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女」來襲,家長們準備好了嗎?

成都心靈港灣心理諮詢 發佈 2020-03-09T02:59:21+00:00

這是我上周收到的一段求助信息,這位家長發現一向乖巧的女兒居然是一個耽美的「腐女」,震驚無奈又憤怒,覺得天都要塌下來了。



這是我上周收到的一段求助信息,這位家長發現一向乖巧的女兒居然是一個耽美的「腐女」,震驚無奈又憤怒,覺得天都要塌下來了。

實在不明白為何女兒會這樣?

現在的小孩都怎麼了?!

為了和這位震驚焦慮的家長更好的溝通,我選擇先從「科普」入手。


家長們應該了解的幾個keywords


關於「腐女」兩大明顯誤解

1.「腐女」是女同性戀

雖然迷戀以同性戀愛為主題的作品,但她們並不是同性戀,相反正因為「腐女」是異性戀,才會喜歡看男同性戀題材的作品。家長們不用過於擔心,大多數的腐女有著正常的性取向,日常生活與普通人無異,表現多為乖乖女。

腐女們喜歡男同文藝,其實這與青春期的幻想有關,她們喜歡幻想美麗純潔的愛情,與賣火柴的小女孩幻想有個溫暖的火爐並無太大的差別。

當然,愛情的男主角們必須是美男子。


2.「腐女」是心理變態

關於心理變態,實際上是一個十分寬泛的概念。不可否認BL作品中有反倫理和性變態的要素,但愛好者大多還是表現正常的,其中也不乏高學歷和擁有幸福婚姻的高智商高收入人群。

我們能說一個少女喜歡幻想就是心理變態嗎?

所以家長切忌給孩子扣上「心理變態」的帽子。

那為何近些年「腐文化」大行其道呢?

男男愛,古今中外皆有之。在中國,如果家長們去搜什麼「孌童」「斷袖分桃」「龍陽」「苻堅慕容沖」之類的關鍵詞,新世界的大門就會為你打開,很多歷史和語文教科書上的常客,時常教你重塑三觀。

但過去這些上層貴族和文人士大夫的「嗜好」為何在當今的青少年群體,尤其是女性中大行其道呢?這就明顯要「歸功於」日韓、歐美流行商業文化和網絡「二次元」文化的興起了。


英式bromance——《神探夏洛克》


真腐國——泰國 《暹羅之戀》


腐文化大本營——日本 《黑執事》


後起之秀——中國 《上癮》

「腐女」群體發展的十分迅猛,尤其是這一兩年,甚至是一些影視文藝作品的製作方,打著賣腐的擦邊球來吸引眼球,既不會公然得罪傳統輿論,又能迎合腐女們的口味。


伴隨著《陳情令》大火,影視圈可說是無腐不成戲。更別說二次元的動畫漫畫作品中,腐向幾乎成為幾大主流之一。我國青少年集中的二次元彈幕網站——B站,也被戲稱為「全國最大的同性交友網站」。

就連我們的「鋼鐵直男」姜文老師也忍不住在《讓子彈飛》里和葛大爺賣了把腐。所以,不管家長們是否願意,是否接受,「腐文化」已滲透到當今流行文化的各個角落。


家長們的疑問——「腐女」為何鍾愛男男戀?

Tips 1:耽於美的幻想

「耽美」是一種浪漫主義文化。它所強調的只有美,沉溺於美,唯美是從,所有的一切都是以「美」的形式包裝,甚至連死亡都要死得悽美。這種對「美」的極盡奢華的演繹及描繪,會讓進入這一世界的少女們感受到一種與外界完全不同的體驗,仿佛世外桃源。在其中她們可以隨著故事華麗的畫面,盡情地釋放自己的喜怒哀樂——這些情緒在現實的世界中是一直被壓抑著的。


存在主義的觀點稱,美是人類躲避的痛苦的方式。在感受美的時候,人類就會忘記現實的痛苦,因此美是對現實最大的防禦機制。這個「美世界」為這一群女性提供了一個巨大的搖籃,讓她們在此躲藏,可以在其中持續做「白日夢」,而不願清醒。從心理年齡來說,她們只是一群孩子,一群等待著愛的孩子,等待著有人能告訴她:「你需要長大了。」

Tips2:防禦心理,壓抑慾望

不少「腐女」來自於比較嚴謹的家庭,嚴於男女之大防。在東方家庭的教養文化背景下,性教育開放程度不高。在中國,女孩如果喜歡「性」就會受到負面的評價,比如不是好女孩之類的差評。女孩將視線轉向男男戀,可以避免得到過多的指責,因為男男戀是離異性戀女孩距離最遠的一種關係,在男男戀的世界裡沒有女孩,女孩可以作為一種旁觀者的姿態來看待,這也是一種防禦外界指責,保護自己的心理。


中國作為一個傳統的男權社會,男女對「性」有明顯的雙重標準,男人的性和規範沒有那麼壓抑,女性的壓抑則厲害很多。男性可以較直接較公開地去看女性圖片、有色影視、談論等,但是女性則不行,所以耽美小說和YY,就成了途徑之一。


Tips3:嫉妒和反抗心理

當女性喜歡一個美男子時,她不希望這個男的沒看上她而看上別人。很多男明星選擇隱婚,就因為怕女性粉絲們失望甚至做出過激行為。女孩受不了男孩沒有鍾情於她,而鍾情於其他女人。如果他是同性戀,那女孩子心理上就比較輕鬆。「腐文化」的盛行也是另一種意義上的女性性解放,不少腐女有女王心態,她們意淫男性之間的關係,把男人想像成gay,是想削弱男人的威武之風。其實這種娛樂心態的背後,是對男強女弱,男尊女卑關係的不滿和反抗。

家長們該如何應對?

1、家長應多了解青少年的內心世界,多學習相關信息和知識,不能「故步自封」。


有些家長對於孩子往往只看到自己願意看到的一面,直到孩子爆出所謂「早戀」、「性取向問題」,甚至離家出走、懷孕墮胎、為情自殺等,才來求助,而他們往往說:「我的孩子原來很聽話、很單純的,批評她也不會還口。」其實孩子根本不願意聽家長說教,覺得家長既「落伍」又不了解自己,但為了不和父母發生衝突,就把憤怒和不滿壓抑起來。有些內向的孩子最後以自殘來宣洩,有些外向的孩子則選擇「變態」的方式來表達。

孩子在出「狀況」之前都有先兆,如情緒和生活習性的改變,出現某些奇怪的言行等,而家長們常常自以為對孩子很了解,會賦之於合理的解釋,卻從來沒有想過孩子會有另外的一面,根本不相信她會有「越界行為」。甚至有的孩子直接承認自己的「變態」,家長都不敢相信。

2、不能把孩子養在「夢幻城堡」里!


有的家長信奉「女孩要當公主養」,一方面對女兒關懷備至、千依百順,另一方面特別擔心女兒受了外面複雜世界的影響,很少讓孩子和外界直接接觸,恨不得將孩子養在「夢幻城堡」里。因為父母的過度關懷和保護,孩子被剝奪了面對現實問題的成長機會,導致孩子難以獲得成就感,自我價值感偏低。

孩子在家裡,感覺世界是圍著自己轉的,但在外面世界又深切感到自己的無能脆弱,在處理實際問題時常出現誤判和不知所措。由於父母的過度保護,孩子對外部現實世界缺乏直觀了解,難免充滿了迷惘,退縮畏懼。這樣形成了「塔里的公主」——以自我為中心,自我價值感低,耽於幻想,沒有主見,沒有辨別是非的能力——這是五六歲孩子的心理狀態。

3、用理性、平和的心態和孩子溝通


當家長發現孩子的行為「過界」或存在明顯偏差時,先應與孩子平心靜氣地溝通,了解她對愛情和美的幻想,而不要盲目地一味責罵和打壓,這樣做往往會有不良後果。心理學中有個「羅密歐與朱麗葉效應」:雙方家長越反對,並不見得「情比金堅的」戀人反而越堅定地要在一起。如果孩子過分沉溺幻想,導致茶飯不思,影響到日常生活和學習,那麼就需要和她深入溝通,仔細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如果無效還可求助於專業的心理諮詢師。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