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移動5G招標集采的兩大延伸解讀:絕惡意競爭,悉商用環境

e資訊 發佈 2020-03-09T04:48:13+00:00

去年6月6日,我們國家正式向四大通信運營商發放5G商用牌照後,中國移動搶先行動,於6月10日就開始了第一期5G無線工程設計及可行性研究服務集采招標工作。

去年6月6日,我們國家正式向四大通信運營商發放5G商用牌照後,中國移動搶先行動,於6月10日就開始了第一期5G無線工程設計及可行性研究服務集采招標工作。當時的5G集采規模在192億元左右。


而去年中國移動共完成5G基站建設5萬個,如果加上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的5G基站總數,截止去年底全國總5G基站總數已超13萬。13萬規模針對於我們5G市場的千萬需求量而言(至少要600萬的規模),可以說只是九牛一毛。所以今年的5G建設,才算是真正的開動馬力。在「新基建」國家戰略下,已確認今年5G基站建設目標是55萬個,其中中國移動是25萬個,加上去年的數量,預估到年底時間,中國移動總5G基站數量將達30萬個。



為了繼續搶先領跑,日前中國移動發布了2020年5G二期無線網主設備集中採購公告,共涉及到2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總需求量為232143站,每省的中標數量2-4家不等。從總數量來看,23萬多正與中國移動的年度目標一致,因為截止2月底,中國移動的自建5G基站總數已超8萬個。至於這23萬多的數量如何分配,具體看下張各省集采需求表:

從上邊的這張中國移動各省集采招標統計表中實際還可以挖掘出很多不凡意義來解讀。比如:

其一,招標份額分配比例相對比較統一,基本上按60%+25%+15%的比例分配,且各省大多採取「2+1」模式進行份額招標。這樣的標配比例,既不會讓某一家設備商一家獨大,最終導致尾大不掉,也不會由於供應商過多導致後期運維壓力。實際這也是運營商一直使用的以3家左右為主的一貫舉措。

需要特別注意一點,「2+1」的模式中,「2」基本上就確定為華為和中興了,而「1」則成為中國信科、愛立信、諾基亞等品牌在中國市場上的機會。

另外,本次招標中中國移動還特別設置了最低限價,這樣就杜絕了個別實力廠商採取低價投標以獲得更高市場份額的意圖。實際在3G\4G時代個別設備商低價甚至倒貼錢投標的事件屢見不鮮,雖說運營商最實獲得了實利,但羊毛出在羊身上,設備投入使用後不到萬不得已基本上不會隨便替換,只能一直用同一家的升級換代下去,故最後的維護費用大增,集采中獲利的收穫不得不全部吐出。


其二,各省需要的5G基站數已經非常明確,對於我們普通消費者來說,看看自己省的建設規模,平均一下自己地區的基站數量,基本上就能明白5G的商用距自己還有多遠。在此之前也請注意,因技術上的原因,一般4個5G基站的覆蓋範圍才能達到此前一個4G基站的覆蓋範圍,所以一個5G基站的典型覆蓋範圍也就200米左右。大體預估了本地的5G基站數量,再大體預估一下覆蓋範圍,那基本上就能從普通消費角度來直觀確定今年5G的具體商用情景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