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唯一現世書法真跡:僅僅62字,千年前被日本收藏,視為國寶

潮玩核桃 發佈 2020-03-08T13:06:13+00:00

他的作品有《姨母帖》、《奉橘帖》、《快雪時晴帖》、《黃庭經》、《曹娥碑》,以及著名的《蘭亭集序》等。

王羲之是中國知名度最高的古代書法家,沒有之一。他身上有不少趣事典故,比如被擇為「東床快婿」,又比如因為喜歡鵝,就答應人家的要求拿自己的書法去換鵝。王羲之的書法作品非常多,草書、行書、楷書他都有所涉獵,書法技藝之精湛,令人嘆為觀止。


他是站在中國書法史頂峰的人物,早年王羲之曾跟隨衛夫人學書法,後來集百家之大成,自立一派。他的作品有《姨母帖》、《奉橘帖》、《快雪時晴帖》、《黃庭經》、《曹娥碑》,以及著名的《蘭亭集序》等。


其中,《蘭亭集序》可以說是王羲之最為人熟知的作品,雖然只是草稿,卻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沒有之一。《蘭亭序》是王羲之47歲時所作,內容是描述自己和友人會聚蘭亭的之事,內容共計327個字,逸筆天成,而且變化結構、轉換筆法,匠心獨運而又不毫無安排造作的痕跡。
最讓人驚嘆的是,全文20多個「之」中,寫法竟然無一相同。然而,《蘭亭序》真跡在唐太宗死後,下落成謎。關於《蘭亭序》下落有兩個說法,一是被李世民帶到了昭陵里,可溫韜盜掘昭陵時,並沒有發現;二是目前還埋在武則天和李治合葬墓乾陵里。


也就是說,目前大家看到的《蘭亭序》都是後人臨摹的,並不是真跡。那麼,目前存世的王羲之書法中,有沒有真跡呢?有的,最被大家認可的就是目前收藏於日本宮內廳(負責管理皇宮事務)的《喪亂貼》。
《喪亂貼》流傳有序,是鑒真東渡帶到日本的,被公認是王羲之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喪亂帖》8行62字,筆法精妙,結體多欹側取姿,有奇宕瀟洒之致。仔細觀賞,發現其字體與《蘭亭序》的流暢與渾然一體不同。


之所以這樣,是因為該貼描述的是王羲之獲知祖墳遭到破壞的悲憤心情,全文是這樣的:「羲之頓首。喪亂之極,先墓再離荼毒,追惟酷甚,號慕摧絕,痛貫心肝,痛當奈何奈何!雖即修復,未獲奔馳,哀毒益深,奈何奈何!臨紙感哽,不知何言。羲之頓首頓首。」

在日本人看來,《喪亂貼》是至高無上的國寶,他們高度稱讚:此帖用紙類似白麻紙,縱向有條紋,系用雙鉤填墨法所摹。在第一行末『之極』右側,有『僧權』二字左半部分押署。


進一步研究《喪亂貼》的書寫特點,發現寫法非常豐富,首先擺動幅度較大的折線軸線、奇異連接的重新出現、行軸線之間的微妙配合,放大後用筆挺勁,結體縱長,輕重緩急極富變化,完全擺脫了隸書和章草的殘餘。


《喪亂貼》被帶到日本時,被聖武天皇收藏。當聖武天皇死後,光明皇后將《喪亂貼》送給奈良東大寺正倉院。不過,短短20年後,《喪亂貼》被歸還,後藏於宮內廳至今。值得一提的是,《喪亂貼》曾於2006年回到中國,當年3月在上海博物館舉辦的《中日書法珍品展》上展出。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