寵物克隆背後:自私的人用生命做代價

把話筒遞給貓 發佈 2020-03-09T03:14:02+00:00

CC是世界上第一隻克隆貓,3月3日因腎衰竭在美國德州農工大學去世,享年18歲。CCCC的名字是Copy Cat的縮寫,實際上她的誕生並不是因為某個人愛貓,而是為了一隻有錢人的狗。

CC是世界上第一隻克隆貓,3月3日因腎衰竭在美國德州農工大學去世,享年18歲。

本來沒有人想過CC能活那麼久,因為大部分克隆動物的壽命不長。


CC的一生就是場漫長的實驗,她的出生似乎證明了人類的無所不能,可以讓死者復生。

近年來國內也有生物機構在鼓吹這種商機,但克隆貓真的好嗎?

看完第一隻克隆貓背後的故事,你一定會有自己的答案。

CC的名字是Copy Cat(複製貓)的縮寫,實際上她的誕生並不是因為某個人愛貓,而是為了一隻有錢人的狗

1996年,世界上第一隻克隆哺乳動物多利誕生,促使了第二年一個叫約翰·斯珀林(John Sperling)的億萬富翁設立370萬美元的基金,目的是克隆一條名叫Missy的串串,這就是著名的「再生狗」項目Missyplicity。

科技某種意義上是由金錢推動的。

這個(巨款)消息傳出之後,很多實驗室跟進。兩位博士盧·霍索恩Lou Hawthorne(記住這個名字)和查理·隆牽頭「基因儲存與克隆」公司(GSC)成立,希望從中獲得商機。

這家公司拿著錢找到德州農工大學獸醫與生物醫學院的實驗室,將當時已經11歲的Missy的DNA保存下來,開始探索寵物克隆。


但是「克隆」始終爭議不斷,實驗的壓力重重:技術、資金、倫理。

Missyplicity項目為了能夠順利推進,建立了倫理約束規範,承諾無論實驗產生怎樣的動物,都能獲得終生養育。

雖然最終的目標是狗克隆業務,但克隆貓比克隆狗容易,因此團隊先用貓試水。

他們選擇的克隆對象是一隻短毛三花,叫Rainbow。

實驗人員花了3年時間,從Rainbow的細胞里提取DNA,共「製造」出87個貓胚胎,然後將這些胚胎移植到了代孕貓的子宮裡。

結果兩個多月後,僅有一隻小貓健康出生,那就是CC,一隻跟原版長得不一樣的克隆貓。

CC出生後,德州農工大學就跟克隆公司解除了合作關係,根據《狗公司:複製人的好朋友內幕》一書中披露,該大學對將克隆生物作為一門「復活寵物」的生意感到反感


即使第一次克隆貓「失敗」了,但在CC誕生的那一刻,一個市值百億的寵物克隆行業就誕生了

在利益的轉輪驅動下,寵物克隆公司已經散布全球,如今克隆一隻貓以35000美元(中國25萬元左右),克隆狗50000美元(中國40萬+元)。

但是CC是一個「失敗」的克隆案例。

德州農工大學的高級教授杜安·克萊默Duane Kraemer是當年克隆貓實驗的領導,在CC出生之後他說過這樣句話:「克隆技術可能會讓那些指望寵物復活的人失望。」

CC出生於2001年12月22日,6個月大的時候,由克萊默及其妻子雪莉收養,並跟另一隻實驗貓生了三隻崽。

據克萊默夫婦說, CC非但跟Rainbow樣貌不同,連性情也很不同,Rainbow膽小謹慎,但CC就非常活潑外向。

但為什麼CC擁有跟Rainbow一致的基因,卻沒有長出Rainbow的模樣呢?

因為「模樣」不完全是天生的。


胚胎時期的生長環境,以及後天的生活習慣都會影響一個動物的樣貌。而決定貓顏值的關鍵:毛色,在同樣的基因里也能有無數種不同的表達。

當我們仔細觀察CC與Rainbow的時候會發現,她倆的總體圖案是很相像的,之所以看起來完全不像,是因為在CC的生長過程中O(橘)毛細胞(受到子宮環境等影響)被隨機滅活,以及部分黑色素遷移所導致的。

說白了就是:克隆貓長得不一樣是正常,長得一樣才稀奇。 (純色貓的機率高很多)

「這證明了我們始終反對克隆是正確的,克隆並不能複製生命,」美國人道協會高級副會長Pacelle的話說得很嚴重,但也代表了很大一部分人的聲音。


貓的生命只有十幾年,儘管CC的誕生給很多養寵人士希望,但抱著為自己的寶貝「續命」的態度,很可能會失望。

即便你通過巨額代價讓貓「定向投胎」回到你身邊,但ta不再有從前的記憶,不認識了你,那ta還是你要的貓麼?


克隆CC的團隊發言人卡爾森說,只有一小部分客戶清楚自己能得到什麼,那就是需要花大量錢才能獲得一隻「很像」的貓

而實際操作中,克隆公司提出的免責聲明,可能會讓那些渴望複製寵物的人心寒。


如果不考慮價格,你會選擇克隆自己的貓麼?

回答這個問題前,讓我們回到克隆貓故事的起點。

克隆狗比克隆貓難很多,因此在CC誕生時克隆狗都沒成功過。2002年,Missyplicity項目的核心Missy因為疾病被安樂死,但克隆她的計劃仍然在繼續,那個叫斯珀林的富豪仍然沒有放棄。

2007年,經過10年的研究和努力,Missy的克隆版在韓國出生,先後有三隻,分別取名Mira(一種韓國的龍)、Cingu(韓語「朋友」)和Sarang(韓語「愛」)。



老大Mira是世界上第一隻克隆狗,她與死去的Missy長得非常像,但為了她的出生,總耗資已經超過1200萬英鎊

時過境遷,隨著這種技術的商業化,普通人克隆狗(在中國)只需要幾十萬,要是去韓國品控更好、更便宜。

看來有錢真好,有錢就能讓所愛起死回生,是這樣麼?


這絕對不是「花幾十萬讓貓壽命延長一倍」的問題,因為這個代價太大了,遠不僅僅是錢那麼簡單

在這場浩浩大大的克隆寵物事件里有個關鍵人物盧·霍索恩,他不僅僅是Missyplicity項目的帶頭參與者,他還有一個身份是狗狗Missy真正的主人,提供資金的斯珀林只是他的土豪朋友。


克隆Missy的真相是為了媽媽高興,盧的媽媽有條愛犬叫Missy,她非常愛這條狗,但因為狗狗身體越來越差,他媽媽就越來越恐懼有天會失去Missy。

本身是生物科技界大拿的盧很快想到克隆狗的點子,他找到錢、找到團隊……十年後獲得了Missy的克隆狗Mira。但是!他媽媽卻堅決拒絕養Mira


據盧說,他媽媽想要的是一個完全的、真正的Missy,包括個性,但當她跟克隆狗Mira相處一段時間後,她發現這狗不是Missy。

但Mira可是一條花了1200萬英鎊代價的狗啊。

金錢的堆砌下是血淋淋的生命,據盧說擁有Mira的代價是數千次活體實驗,為了提高實驗的成功率,後期參與的韓國團隊使用的卵子大量來自特殊渠道的狗,這所謂的特殊渠道就是市場上的(待)食用犬。

平均每80個卵子能有一個成活的幼崽,但四五隻克隆幼崽里可能只有一隻像原版的。而最讓盧不能接受的是,如果克隆效果不理想,產生的幼崽會被宰殺以銷毀。

實驗室里的這些,讓盧直接崩潰了。


需要補充一點,現在國內的同行做法是,通過實驗所「產生」的動物客戶可以優先領養,否則就交給實驗室(生物公司)「處理」,可能會作為實驗動物。


2009年,作為美國某生物科技公司CEO的盧決定放棄克隆寵物的市場,他的公開理由是:1、市場小;2、價格戰混亂;3、專利無法受保護;4、難以跨越的倫理問題;5、克隆會帶來很多不可預測的結果。

每一條理由的背後都是刀光血影。


盧說:「我相信克隆寵物的確有助於家庭幸福,但如果沒有其他數百人、動物的痛苦實驗就不可能做到這一點,代價太大了。如果哪天克隆行業崩潰了,我不會在乎的。」


養育了克隆貓CC一生的克萊默博士則在論文中寫道:「多年來,我們一直在強調,克隆是一項繁殖技術,而不是復活技術。」

他坦言自己最大的擔心是,人類會以為自己有能力會把死去的寵物帶回來,但事實上他們不能,他們只會覺得一切可以重頭再來,就輕視動物的生命


如此看來,如果「克隆術」是後悔藥,也許這個世界上還是不要有後悔藥比較好。


另一篇文章:克隆一隻貓:假如愛有來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