祭祀曹睿之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發動政變。司馬懿派長子司馬師帶領勁卒三千人控制了洛陽,消滅曹爽,就此獨攬大權。同年,出任丞相,曹魏江山就此易主。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