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的輿論場,知乎的新邊界

深幾度 發佈 2020-03-10T14:20:42+00:00

文|吳俊宇我們談及直播,往往會將秀場直播、遊戲直播和帶貨直播簡單粗暴地理解為刷時間的工具,潛意識裡認為直播並非什麼高大上的行業。然而,移動網際網路發展至今日,直播已經成為被市場充分認可的商業模式,更多的公司通過直播奠定了自身地位。直播讓陌陌褪掉約炮神器標籤的同時,其市值也持續穩定堅

文|吳俊宇

我們談及直播,往往會將秀場直播、遊戲直播和帶貨直播簡單粗暴地理解為刷時間的工具,潛意識裡認為直播並非什麼高大上的行業。

然而,移動網際網路發展至今日,直播已經成為被市場充分認可的商業模式,更多的公司通過直播奠定了自身地位。

直播讓陌陌褪掉約炮神器標籤的同時,其市值也持續穩定堅挺;直播讓騰訊音樂開闢了新增長空間,在資本市場也講了一個好故事。

知乎做直播,同樣如此。

萬物皆可直播

任何一家內容平台,都需要維持內容的多樣性。圖文、視頻、直播,幾乎每一環都缺一不可。

過去兩年來,直播被各個企業玩得風生水起。淘寶、京東這樣的電商平台在玩直播,抖音、快手這樣的短視頻平台也在做直播,B站這樣的視頻平台在做直播,小紅書這樣的社區也在搞直播。

直播在各個企業手中都是擴展公域流量,圈住私域流量,豐富內容板塊的重要一環。

直播在大部分公司手中不再是一個單獨產品,而是一個功能組件。真正做得好的直播,都不是為了直播而直播。

直播已經不再是目的,而是手段,它存在的價值在獲客、留存、變現等不同維度,目的在於流量深耕,有些平台的直播功能是前置的,有些平台的直播功能是後置的,地位各不相同。

我在去年曾提到,知乎的今日內容生態已經相當豐富,但知乎唯一尚未開拓的內容版塊便是直播。

如今,知乎的辯論式直播來了。正如我此前的觀點,知乎的直播不可能是抖音的小姐姐跳舞,不可能是網易雲音樂的流行歌手K歌,更不可能是快手的沙雕玩家土嗨。和知乎公司氣質唯一契合的,是傳遞知識、思想交鋒,帶來啟發。知乎這家公司的氣質畢竟是知識分享。

上周,知乎法律領域優秀回答者王瑞恩與《逐夢演藝圈》導演畢志飛在知乎進行了兩場直播辯論。我們且不談辯題中關於舉報文化是對是錯這種討論的結果如何、是非怎樣,單純從用戶和內容的維度去看會發現,之所以打出「辯論式直播」這張牌,知乎其實有自己的思考。

從用戶環節而言,知乎最重要的無疑是它的內容創作者,這批內容創作者需要有多種方式表達他們的想法。傳統的圖文、視頻如此,直播也是如此。內容創作者在多種內容創作工具的支撐下,能夠完整表達他們的想法。

從內容環節來說,知乎的辯論式直播未來可以在更多垂直領域植入,比如汽車點評、影視點評、在線教育等。領域一旦拓寬,多種形式的內容會讓平台內容體系得到最大程度的豐富。

內容平台的商業邏輯無非就是內容生產、用戶拓新、商業變現,這次辯論式直播無疑是在內容生產和用戶拓新環節發力。

拓展內容平台邊界

從橫向邊界來說,今天的知乎橫跨了社交資訊、知識付費、搜尋引擎、長短視頻這四個賽道。但不管任何產品擴張,其實都是服務社區這個基本盤。

如果把知識社區當成一個大屋頂,這個大屋頂之下有社交資訊、知識付費、搜尋引擎、長短視頻這些「功能組件」,知乎做這些事情的邏輯理解起來就順利多了。

直播無非也就是知乎的組件之一。

縱觀中國網際網路行業,一種現象正在出現——直播讓更多網際網路公司拓展了自身的邊界。

從獲客來說,在電商領域直播+短視頻,是APP和品牌電商們成本最低的獲客方式,視頻和直播內容相比文字內容更容易吸取用戶關注。

在2016年,花椒《百萬贏家》以送出132萬元為代價獲得了400多萬網友的參與,獲客成本平均0.33元。相較於現在很多APP的地推多達幾十元的獲客成本,《百萬贏家》的0.33元成本可以說是白菜價。

在今年疫情期間,網際網路企業都在通過直播這種途徑獲客,對知乎這種內容平台來說,直播這種方式容易實現「用戶拓展」。

尤其在移動網際網路流量紅利日趨見頂的大環境下,保持用戶的增長無疑是對知乎基本盤的最大保障,也是為公域流量的增長加碼。

從留存來說,直播作為已被市場認可的商業模式,其意義毋庸贅述。

直播即時性、強互動的內容形式,具備內容和強互動雙重屬性。在泛娛樂直播產品中,直播滿足了用戶尋求陪伴,娛樂消遣、打發時間的需求,它容易黏住用戶,讓用戶在平台上留存。直播提升用戶黏性,對知乎而言,這也是對內容創作者私域流量一次重要的加成。

從變現來說,直播一直是一種有效的盈利手段。

去看陌陌就會發現,2019年三季度,直播服務在整體營收中占比是73%。再看騰訊音樂娛樂會發現,2019年三季度,直播服務在整體營收中占比是71.6%。

對知乎而言,開啟辯論式直播,無論是從獲客、留存、變現來說,都有可能帶來增益。直播過程中必然會產生打賞,打賞必然需要抽成,知乎作為平台從中獲得收益順其自然。在知乎商業模式的發展進程中,直播可能會是重要一環。

我們甚至可以期待,直播還將帶來帶貨分成收入。品牌直播未來也將是知乎廣告收入的一個方向。

直播的輿論場

上周知乎這兩場辯論式直播,讓我意識到知識見解的分享、觀點思想的交鋒,在小小的直播間裡可以具備輿論場的效應。

尤其是在第一場直播結束後,由用戶發起的「如何評價王瑞恩與畢志飛的直播辯論?」提問迅速登頂知乎熱榜,引發了知乎用戶的大討論。

坦率說,這種論辯的輿論場氛圍過去在微博上才可以看到。我過去總把微博比作成廣場,一個個蘇格拉底式的公共知識分子在廣場上對真理和良知進行論辯。但後來由於公共輿論場的收緊、娛樂類內容泛濫,論辯逐漸變得無序,喋喋不休的爭吵泛濫。

論辯的價值在於引發討論、啟發思想,人們在論辯的過程中逐漸理解對方,達成某種共識。論辯的目的不在於產生一個固定的答案,而在於讓大家看到世界的紛繁複雜和參差百態。古希臘的求知、求真,無疑都是在蘇格拉底式的論辯中誕生的。

在古希臘時期,知識被認為是通往真理的途徑。知乎今天作為知識分享平台,它製造這樣的論辯場域,其實就是在網際網路上恢復古希臘的論辯傳統。

在中文網際網路世界,我們已經很少看到有序的論辯,更多是雜亂無章的撕逼。這種侵占公共輿論資源的內容過多,無疑是某種戕害。但是在有序的論辯中,我們能夠真正感受到觀點的交鋒、思想的激盪。

從這個意義上看,知乎的辯論式直播,恰恰是在直播領域裡打造了一座融合和熱點、思辨、知識分享的輿論場。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