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的曹操是什麼樣的?

赬飛半壁文 發佈 2020-05-23T06:00:46+00:00

在今天一般民眾的心目中,曹操的形象相當負面,說得好聽一點,是「奸雄」,說得難聽一點,是「奸賊」,總而言之,是一個大奸大惡之徒。

在今天一般民眾的心目中,曹操的形象相當負面,說得好聽一點,是"奸雄",說得難聽一點,是"奸賊",總而言之,是一個大奸大惡之徒。這印象的得來,大抵源自於《三國演義》。在這部傳世的著名古典小說中,羅貫中將曹操塑造成為"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的大反派。

這是小說中的曹操,與真實的曹操無關。歷史上的曹操雄才偉略,乃"非常之人,超世之傑"也。古人稱不朽有三,立德、立功、立言,曹操既"立功"而又"立言",三者有其二,古往今來能有幾人?不止此也,曹操還寫得一手好字。唐朝張懷瓘在其所著《書斷》中,以"神、妙、能"三品排列歷代書家,曹操躋身章草"妙品"八人之列,足見其草書的水平之高,亦登堂入室矣。

當然,曹操一生最重要的成就,是"立功"。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並起逐鹿中原,曹操降黃巾、逐袁術、敗張繡、滅呂布、破袁紹、斬袁譚、高幹,擊劉表、馬超、韓遂;又降服烏桓、南匈奴、鮮卑,平定外患,一統北方中國。

不慕虛名,注重實際,是曹操最大的性格特點。在選拔人才上表現得最為深著。建安十五年,曹操下了一道《求賢令》,態度鮮明:"若必廉士而後可用,則齊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無有被褐懷玉而釣於渭濱者乎?又得無有盜嫂受金而未遇無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揚仄陋,唯才是舉,吾得而用之。"七年之後的建安二十二年,曹操又下了一道《舉賢勿拘品行令》。

前後兩道令,用人的標準和原則一以貫之:我要的不是道德楷模,而是有治國用兵才能之人。不管其出身如何,品行如何,名聲如何,唯才是舉:只要有治國用兵之術,哪怕是負污辱之名,見笑之行,或不仁不孝,皆可起用。是的,曹操的人才觀完全是實用主義或者說功利主義的

曹操對局限看得清楚,雖然自己一統北方中國,但天下未平,東南有孫權,西南則有劉備,兩人皆一時豪傑,是不可小覷的競爭對手。"挾天子以令諸侯",發動戰爭師出有名,是正義的,他曹操站在政治上和道義上的制高點上。但是,一旦自己稱帝,則一切隨之反轉,孫權、劉備將站到政治上和道義上的制高點上,他們的軍隊將成為"正義之師",可以藉此召喚天下英雄豪傑,而自己則變成了亂臣賊子,不復政治上和道義上的優勢,陷入水深火熱之中,"慕虛名而處實禍",不得為也。

"是以不得慕虛名而處實禍,此所不得為也。"縱觀曹操一生,此誠為其人生的座右銘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