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出身窮苦,所以登基後對家人很好,為何偏偏對家鄉很殘忍?

照理讀史 發佈 2020-01-29T12:44:34+00:00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鳳陽花鼓,我給大家來念一段:說鳳陽道鳳陽,鳳陽本是好地方;自從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大戶人家賣騾馬,小戶人家賣兒郎;奴家沒有兒郎賣,身背花鼓走四方。


列位,歡迎來到照理讀史。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鳳陽花鼓,我給大家來念一段:說鳳陽道鳳陽,鳳陽本是好地方;自從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大戶人家賣騾馬,小戶人家賣兒郎;奴家沒有兒郎賣,身背花鼓走四方。

長久以來,有很多鳳陽出身的人到各地討飯,就是一邊唱著鳳陽花鼓一邊討飯的,尤其是這個詞您聽聽。


說鳳陽本來是個很好的地方,自從出了朱皇帝,也就是朱元璋之後十年倒有九年荒,導致老百姓只能四處討飯,這也成了給大明定罪的一個事由了,你想龍興之地鳳陽都讓你經營的這麼差。

然而這個事它能是真的嗎?咱們回想回想朱元璋,朱元璋本人出身非常貧寒,年少的時候家裡因為窮,父母兄弟都餓死了,自己得到寺廟裡當和尚混口飯吃才能活得下來。


當了皇帝之後,朱元璋實際上出了名的對自己家人好,因為可能年少的時候實在是沒有家庭的溫暖,所以朱元璋對每個兒子都特別好,給兒子們封為親王。

明代明初的親王那是絕對的王爺,有自己的封地、有自己的官員、有自己的軍隊,而且大家試想一下,一個當年窮的要飯的人突然有一天當了皇帝,他會怎麼對待自己的家鄉?


我國有句話叫衣錦還鄉,一個人最大的快樂就是讓一幫當年瞧不起自己的人,從此匍匐在自己腳下,高喊著我當年錯了,我真是看走眼了,你太有能力了我太佩服你了!

朱元璋也是這麼想的,朱元璋當了皇帝之後,他的龍興之地也就是他的家鄉鳳陽,朱元璋是無比重視的。


首先在政治上升格,朱元璋把自己家鄉鳳陽定為中都,中都這個概念相當於我們現在直轄市的概念。

鳳陽是大明的一個都城,可是一個小小的鎮也好、小小的縣城也好能成為一個都城嗎?人都不夠沒關係,朱元璋命令把鳳陽附近省份大量的富豪遷居到鳳陽充實人口,我要把我家鄉建設得繁花似錦,而且在鳳陽大興土木建設宮殿。


更關鍵的是,因為鳳陽是朱元璋的家鄉,所以免掉鳳陽老百姓的所有稅收,我得與民同樂,我得讓我家鄉的這幫人跟著我能占點實惠。

漢高有大風歌,漢高祖劉邦當年當了皇帝之後,回到家鄉要唱大風起兮雲飛揚,朱元璋又何嘗不是這個想法。


所以大家可以試想一下,作為大明的開國皇帝,他會把自己的家鄉建設成一個老百姓長年四處要飯的地方嗎?當然不會。

即便退1萬步講,大明財政捉襟見肘,建設一個小縣城的錢人家還是有的,所以我們今天聽到的鳳陽花鼓詞不是明代的。

明代的時候鳳陽花鼓的詞是:說鳳陽道鳳陽,手打花鼓咚咚響;鳳陽真是好地方,赤龍升天金鳳翔;數數天上多少星,點點鳳陽多少將。


明代的時候,鳳陽花鼓唱出來是歌頌朱元璋的,是說天上有多少星辰,鳳陽就能出多少將才的。

而今天我們聽到的鳳陽花鼓是到了清代被進行改編的,當然我們也承認,到了明代末年的時候也算是民不聊生,即便中都鳳陽很多老百姓也窮苦。

那麼很多老百姓窮苦之後四處討飯,自然要把這個鳳陽花鼓的詞改過來,但是這恰恰是鳳陽沒有了朱皇帝才四處討飯的。

原作者:李承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