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蘇軾不病死在回京的路上,宋徽宗或許不會落得靖康之難的下場

百科閱覽 發佈 2020-03-06T12:09:44+00:00

蘇軾在1037年1月8日生於四川眉州,他的父親是蘇洵,他的弟弟是蘇轍,這三個人都是北宋文壇上的名人,被稱為一門三蘇,這三蘇之中蘇軾最為有名。

蘇軾是一個比較獨特的人,獨特之處在哪裡呢?不在於他的出生地,而在於他為人處世的態度。

他的處世態度有什麼獨特之處呢?我們慢慢聊。

先說說蘇軾的身世背景,蘇軾,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世人稱他為「蘇東坡」,我們有一道菜叫東坡肘子,傳說就是他弄出來的,這麼看來他也算是一個美食家。

蘇軾在1037年1月8日生於四川眉州,他的父親是蘇洵,他的弟弟是蘇轍,這三個人都是北宋文壇上的名人,被稱為一門三蘇,這三蘇之中蘇軾最為有名。

實際上,蘇軾是中國文壇史上一個不可繞過的人物。

他身上的名號頗多,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詞人、詩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詞人代表。

他的詩、詞、賦、散文的成就極高,又擅長書法和繪畫,是中國文學藝術史上罕見的全才,也是中國數千年歷史上被公認文學藝術造詣最傑出的大家之一。

他的散文與歐陽修並稱歐蘇,詩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書法名列「蘇、黃、米、蔡」北宋四大書法家之一,他的畫則開創了湖州畫派。

他除了是一個讓人敬佩的文化大師外,還是一個人生的心靈導師。

蘇軾一生並不像我們想像的那麼風光無限,我們不要以為蘇軾的文化成就極高,就有這豐富多彩的生活,儘管當時的太后也是他的粉絲。

事實上,蘇軾在宋神宗時因「烏台詩案」受誣陷被貶黃州任團練副使,在黃州四年多曾於城東的東坡開荒種田,或許這個「東坡居士」也就此而來。

後來哲宗即位了,他又任翰林學士、侍讀學士、禮部尚書等職,並出任知杭州、潁州、揚州、定州等地,到了晚年又被貶惠州、儋州。這裡的惠州和儋州在今天的廣東境內,別以為那裡是好地方,當時可沒有開發出來,當時只有中原是富饒之地,其他地方大多都是一片蠻荒。

等到後來大赦時終於可以回到京城了,這個時候即為的就是後來靖康之恥的宋徽宗,宋徽宗召他回京做宰相。

可惜在1101年8月24日,他途中病死在常州,最後葬於河南郟縣,可見蘇軾一生並不是很順達。

如果蘇軾不死,或許宋徽宗不至於落得靖康之難,也許北宋的歷史要改寫。

由於對當時變法的政見不同,蘇軾因此被誣陷下獄,如果不是因為宋朝有不殺士大夫的規定,蘇軾恐怕早已冤死獄中。

蘇軾一生入獄兩次,在御史台內遭到嚴刑拷問。在這樣一種極限的環境之中,有多少人還能保持人性中原本善良的本性?以蘇軾的智商,豈會不知官場的險惡?以他超然隱士的心態,豈會留戀這浮塵的功名?

可是,在他出獄被貶之後,他依然為官一任,造福一方,今天那美如畫的西湖十景中的蘇堤春曉便是蘇軾在杭州為官時的佐證。

當年的杭州西湖並不像今天這麼秀美,也有泛濫成災的時候,蘇軾在杭州任知府時便發動民眾疏浚西湖,取湖泥葑草堆築,才有了今天三公里長的大堤。

外界可以改變我的容顏形體,卻不能改變我的人倫心性,這是很多人都做不到的。

被誣入獄,出獄被貶,沒有對朝廷的憎恨,沒有在自己為官之時貪污受賄,魚肉百姓。

在自己失意之時,能安於做一個農人,親自開荒種田。

在自己發達之日,依然深知自己的責任造福百姓。

這絕非常人能做到,所以在心靈意志上,蘇軾算得上一位大師級人物。

蘇軾早年信仰儒,後來信仰道與佛,這讓他具備多種個性和情懷。

他是一個有責任感的人,關心百姓疾苦;他能以平常心看待自己的人生,不為外界左右;他又有超然脫俗,空靈質樸的心態去認識這個世界,人對於這個世界的高妙在於透。唯有通透自己的人生和生活的這個世界,才能不被外界所煩惱,也不被自己所煩惱。

史書記載蘇軾「身長八尺三寸余,蘇軾為人寬大如海」,我相信這是對他真實的寫照。以他的人生經歷和為人處世的心態,足以成為一位心靈導師。

多去了解蘇軾的故事,多去用心感受他的詞文,你能從中讀出讓你心靈震撼的東西,那就是內心世界最需要的靈。那種超然脫俗,瀟洒曠達的心態,實在非常人所能達到。

最後以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結尾吧。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