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賺錢他燒錢,全球專利第一,螞蟻區塊鏈登天梯接地氣

財經故事會 發佈 2020-01-10T22:42:53+00:00

逢山開路,遇水搭橋,螞蟻金服於2015年的混沌之中,提早一步布局區塊鏈,一邊攀登技術創新的天梯,一邊探索高複雜度行業的應用邊界,就像重走阿里雲飛天路,先行入場者,最終成為也占據了主場的C位。


逢山開路,遇水搭橋,螞蟻金服於2015年的混沌之中,提早一步布局區塊鏈,一邊攀登技術創新的天梯,一邊探索高複雜度行業的應用邊界,就像重走阿里雲飛天路,先行入場者,最終成為也占據了主場的C位。

文/陳紀英

版面/大海

再也沒有其他行業,會像區塊鏈這般冰火交融了——一邊是深坑,嗜血的投機者以此為名收割韭菜,一邊是高地,長期主義者以終為始攀爬技術天梯。

螞蟻金服副總裁、智能科技總裁蔣國飛也有機會割韭菜。2017年,ICO最為瘋狂的時候,也有人遊說蔣國飛,「別這樣苦哈哈地幹了。」

蔣國飛拒絕了這樣的「賺錢機會」,反而成了螞蟻金服最「燒錢」的副總裁之——錢沒白燒,區塊鏈專利申請數超過1000件的螞蟻金服,已經連續三年排名世界第一。

技術創新是路徑,卻並非終點,曲高和寡的掃地僧不是螞蟻金服的人設,「脫虛向實」,才是蔣國飛眼裡區塊鏈技術最有價值的方向。

1月8日,蔣國飛在接受《財經故事薈》等採訪時透露,螞蟻區塊鏈將開放平台技術能力給全行業,尤其是面向實體產業,「不讓任何一個實體產業在數字經濟時代掉隊」。

從技術積累到應用實體,從獨自先行到開放聯盟,螞蟻區塊鏈進入了2.0時代。

1

脫虛向實:三做三不做

螞蟻區塊鏈一度顯得很不合群。

2017年,ICO風頭正盛之時,行業里追求短期套現的投機者,各種數字貨幣、交易所如同打不完的地鼠,一片片冒頭,連某些名頭在外的投資機構和投資人,也急不可耐入場。

彼時,剛剛入職螞蟻金服的蔣國飛和其團隊,是孤獨的異類。壓制誘惑的無為比慾壑難填的有為更難,視而不見一波波「發財機會」,殊為不易。

基於技術信徒的自覺,螞蟻區塊鏈很早就定下了「三做三不做」的航向和紅線。

「我們做核心技術,我們做有實際價值的應用解決社會問題、聯合生態做,這是』三做』;』三不做』,不做空氣幣、不做違反合規的事情、不做侵犯用戶隱私的事情」,蔣國飛說。

「三做」定調了螞蟻區塊鏈的主基調,核心技術正在攀爬天梯,產業應用也在快速落地。

如今,螞蟻區塊鏈已經打造了生產級的平台技術,可以支撐每天10億日交易量乘以10億帳戶的平台系統,並實現每秒10萬筆跨鏈信息處理能力(PPS),這並非極限爆發的瞬時峰值,而是平穩運營的常態能力。

在區塊鏈上,開放依然是螞蟻金服的底色。放眼望去,蔣國飛看不到對手,都是隊友,「在服務實體經濟這件事上,螞蟻區塊鏈沒有競爭者、只有同路人!」

區塊鏈本質是類似水電煤等的技術底層,要廣泛應用落地,攜手各行各業的合作夥伴是必走之路。「我們搭平台,他們在上面唱歌跳舞」,蔣國飛說。

在開放進階之路上,繼2018年6月上線的螞蟻區塊鏈雲服務後,到了去年11月,開放門檻進一步降低——作為全球首個開放聯盟鏈,螞蟻開放聯盟鏈開始內測,並有望於今年2月正式上線,小微企業、創業公司,無需買鏈,只需像購買水電煤一樣購買區塊鏈使用權即可。

越來越低的應用門檻,打開了區塊鏈普及普惠的大門,蔣國飛樂見其成,「2020年產業區塊鏈開場,千萬日活的應用將走入大眾」。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開放透明是區塊鏈的底層屬性,但在應用層面,隱私保護也是不可逾越的底線。螞蟻金服已經找到了軟硬兼備的解決方案,性能、通用性兼顧,可驗不可見。隱私保護難題的解決,掃清了區塊鏈應用的共性障礙。

一路前行五年的螞蟻金服,如今已經不再是獨行者。

推動區塊鏈的快速應用,已經成為了高層欽點的「國策」。去年10月召開的高層會議上,相關人士指出,應推動區塊鏈技術與智慧城市結合,提升城市管理的智能化、精準化水平。

在科技巨頭占據了區塊鏈的主場後,自上而下的廟堂之高,與自下而上的江湖之遠,已經頭首呼應。

以螞蟻金服為代表的中國公司,在技術積累上已經走到了全球前列。智慧財產權產業媒體IPRdaily發布的「2019年全球區塊鏈企業發明專利排行榜(TOP100)」顯示,入榜企業中,中國占比63%,遠超美國的19%,以及日本的7%。

排行榜上,TOP1是螞蟻金服,緊跟其後的是中國平安,其中,螞蟻金服一家的數量比肩第2-5名之和。

當監管趨緊,泡沫散盡,投機者抱頭四散,深耕者顯山露水,不同的初心決定了迥異的終途。作為熟讀《社會契約論》的盧梭信徒,蔣國飛篤信後者的一句論斷——社會公約和社會契約是現代化社會的基礎,而開放透明、不可篡改、對等互聯、易於追溯的基於區塊鏈的信任價值網絡,正在讓社會契約成為數字化時代的尋常。

2

產業應用版圖

在脫虛向實的主航道上,區塊鏈到底適合應用於哪些場景哪些行業?

這要回歸其本質——在多點複雜協同中構建信任基礎。凡是流程複雜,效率低下的辦事場景,都是信任缺失的地方,比如國際貿易、財稅發票、電子合同、應收帳款等等,螞蟻區塊鏈目前落地的40多個場景,絕大多數都是協同節點多、鏈路長、關係複雜的場景。

在司法訴訟中,舉證困難一直是痛點,一旦證據清明,訴訟時效將大大提升,高居不下的司法負擔也會陡然下降。

區塊鏈為期提供了三重難點:電子證據可信的問題;數據共享互通的問題;法官工作量過大的問題。

僅以證據存證一個環節為例。此前,做證據存證需要到公證處公證,公證費高達800-1000元/份。現在,在手機上操作證據存證,2分鐘就能完成,上鏈存證費幾元錢一條。

杭州網際網路法院成為了先行者。有數據顯示,在引入螞蟻區塊鏈半年後,截至2019年4月底,該院智慧財產權的糾紛案件的調撤率從以前的82.3%上升到95.3%。由於證據清晰,在訴前調解結案的案件中,47%的案件當天就達成了調解協議。

區塊鏈的應用不僅僅在司法層面,還應用於日常生活中,比如醫療報銷的異地結算、交通卡的異地刷卡等,在政策層面,醫療和交通的全國聯通分別被衛健委、交通部召喚已久,但在落實層面,由於醫保、交通卡都是以省為單位結算,異地聯通多年來懸而未決,直到遇到了區塊鏈。

2019年8月1日,台州市民龐先生成為全國首位通過區塊鏈票據流轉實現異地醫保報銷的老百姓。

當天,龐先生來杭州出差,因中暑而到醫院就診,總共付費19元。按照慣例,龐先生需把醫療票據拿回台州醫保窗口才能報銷,「太麻煩了,這19塊我就自費好了。」

次日,龐先生隨手點開浙江政務服務App浙里辦,抱著試試看的心態申請了報銷,結果上午報銷、下午費用到帳,無需紙質票據,也不需到醫院排隊。

龐先生的方便背後,是由螞蟻區塊鏈提供技術支持的浙江省電子票據平台——全國首個基於區塊鏈的電子票據服務平台。

截至目前,浙江省電子票據平台所提供的電子票據已實現商業保險報銷等使用場景,接下來將擴展到醫保零星報銷、異地報銷等領域。

不止於To G 、To C領域,在To B領域,小微企業成為了區塊鏈貸款的受益者。

小微企業資產微薄,缺乏抵押物,基於營收盈利、交易合同、應付帳款等經營數據的供應鏈貸款,是為數不多的可行方案,但小微企業往往處於供應鏈的底端,其真實經營狀況是難以窺探的黑箱,電子合同的真實度也模糊難辨。他們不被傳統金融機構待見,要麼貸款被拒,要麼申請周期長達三四個月以上。

區塊鏈成為了解困的鑰匙。比如,成都百腦匯的電腦配件經營商戶,通過螞蟻金服的區塊鏈技術,把其和客戶的合作全程「上鏈」,以此杜絕造假合同開假髮票的風險,同時,銀行也能全程追蹤貸款流向和用途,當風險一一被區塊鏈解除之後,銀行對其敞開了大門。

如今,基於螞蟻區塊鏈,小微企業貸款可以在線申請,無需實物抵押,貸款到帳時間從三個月縮短至3分鐘。

與螞蟻金服的全球化戰略呼應,螞蟻區塊鏈提供的跨境支付領域,也首先在全球最大勞務輸出國菲律賓落地,降低跨境匯款成本,還實現了即時到帳,從3-7天縮短為30秒。

To G 、 To B、To C、To 全球,從民生到政務,從生活到生產,從國內到全球,螞蟻區塊鏈的應用版圖正在徐徐圖之,廣覆各行各業。

蔣國飛預測,區塊鏈未來的應用規模,甚至會遠超如今風口正勁的雲計算。

3

攀爬技術天梯

在應用上做「貼心暖男」,在技術精進上做孜孜以求的掃地僧——要評判技術水平,除了要看專利的絕對數量,還要看專利的含金量。螞蟻金服的1000多項專利中,62%是核心的底層專利,38%是業務層面的專利。

螞蟻金服專利數連續三年登頂全球,僅僅意外和幸運嗎?

有趣的是,螞蟻區塊鏈技術的萌芽,看似有點偶然,來源於內部的一場「黑客馬拉松」。2015年,幾名工程師48小時不眠不休,驗證用區塊鏈追溯公益善款。這一實驗後來得到了實測,為10名聽障兒童籌款近20萬元,籌款時間比普通項目快一倍,區塊鏈價值的曙光得以顯露。

而這場自下而上的實驗,也與螞蟻金服自上而下的戰略,上下呼應。其實,入局區塊鏈,是螞蟻金服的必然選擇。支付寶的誕生,就是為了解決社會信任問題,而區塊鏈作為目前最徹底的信任解決方案,正是螞蟻金服的盤中餐。

縱觀阿里經濟體,技術一直是是這家企業流淌的底層DNA。

由於阿里從事的是電商業務,以及創始人馬雲並非理工科的出身,一直以來,堅守業務的務實,缺乏技術的浪漫,似乎是這家公司的公眾形象。

其實不然,在網際網路行業,無論是什麼業務,只要規模和峰值登頂,對技術的嚴苛考驗必然隨之而來。

比如,在全民狂歡的雙11,如何保證交易峰值付款不宕機?早期,阿里業務瘋長之時,粗陋落後的技術能力、層出不窮的故障Bug、顛簸糟糕的用戶體驗,成為了業務增長的噩夢,彼時,技術出了一個Bug,全公司就丟了70多萬。

這樣的以身試險之後,對技術研發的重視,已經擺到螞蟻金服的首位,去年雙十一,天貓訂單創建峰值達到54.4萬筆/秒,創下新的世界紀錄,而支付體驗反而優於早期,宕機噩夢沒再重演。

在雲計算上也是如此,2009年阿里躬身入局,是網際網路三巨頭裡的獨一份,其他兩家要麼認為雲計算虛幻如同「阿凡達」,要麼認為雲計算是「舊瓶裝新酒」,反而是不會寫代碼的馬雲,篤信看起來有些天馬行空的雲計算前景。如今阿里雲深耕10年,已經躋身全球3A,國內友商遙望而不及其項背。

技術引領業務,業務驗證技術,糟糕的技術無法支撐業務的長青,業務對硬核技術的客觀考驗,必然要化為公司自覺的主觀能動性,才是長青的網際網路巨頭的一體兩面。

網際網路行業的技術大賽,激烈程度堪比奧林匹克競賽,先發制人是常態,後發制人是例外,先行一步也許有一時試錯的風險,但晚走幾步,可能就會深陷步步落後的一世深淵了。

阿里不願也擔不起這樣的風險,逢山開路,遇水搭橋,於2015年的混沌之中,早一步布局區塊鏈,一邊攀登技術的天梯,一邊探索高複雜度行業的應用邊界,就像重走阿里雲飛天路,先行入場者,最終也占據了主場的C位。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