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S高分紀錄片《中國剩女》刷爆全網,心酸又真實

彬彬有理 發佈 2020-03-11T16:53:06+00:00

最近,我刷了一部由2位以色列女性導演用時4年執導的紀錄片《中國剩女》,在觀看的過程中,我無數次極力地抑制住自己想要口吐芬芳的念頭。

文 | 彬彬有理

不得不承認,女性晚婚或不婚,需要對抗太多太多來自外部的壓力。

即使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女性,也難逃被「剩女羞辱」。

最近,我刷了一部由2位以色列女性導演用時4年執導的紀錄片《中國剩女》,在觀看的過程中,我無數次極力地抑制住自己想要口吐芬芳的念頭。為什麼呢?

首先,這部紀錄片的名字聽起來就不那麼友好。

剩女這個詞,相信很多人一聽到就開始上頭了,它是個相對新晉的詞彙,2007年喜提中國新增「171個漢語新詞語」之一。

如果單純聽到剩女二字就有點扎心了,那你一定是沒有看過《中國剩女》,在短短90分鐘的紀錄片中,我看到了3個女孩真實且令人窒息的生活。

她們在各種外界輿論的壓力下,依然篤定地以自己的方式尋找愛情。

「長得又不漂亮,

你還要求那麼多幹嘛?」

影片一開始,第一個出現的女孩叫huamei,拍攝紀錄片那年她34歲,是一位祖籍山東,在北京工作的律師,她留著一頭幹練的短髮,很愛笑,笑起來有兩個大大的酒窩。

對於愛情,她始終滿懷憧憬,她希望心目中的另一半是一個接受過良好教育,且足夠尊重女性的人。總結過往的情感經驗,她還希望另一半能夠在家庭樂於共同承擔家務等。

毋庸置疑,她的思想很獨立,甚至有點不接地氣,這點在上邊提到的擇偶觀中便印證著,她對於另一半的外在條件(身高,年齡,職業等)毫不care,更加在乎的是內心的契合。

但與她對話的某相親網站的婚戀中介完全忽略了這點,直言不諱地對huamei說:

「我說話比較直啊,你年齡真的太大了,而且在相貌上也不是特別出眾。」


「啊?你真的覺得你的年齡不大?外貌很年輕?那是因為你在自欺欺人。」


「你從現在開始談戀愛——結婚——懷孕,最快都要36歲了。」


港真,這段對話,差點把我氣暈,這話說的,我有理由懷(shí)疑(chuí)她這是在赤裸裸地人身攻擊。

那麼,顏值和年齡在擇偶中,真的那麼重要嗎?微博上某博主發起了一個投票:你認為談戀愛三觀和外貌哪個更重要。

其中90%以上的人選擇了三觀,看到這組數據,相信已經有越來越多人意識到,外貌不再是擇偶的首要條件,我們更渴望的是一段不會止步於三觀的愛情。


「不想生孩子,

你還相親幹嘛?」

面對婚戀中介質疑的大齡生育的問題,huamei顯得很淡定,因為她壓根就沒打算生孩子。

當婚戀中介聽到huamei不生育的觀點,「專家」更是坐不住了,說出了下面這句毫無邏輯的話——

「既然你希望走進婚姻,那你就不能選擇不生孩子,我希望你的性格不要因為工作的原因過於強硬,要柔一點。」

假設沒有攝影機架著,她恐怕就要說:

「你又不漂亮,年齡又大,還不生孩子,省省吧,怎麼可能脫單?」

這讓我想起,前幾天Ellen在節目中和Justin bieber的對話。

Ellen:「以後你想要幾個孩子?」


Justin bieber:「這取決於海莉,因為那是她的身體。」

無需吹爆justin bieber的回答,我認為這是一個非常正常的回答。

但是,我很少聽到有男人會這麼說。

說來也真是奇怪,每個人的身體都屬於自己。所以,huamei為什麼不能自己決定生育權呢?

人口學家王豐曾對中國的婚姻及生育問題進行了20多年的研究,他說:「中國女性一人很大程度上被視為生物,比如,人們的刻板印象到了30歲就邁入了剩女的門檻,錯過了最佳的生育年齡。」


「你不結婚,

再幸福也不叫幸福」

除了外界的爭議,回到家後的huamei依然感受不到溫暖。

她的姐姐對她說:

「你不結婚,再幸福也不叫幸福」


「我們家裡因為你一個人不結婚,幾個姐姐每天擔心死了」


「不結婚你就是個不正常的人」

都說童言無忌,外甥在大人們的潛移默化下,給小姨起了一個外號叫「光棍姨」,還給她說媒,攛掇小姨和一個村裡未婚老爺爺結婚。

這一大家子人以愛的名義挾持著huamei的人生,目睹這一波內外一致的綁架,有那麼一剎那,我竟然認可了大齡女孩選擇單身就是罪大惡極。


打call所有努力生活的獨立女性

有一句話這樣描述了女人的歲月:一出生便被2個時間段標籤,分別是0歲和30歲。

0歲是人生的懵懂起跑線,每個經歷都計為成長和升值。但當她們到了30歲起,一切開始貶值。

那麼問題來了,女人到了30歲就如同超市貨架上即將過期的商品一般,只能等著「Sale」?

當!然!不!是!

都2020年了,早就不應該對女性千篇一律的標籤化,女性有權選擇愛的人,有權決定什麼時候結婚及自己的生育權。

無論擁有怎樣的個性的女孩都能綻放出自己獨特的美麗,溫柔與堅強。

最近看《安家》比較上癮,而劇中房似錦也成了自帶流量熱搜體,光是3月她就上了5次熱搜。

於是,關於她的劇中人設就在全網鋪開了,有人覺得她愛財但善良,有人覺得她雙標令人厭惡。

但撥開層層爭議,看到了她獨立的性格和颯爽的氣質,是個不折不扣的獨立女性。

很多迷妹都立下flag:我要做個房似錦一樣的姑娘,自信獨立又會掙錢,是她們嚮往的樣子。(原生家庭pass,求求了)

寫在最後:

Anyway,刷了這部紀錄片,反而覺得婚姻並不是人生的必選項。

並且,哪怕是最親的人也不能去規劃你的人生。

一個人時,也同樣值得擁有勇氣和底氣的自由生活,也同樣應該去努力成為更好的自己!

當然,同為當代職場女性的小編,並沒有一味鼓吹著女性一定要多麼的強大及獨當一面,而是假如你能夠享受獨立帶給你的快樂,那你就可以選擇獨立。

但選擇不獨立或部分獨立的女性,也未必不能走向幸福,還是那句話:你有權選擇自己的人生,最終的目的是無論你做何選擇,都記得要讓自己幸福快樂。

大家好,我是彬彬姐。如你正遭遇情感問題,馬上【私信】我,按提示操作後,可免費獲取一次情感問題的分析機會。

—— END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