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子彈,飛一會兒

飛魚看電影 發佈 2020-03-10T10:05:07+00:00

《讓子彈飛》就現在來看,也是國產電影歷史上獨樹一幟的反類型電影,既有強烈的風格,又能被大眾與市場接受,我也不敢說自己完全明白了姜文想傳達的意思,這可能就是這部作品最讓人著迷的地方吧。

今天我們重溫影史上的經典之作姜文2010年的電影《讓子彈飛》。姜文是個拍片子特別墨跡的導演,《讓子彈飛》才是他的第四部電影。十年前的《鬼子來了》,雖然飽受讚譽,卻在國內禁止上映。三年前的《太陽照常升起》,證明姜文是中國最有想法的導演。但觀眾卻跟不上他魔鬼的步伐,大多搞不懂他在說什麼,票房失利就是可以預料的了。當很多人說姜文終歸只是個喜歡賠投資人錢的藝術片導演時,姜文拿出了《讓子彈飛》。在評論界與市場上都取得了成功,按姜文的話就是:這次哥們兒站著把錢掙了。在這部電影中姜文依然沒有拋棄他的表達慾望與強烈的個人風格,但他這次學乖了一點,把自己的私貨放到了一個雙雄鬥法的故事框架下,而且加入了很多笑料,讓喜歡看商業娛樂片和喜歡挖掘深度的觀眾都能各取所需,皆大歡喜。所以才能在票房上拿下6億多,可算揚眉吐氣了一把。姜文作品序列里有一個「北洋三部曲」的說法,《讓子彈飛》是這個系列的第一部,《一步之遙》算第二部,由俠隱改編的邪不壓正是第三部。我不太清楚姜文為什麼會對這個短短的北洋時期感興趣,可能是因為這是中華千年未見之大變局的轉折點,所以他覺得格外的有戲。

《讓子彈飛》在一首童謠里開場,李叔同作詞的《送別》。一班來說這首歌會放在片尾,但姜文就被放在了片頭裡。十幾匹馬拉著兩截車廂從遠方叮叮咣咣的奔馳而來,不要覺得這裡的馬拉火車是超現實的,二十年代的中國就是如此。這是一種半工業化時代的荒誕,火車上坐的是剛買了個縣官要去上任的馬邦德,旁邊是他的媳婦與狗頭軍師湯師爺,還有一幫鐵血十八星陸軍護送。吃著火鍋唱著歌的他們不知道,自己已經被張麻子盯上了。


電影開始時截火車全部採用動態鏡頭,不是鏡頭大幅度上升下降,就是鏡框裡的人物在劇烈運動。你看他給土匪起的名字「麻匪」,正好與「嗎啡」同音,可以說整部電影就像是在看姜文一個人在飆車,另外多說一句,我一直沒搞明白,麻匪戴著那個全遮臉的麻將布怎麼能看見道兒呢?除了視覺上的爽快,姜文還時常暗插一些歷史上的彩蛋在電影里,比如剛才說的「鐵血十八星」,就是武昌起義勝利的象徵。但革命軍卻在這兒護送一個貪官去上任,鐵血十八星旗之後在電影中出現了多次,這種歷史的諷刺在全片中可謂無處不在。

《讓子彈飛》雖然有明確的時間背景,但更多的卻像是一個架空的寓言。從鵝城的外貌也可以看出來,它四周被水環繞,就像一個微縮版的明國標本,上演著時代的故事。 之後所有的事情都在這個舞台上發生,所以很多人才說《讓子彈飛》有很強的舞台話劇感,因為它本身就是象徵大於寫實。

《讓子彈飛》里有不少搞笑的橋段,比如張麻子與縣長夫人初次過夜的這段戲,其實在劇情發展和人物塑造上都沒什麼用,但姜文還是拍了,他可能是想展示一下自己腦迴路與眾不同的幽默感吧。

《讓子彈飛》中間有一段師爺,張麻子和黃四郎圍桌攀談的戲,相信看過電影的觀眾一定印象深刻。這場戲長達十分鐘,基本全是對話。姜文沒有用常規的正反打來表現,而是在三個人周圍架了一圈圓軌,三台攝像機每台對準一個人,這樣有兩個好處,一是能充分捕捉演員最出彩的表情,二就是讓沒有走位的靜態對話充滿動感。據電影拍攝手記說這場戲足足拍了35遍,花費了十萬尺膠片,才剪出這十分鐘,可以說是很敗家了。

這段戲有很多的潛台詞,我把它分成兩段。前半段是互相試探的瞎扯淡,注意這時候的鏡頭一直是運動的。黃四郎杜撰了一個經常搶他煙土的麻匪團伙,張麻子也故作糊塗的順著他往下講,還要幫著黃老爺接上他那條被麻匪打斷的腿。在帘子後面第二條人命死了之後,黃四郎拋出了一個話題,說自己二十年前見過張麻子,這時候請注意,鏡頭的運動停止了,也代表著兩個人的試探結束,開始真正的說事兒。

從師爺死了之後,電影進入了真正的高潮,每個橋段都充滿了強烈的政治隱喻。

張麻子回到了鵝城,第一步就是發銀子,老百姓偷偷摸摸的拿走了,但黃四郎第二天又去都收了回來,這時候的火候顯然是還沒有到。黃四郎的威嚴依然讓百姓覺得恐懼,下一步是發槍,老百姓依然拿走,但當黃四郎再去收槍的時候,老百姓卻不交出來了,但也沒有人敢於開槍,這就是又進了一步。這時候張麻子振臂一揮,號召群眾殺向碉樓,打土豪分田地的時候到了。但是,真到了門前,有了槍的老百姓依然不冒頭,張麻子很明白他們的心思:誰贏他們幫誰。狡獪的群眾是不見兔子不撒鷹的,這時候必須給他們一個必勝的信號。之前那個黃四郎的替身派上了用場,當眾處決了他之後,群眾的革命熱情被徹底點燃。在革命大軍殺向碉樓的時候,沖在最前面的就是原來最忠心的團練教頭武智沖。曾經最反動的勢力,搖身一變卻成了最革命的那個,和歷史書上寫的,一摸一樣。黃四郎被扳倒了,當大家都沉浸在分戰利品的喜悅中時,這兩個死對頭卻在一旁抽著煙探討起了人生。這時候張麻子說了一句很詭異的話:沒有你,對我很重要。

就這句話說一說我的理解,姜文扮演的張麻子是個徹底的革命者形象,按理說在扳倒了黃四郎之後,最理性的選擇是與黃四郎共治,把新勢力與舊勢力都抓在手上,才能實現利益最大化。但他堅持要幹掉黃四郎,所以才會說:沒有你,對我很重要。從這一點上看,張麻子也就是張牧之,是一個理想主義的革命者,他曾說自己是野獸,而不是家禽。他一定不會選擇留在鵝城當一個土皇帝,而是持續的革命,持續的追求理想。但他的小兄弟們可不一樣,他們沒有張麻子的革命理想,所以幾個人才會選擇去上海,過舒心的太平日子。

電影的最後一幕也是頗具爭議,片頭的馬拉火車再次出現,這次的目的地是上海。在火車的後面出現了一個人影,從裝束上看好像是湯師爺,但他很確定的已經死了,那最可能的就是黃四郎了。這點姜文還是做了兩個暗示,首先就是黃四郎死的時候穿的是藍色的長衫,而在之前他們倆談話時穿的是紅色的,這個被炸死的很可能是他另一個替身。另外就是那個人影吐了一口煙,湯師爺是不抽菸的,那只可能是黃四郎了。還有一個可能就是這個人影是張麻子的幻覺,他要繼續革命,必須要有一個革命對象,否則他的存在也就沒有意義了。所以他臆想出黃四郎這箇舊勢力的代表也去了上海,所以之後他也拍馬追隨。

人活著,總得有點念想。

《讓子彈飛》就現在來看,也是國產電影歷史上獨樹一幟的反類型電影,既有強烈的風格,又能被大眾與市場接受,我也不敢說自己完全明白了姜文想傳達的意思,這可能就是這部作品最讓人著迷的地方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