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時空的對話「大秦雄風—秦兵馬俑展」南昌展側記

南昌新聞網 發佈 2021-10-13T11:17:08+00:00

金秋十月,正是賞秋攬景的好時節。今年國慶黃金周,「大秦雄風——秦兵馬俑展」在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公園內展出。「北有兵馬俑,南有海昏侯」的跨時空、跨地域對話在此精彩上演,這是秦兵馬俑繼1986年和2004年之後,再次來到南昌展出,69件/套精品文物盡顯秦漢風華,刷爆「朋友圈」。

金秋十月,正是賞秋攬景的好時節。

今年國慶黃金周,「大秦雄風——秦兵馬俑展」在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公園內展出。「北有兵馬俑,南有海昏侯」的跨時空、跨地域對話在此精彩上演,這是秦兵馬俑繼1986年和2004年之後,再次來到南昌展出,69件/套精品文物盡顯秦漢風華,刷爆「朋友圈」。

來得及看——展覽持續至12月29日

「能在家門口看到秦始皇兵馬俑,令人振奮。」今年79歲的江西作家孫海浪由衷感嘆。

「大秦雄風——秦兵馬俑展」是2021年海昏漢文化旅遊月的精彩篇章,像孫海浪一樣在家門口博物館就能親眼目睹秦陵遺址中「網紅文物」的遊客不計其數。展覽期間,去南昌海昏侯國遺址公園看秦兵馬俑,成為了諸多喜歡歷史的遊客熱衷的打卡方式。

秦兵馬俑是我國20世紀最重要的考古發現之一,多年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在文物保護、文物研究、文物展示以及遺址公園建設等方面都積累了大量的經驗。

「今年是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博物館建館一周年,海昏侯博物館聯合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將兵馬俑作為建館以來的第一個臨時展覽,讓秦漢文明進行一次深度對話。」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管理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

此次展覽位於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博物館內臨時展廳,展期三個月,持續至12月29日。

文物亮點——網紅文物可大飽眼福

「大秦雄風——秦兵馬俑展」展覽分為「秦始皇帝」「秦始皇陵」「神秘軍團」三個單元。據悉,本次在南昌展出的秦陵遺址文物多為「明星文物」。其中鎧甲軍吏俑、鎧甲武士俑、立射武士俑、跪射武士俑等多件不同造型的兵馬俑,生動展示了秦軍不同兵種作戰的情況。兩架秦陵彩繪銅車馬(複製品),是我國迄今為止考古發現的形體最大、結構最複雜、系駕關係最完整、製作工藝最精美的陪葬車馬器。還有兩詔文青銅權、「半兩」青銅錢、兵器、金玉器等大量文物珍寶,都是兩千多年前秦人勤勞務實、兼收並蓄、開拓創新的實物見證。

此外,展區還對兵馬俑坑的考古發掘、陶俑的製作工藝、秦俑的彩繪進行了詳細介紹。

秦漢對話——去現場看懂「漢承秦制」

文物是歷史的見證,隱藏著塵封已久的故事。

秦漢文明是中華文明的華美篇章,秦、漢文化一脈相承。漢朝延續和發揚了秦代的相關政策律令與文化根脈。

漢承秦制是對漢朝承襲秦朝制度的概括,在海昏侯博物館觀「大秦雄風」展覽,觀眾可通過對比「秦半兩錢」與「漢五銖錢」「秦權」與「漢權」「秦劍」與「漢劍」「秦瓦當」與「漢瓦當」等文物,加深對秦漢制度、禮儀和生活方式的認識,了解2000多年前的科技與文化。

「我院與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博物館聯合舉辦的交流展,是秦漢文化跨越地域的相聚融合,也是一次2000多年前文化紐帶的延伸和兩館精誠合作的結晶。」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副院長郭向東說。

陳展特色——新視角看大歷史

與以往不同,本次策展呈現出新的特點。「設問解密」的觀展模式。據介紹,「大秦雄風——秦兵馬俑展」蘊含著「一展兩面」的策展思路,「一面」是問題,「一面」是答案。遊客以新視角看大人物、大事件、大歷史,為傳統展覽賦予新的活力。

展廳以代表秦朝的黑、紅為主色調,莊重疏朗的空間氛圍,體現開拓進取、剛勁尚武的秦人精神,局部藍、黃色彩搭配的靈感來源,則出自秦兵馬俑身上原本的彩繪,並利用秦代建築造型、紋飾製作的形象牆,結合紗幕、投影燈,打造沉穩、莊重、疏朗的整體空間氛圍。

「千人千面」的翻板互動。寫實主義和神形兼備是秦俑藝術的鮮明特徵。秦俑塑造了多種多樣的典型人物,突破了千人一面的群雕難關。展覽出口處的「千人千面」翻版牆,將臉型、髮髻寫在前,秦俑照片放在後,以寓教於樂的形式拓寬觀眾對兵馬俑的認知。《大秦物語》互動觸控螢幕,更可以讓觀眾近距離查看文物細節,了解文物背後更多故事。(袁茜茜)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