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論」《只有芸知道》:馮小剛的B面,馮氏感傷

導演幫 發佈 2019-12-23T09:29:15+00:00

它的這份「舊」,就是它的特點。這種特點對於觀眾而言,到底是優點還是缺點,完全在於你相不相信這個故事。如果你相信了,那紐西蘭的美景、南半球的極光和成群的鯨魚就不僅僅是一種中產趣味和明信片風景。不過數據證明,觀眾這次似乎並不太買帳。目前影片上映至第二天,票房表現不及預期。它的排片占比


【相對論】

創新視角,獨立主張,放眼世界,取精華剔糟粕。


時隔兩年,馮小剛重回賀歲檔。

這一次,馮小剛似乎尚未從《芳華》緬懷過往時光的感傷情緒中走出。在《只有芸知道》里,他借著一對摯友的真實經歷,溫情緬懷了開啟於上世紀80年代的一段相濡以沫、刻骨銘心的愛情。

當緬懷、回望、告別這些字眼逐漸成為這幾年馮小剛創作的關鍵詞,一個溫情主義者和感傷主義者的形象,逐漸代替了其早年北方京味兒喜劇電影宗師的名號。

當站在攝影機背後的這個中年男人每每眼噙熱淚時,我們不由得想向過往探究,這份感傷和溫情從何而來,是否暗涌在他的過往作品裡?而人至中年後半程,緬懷回望過往的態度是否能解決他近年面臨的電影市場危機?

過度提純的愛情往事

比起馮小剛自己的作品,可能當下的觀眾更易將《只有芸知道》與上半年因「哭」出位的《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關聯起來。

一方面是因為兩個故事的內核頗為相似,兩個相伴數十載的同路人之間的,與死亡、深情有關的感傷愛情。主要區別在於《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用了當下的都市語境,更貼近年輕觀眾的視角;而《只有芸知道》則用了倒敘和插敘的手法,回憶的是一段古樸的、沒有過多情感糾葛和枝節的提純愛情往事。

另一方面是因為國內每年純粹的愛情電影並不常見。思來想去,今年純以愛情之名調動觀眾情感的電影,除了以上兩部之外,票房過億的還有《一吻定情》和《大約在冬季》。愛情片,作為一種類型大戶何時成為了電影市場的點綴品?而愛情里的深情、悲情與言情,又是因何消失在了內地電影人的創作中?

大概是因為當代的愛情觀,太眾口難調了。廝守終生、簡單質樸的愛情與考驗重重、糾葛痴纏的戀愛,在這個時代均可能被掛上做作、狗血、矯情的標籤,電影主創無論輸出哪一種愛情觀,均很難抵達觀眾的心裡。

《如果芸知道》很聰明的一點在於,它走向了狗血的反面,去提純兩位的愛情。

80年代,曾在北京有過面緣的隋東風與羅芸,因在紐西蘭的奧克蘭同租房主林太太的屋子而再度重遇。一個送外賣賺錢,一個在海鮮市場打工,兩人相愛、結婚。隨後來到克萊德,共同經營一家中餐小館,一呆15年。直到意外發生,小館失火,兩人重回奧克蘭,但羅芸卻命不久矣……

隋東風在喪妻後,回訪他們待過的地方、嚮往的地方和至親所在的地方,這一路讓他終於了解羅芸和她深藏心底的秘密。

在隋東風與羅芸的愛情、婚姻故事裡,沒有第三者,沒有愛情里的黑暗面和不堪,亦沒有婚姻里的瑣碎與日常。甚至兩人生活在紐西蘭克萊德的那15年,只有彼此,小狗布魯和時不時來往的瑪琳達。

真正考驗他們的是人類所要面對的共通困境:因時間造成的死亡。

死亡的意象在《如果芸知道》里不斷遞進。從羅芸腹中胎兒的死亡、小狗布魯的死亡、芸小館毀於大火、異鄉至親林太太的死亡,再到羅芸的死亡,人至中年,隋東風在死亡的洗禮中活了下來。

當他用深情的目光回望摯愛,重新吹起笛子時,溫情脈脈的不止他,還有馮小剛。這麼單純的、悲傷且溫情的愛情童話,馮小剛用了一層回憶往事的美化濾鏡,賦予了它悽美。但是這份悽美和溫情是犧牲掉了更鮮活的人物性格、更可感真實的愛情細節、更深層次的生命探討而換來的,它美得很脆弱和易碎。

這些或許是《如果芸知道》煽情卻不太動人的原因。

馮氏感傷

馮小剛電影的貧與喜劇,是有目共睹的。

其實,從他涉足電影界開始,喜劇之外,死亡的情節與感傷的情緒已一路相伴在他的作品中。《只有芸知道》里最吸引筆者的是在煽情包裹下的、對於連續死亡的設計,也是因為靠溫情的中和後,死亡在馮小剛電影中有了出口,變得輕盈起來,成為了一種感傷情緒。

如果,你以為馮小剛的煽情、溫情是在近兩年才變得不克制的,這其實是誤會。靠大段的配樂烘托、相對平實的攝影機調度、借著突然到來的死亡和病痛催化愛情的偉大和對抓不住美好的感傷,這已是馮小剛1994年電影導演處女作《永失我愛》里的內容。

個體司機蘇凱偶然喜歡上空中小姐林格格,影片前半段是痞子和完美女孩相戀的過程;後半段劇情陡轉直下,準備結婚時,蘇凱患上「肌無力性疾病」,命不久矣,選擇推開愛人,自己死去……

不知道是出於馮小剛的商業選擇還是他雙魚座天生眼淚多,這部基於男作家王朔的兩部純愛催淚小說《永失我愛》和《空中小姐》而成的催淚彈,如今看來確實情緒太過滿溢,劇情脫離現實,好在演員的表演狀態還算能讓你接受「情種」浪漫化的行為邏輯,可仍是一部男性的意淫童話。

而此後貫穿在馮小剛作品裡的死亡的效用在這部影片里得以奠定。死亡是用來催化男女愛情關係的重要手段。《永失我愛》里,因為絕症,揭開了蘇凱吊兒郎當背後的深情與脆弱一面,這一面甚至為他得到了林格格好友的愛。《不見不散》里,李清和劉元這對冤家兜兜轉轉、不斷分開又不斷重聚的愛情,在飛機貌似即將出事,死亡近在眼前時才最終迸發。

《非誠勿擾》系列裡的秦奮和梁笑笑共同面對了兩次死亡。第一次是梁笑笑的自殺被救,讓她重新活了一次,總算告別了一段虐心的戀情;第二次是秦奮好友李香山突得黑色素瘤,不期而遇的死亡催化了秦奮與梁笑笑的重歸於好。

這背後因死亡而懂得珍惜的邏輯是世俗且易懂的。到了《只有芸知道》這一部,累計的死亡印象指向的是半路上被留下的那個人是最可憐的。這樣一個點本身就是催淚的最大信號。隋東風靠著重訪和回憶,重新開始了生活,感傷之下,藏著溫情。

只不過,在《只有芸知道》里這個通俗的催淚點太像一個主題概念在先行,有了層層遞進的催淚結構卻沒有更多的血肉細節。故事裡的隋東風在感懷,馮小剛在攝影機前感懷,主創在沉溺;而觀眾隔著雙重視角去看,卻離人物最遠。

結語

《如果芸知道》看起來像極了一部老式的、套路的好萊塢Sentimental電影。它是一個虛幻的、理想化的夢想世界,並時不時略帶感傷。

它的這份「舊」,就是它的特點。這種特點對於觀眾而言,到底是優點還是缺點,完全在於你相不相信這個故事。如果你相信了,那紐西蘭的美景、南半球的極光和成群的鯨魚就不僅僅是一種中產趣味和明信片風景。

不過數據證明,觀眾這次似乎並不太買帳。目前影片上映至第二天,票房表現不及預期。它的排片占比和票房成績遠低於《葉問4:完結篇》,甚至今天的排片占比被已上映九天的《誤殺》反超,目前尚未破億。

這個成績與《芳華》相比,差距是明顯的。所以看來,在經歷了《手機2》的意外風波後,馮小剛的這部《如果芸知道》更似一部文藝小品,是一部過渡期的喘息之作。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