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聖羅馬帝國哈布斯堡家族歷代皇帝的世系傳承

話說大地七千年 發佈 2020-03-11T12:39:14+00:00

地圖中所有黃色部分為帝國及匈牙利王國,所有紅色部分為西班牙聯合王國寫作本文所用的參考書籍:1、TheHoly Roman Empire: A Thousand Years of Europe's History作者:Peter H. Wilson出版日期:2017年3月2、A H


寫作本文所用的參考書籍:

1、The Holy Roman Empire: A Thousand Years of Europe's History

作者:Peter H. Wilson

出版日期:2017年3月

2、A History of the Habsburg Empire, 1526-1918

作者:Robert A. Kann

出版日期:1980年11月

---------------------------

正文:

哈布斯堡家族的首位神聖羅馬皇帝,是弗里德里希三世。

弗里德里希三世,1415到1493,活了七十八歲。1440年,當選為羅馬人國王亦即皇儲,1452年,在羅馬由教皇尼古拉五世加冕為皇帝,在位四十餘年,是著名的強勢君主。


他有一任妻子,一個兒子,皇帝馬克希木利昂一世。

馬克希木利昂一世,1459到1519,活了六十歲。1486年當選羅馬人國王亦即皇儲,1508年加冕為皇帝。


他先後有三任妻子,有一子一女;此外,他還有很多情婦,有很多私生子女,但私生子女無繼承權。

他唯一的合法兒子,就是歐洲歷史上著名的帥哥斐立普。

哈布斯堡家族的布拉邦特公爵斐立普,1478到1506,活了二十八歲,1482年,他六歲時即位為布拉邦特公爵。他有一任妻子,為卡斯提亞女王胡安娜,也就是說,尼德蘭的公爵,娶了西班牙公主。

雖然兩人磕磕絆絆,斐立普老喜歡在宮女那裡尋花問柳,但胡安娜深愛斐立普,因此,兩人沒耽誤了生孩子,一共生了六個孩子,兩子四女。

這兩個兒子在歷史上那可是非同小可,長子是威震歐洲的皇帝卡爾五世大帝、兼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一世,次子是皇帝、兼波希米亞國王、匈牙利國王斐迪南一世。

卡爾五世,1500到1558,活了五十八歲,他退休前,將西班牙聯合王國交給其子費利佩二世,將帝國交給其弟斐迪南一世。哈布斯堡家族,從此分為兩大支,兩翼齊飛。

卡爾五世大帝的後代統治西班牙,這一支,暫且不表,並且,這一支最後絕嗣了;本文重點來說說帝國的一支,亦即斐迪南一世的後代,現在的哈布斯堡家族,人丁興旺,都是這一支的後代。

繼任的皇帝斐迪南一世,1503到1564,活了六十一歲,1556年,大哥卡爾五世將皇帝大位禪讓給他,他在位八年。他是匈牙利國王的女婿,因而得以於1526年繼承匈牙利王位、波希米亞王位,為哈布斯堡家族獲得了匈牙利王國、波希米亞王國。


他有一任妻子,安娜·雅蓋斡,她是匈牙利國王烏拉斯洛二世兼波希米亞國王弗拉迪斯拉夫二世的女兒,她的弟弟拉約什二世,1526年在莫哈奇會戰中陣亡,因而丈夫斐迪南一世獲得了匈牙利、波希米亞。

他們有四子十一女,其中,長子馬克希木利昂二世,1564年繼位皇帝,在位十二年;第三子卡爾二世,奧地利大公。


皇帝馬克希木利昂二世,一任妻子,六子三女,其中:

長子魯道夫二世,1576年繼位為皇帝,在位三十六年,終生不婚,但有很多情婦,有很多私生子女。他於1593年發動了對奧斯曼帝國的十三年戰爭。為了對土耳其人作戰,他賦予信奉新教的波希米亞和西里西亞貴族以宗教信仰自由特權,


三子馬提亞斯一世,1612年繼位為皇帝,在位七年,無子女,不得不任命其堂弟斐迪南出任波希米亞國王、匈牙利國王,斐迪南是狂熱的天主教徒,他在波希米亞嚴厲壓制新教徒,於1618年,激起了新教徒的反抗,引發了全歐大戰,三十年戰爭。


奧地利大公卡爾二世,與其兄馬克希木利昂二世,都向英格蘭女王、愛爾蘭女王伊麗撒白一世求婚,也向蘇格蘭瑪麗求婚。

卡爾二世,共一任妻子,巴伐利亞的瑪麗婭·安娜,十五個子女,六子九女,其中:

次子,皇帝斐迪南二世,他是魯道夫二世、馬提亞斯一世的堂弟。他領導歐洲的天主教陣營,進行了三十年戰爭的前期作戰。


他先後兩任妻子,四子三女,其中:

斐迪南二世的第三子,斐迪南三世。他領導天主教陣營,進行了三十年戰爭的後期作戰。

1618到1648的三十年戰爭期間,先後兩任皇帝,即為斐迪南二世、斐迪南三世父子。

皇帝斐迪南三世,1608到1657,活了五十歲,在位時間,1637到1557,在位二十年。


他先後三任妻子,三子三女,其中:

長子斐迪南四世當選為羅馬人國王,但先於父親去世,次子利奧博德一世,繼承父親之位為皇帝。

三十年戰爭,帝國失敗,幾乎瓦解,但是,繼任的皇帝利奧博德一世,在1683到1699年的土耳其戰爭中,擊敗奧斯曼帝國,使得神聖羅馬帝國重振聲威。

利奧波德一世,1640到1705,出生於三十戰爭末期,去世於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初期,活了六十六歲,1658到1705在位他十八歲即位,在位四十八年。


經過十多年與奧斯曼土耳其的戰爭,因為獲得名將歐根親王的效力,利奧博德一世打贏了土耳其戰爭:1683年,各國諸侯勤王,解了維也納之圍,1687、1699年,均獲得輝煌勝利。在1699年終結土耳其戰爭的卡爾洛夫奇條約中,奧斯曼帝國割讓匈牙利中部以及特蘭斯瓦尼亞等地,匈牙利恢復統一,完全歸於哈布斯堡家族的統治之下,而奧斯曼帝國在歷史上首次承認神聖羅馬帝國與奧斯曼帝國平起平坐,之前,自斐迪南一世開始,神聖羅馬帝國長期是奧斯曼帝國的附屬國。

利奧博德一世對法國打了三場戰爭:法荷戰爭、九年戰爭、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英國、帝國、荷蘭、西班牙、以及德意志各家諸侯,組成激動人心的反法大同盟軍,聯手打破法國路易十四的企圖稱霸歐洲的野心,而在一個世紀後,後人仿效,重新組織又一次反法大同盟軍,又擊破了拿破崙稱霸歐洲的野心。

在利奧博德一世的最後一戰中,他試圖讓他的小兒子卡爾繼承西班牙聯合王國,而不理會他的堂弟、已故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二世的遺囑,即,傳位給法國路易十四的孫子費利佩五世,為此,利奧博德一世發動了席捲歐洲大部分國家的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

利奧博德一世,共有三任妻子,十五個子女,五子十女,第三子為皇帝約瑟夫一世、第五子為皇帝卡爾六世。

首任妻子:西班牙公主,奧地利的馬卡麗塔·泰萊撒,育有:

斐迪南;

瑪麗婭·阿脫妮婭;

約翰·利奧博德;

瑪麗婭·安娜;

第二任妻子:奧地利女大公克勞蒂婭·菲莉西塔,育有:

安娜·瑪麗婭·蘇菲婭;

瑪麗婭·約瑟芬;

第三任妻子:萊茵伐爾茨公主,埃利諾·馮·諾伊堡,育有:

皇帝約瑟夫一世

克里斯蒂娜;

瑪麗婭·伊麗撒貝;

利奧波德;

瑪麗婭·安娜

瑪麗婭·泰萊撒;

皇帝卡爾六世

瑪麗婭·約瑟芬;

瑪麗婭·瑪德琳娜;

瑪麗婭·馬卡海特。

約瑟夫一世,1678到1711,活了三十五歲。他於1705年,二十八歲時即位,在位六年。他在位期間,卓有成效地領導反法大同盟軍,深孚眾望,是一位有遠見膽識的明君,即位後銳意興革,採取寬大手段,化解反對勢力的怨恨,並且謹慎處理與教皇和耶穌會的關係,保持皇帝的強大權勢,因此,他在位期間,奧地利和波希米亞都呈現新興氣象。他與麾下名將歐根親王,關係極為密切。


其弟卡爾大公,在大同盟軍擁立之下,在馬德里即位為西班牙國王,哈布斯堡家族兩翼齊飛的大好局面,看似即將重現。

可惜,在此緊要關頭,約瑟夫一世英年早逝,卡爾大公不得不離開馬德里,前往維也納繼位為皇帝,歐洲各國並不想看到帝國與西班牙統一於同一個君主的統治之下,英國荷蘭撤火,帝國獨力難支,西班牙王位,最終落入波旁家族之手,一直持續至今。

好在反法大同盟軍已經重創了法國,西班牙將其東翼領土、亦即其歐洲國土的一半,割讓給帝國,奧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所獲頗豐。

卡爾六世, 1685到1740,活了五十五歲,1711年三十六歲時繼位為皇帝,在位二十年。


約瑟夫一世共一任妻子,有一子兩女,兒子早亡,其中女兒瑪麗婭·阿瑪麗婭的丈夫繼位皇帝;卡爾一世共一任妻子,有三個女兒,其中女兒瑪麗婭·泰萊撒的丈夫繼位皇帝。

1740年,卡爾六世去世,龐大一時的哈布斯堡家族絕嗣,之後,約瑟夫一世、卡爾六世的兩個女婿卡爾七世、弗朗茨一世,先後繼位為皇帝。卡爾六世去世後,他傑出的女兒瑪麗婭·泰萊撒繼位波希米亞女王、匈牙利女王,遭到普魯士等國的反對,因此爆發了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1745年,傑出女王瑪麗婭·泰萊撒的丈夫、洛林家族的弗朗茨繼位為皇帝,是為弗朗茨一世,帝國的哈布斯堡-洛林皇朝建立,這是哈布斯堡皇朝的延續。


弗朗茨一世活了五十六歲,共一任妻子,瑪麗婭·泰萊撒女王,他們有十六個子女,五子十一女,弗朗茨一世還有一些情婦、一些私生子女。

十六個子女是:

瑪麗婭·伊麗撒貝女大公;

瑪麗婭·安娜女大公;

瑪麗婭·卡洛琳娜女大公;

皇帝約瑟夫二世;

瑪麗婭·克里斯蒂娜,特申公爵夫人;

瑪麗亞·伊麗撒貝女大公;

卡爾·約瑟夫大公;

瑪麗婭·阿瑪麗婭,帕爾馬公爵夫人;

皇帝利奧博德二世;

瑪麗婭·卡洛琳娜女大公;

瑪麗婭·約翰娜·加布里埃拉女大公;

瑪麗婭·約瑟法女大公;

瑪麗婭·卡洛琳娜,那不勒斯與西西里王后;

斐迪南,布賴斯高公爵;

瑪麗·安托瓦內,法國王后;

馬克希木利昂·弗朗茨,科隆總主教兼選侯。

約瑟夫二世,生於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爆發後的1741年,去世於法國大革命爆發後的1790年,他1765年、二十四歲時,繼承父親皇位,在位二十五年,他活了四十九歲。


他繼位後,與母后瑪麗婭·泰萊撒女王共理朝政,實行開明專制,1780年,母后去世,他大權獨攬,繼續推行開明專制,奧地利在列強中,一直不落下風,保持強國地位。

內政:約瑟夫二世解放農奴,廢除酷刑;國際:他在著名外交家考尼茨的輔佐下,發起一連串野心勃勃的外交計劃,特別是,1772年,為了遏止俄國對奧斯曼土耳其的過度侵略,他以結盟奧斯曼帝國來威脅俄國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結果在普魯士的弗里德里希二世的協調下,俄、奧、普聯手瓜分波蘭立陶宛的一部分土地,以首次瓜分波蘭,來滿足各自的領土野心,並讓奧地利獲得較多較好的份額,以補償其失去西里西亞。在當時,列強真如猛獸一般,張開血盆大口,吞噬弱小國家。

約瑟夫二世先後兩任妻子,有兩個女兒。

1790年,約瑟夫二世去世,其弟利奧博德二世繼位。

利奧博德二世,1747到1792,在位兩年,活了四十四歲。他頑固反對法國大革命,部分原因是因為他的小妹瑪麗·安托瓦內,她是法國國王路易十六的王后,在大革命中,法國國王、王后,雙雙被推上了斷頭台。利奧博德二世繼位後,與普魯士國王弗里德里希·威廉二世在皮爾尼茨會晤,共同發表宣言,聲稱要以武力保衛法國的君主制。1792年,奧地利正式與普魯士結盟,準備組成聯軍,干涉法國。但他在這時突然去世。四十四歲。


利奧博德二世共一任妻子,是波旁家族的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三世的女兒瑪麗婭,他們有十二子四女。

其中,長子為神聖羅馬皇帝弗朗茨二世,他活了六十七歲。他在位期間,神聖羅馬帝國被推翻,拿破崙帝國取而代之,統治全部歐洲,拿破崙皇帝是歐洲最高統治者。弗朗茨二世退位後,在哈布斯堡的家族領地,建立了奧地利帝國,成為歐洲的一家諸侯,他的新身份是奧地利皇帝弗朗茨一世。


在1805年著名的「三皇之戰」亦即奧斯特里茨會戰中,三位皇帝的等級是不一樣的,拿破崙皇帝是一等皇帝,統治全部歐洲,相當於以前的神聖羅馬皇帝;而奧地利皇帝弗朗茨則是二等皇帝,淪為歐洲的一家大諸侯;俄國皇帝亞歷山大一世是三等皇帝,只是歐洲外圍的大諸侯。會戰爆發於哈布斯堡家族的波希米亞王國境內的奧斯特里茨一帶,會戰結果,拿破崙皇帝擊敗了奧地利和俄國的皇帝。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