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吼」的父母:您的吼叫帶不來教育,抹不去傷痛

名校家長 發佈 2020-04-05T11:43:44+00:00

父母經常發脾氣,靠吼來教育孩子,會使他們也學會用這種錯誤的方式來表達情感、解決問題,漸漸地變得愛發脾氣,失去了穩定的情緒。

這個意料之外的漫長假期十分考驗家庭關係——如此高濃度的親密相處顯然讓不少父母「吃不消」。


為了管教好孩子,爸爸媽媽逐漸失了好脾氣,化身「獅吼」派:


晚上不睡,早上賴床——吼!

在線學習時總是三心二意——吼!

不主動做家務活,只知道吃喝睡——吼!

輔導功課忒費勁——吼!

每天就抱著手機玩——吼!

哪怕孩子什麼也不做,但眼見心煩,總忍不住想吼幾句!


父母們「真情實感」的怒吼聲甚至連鄰居都聽得一清二楚:



這個假期,有多少家庭就這樣整天籠罩在高分貝的「轟炸」中,家庭的幸福感蕩然無存,生活在其中的孩子又會怎樣呢?


「家庭中累積的憤怒對孩子青春期的幾乎每個重要時期都有影響。憤怒會投下長長的陰影,不僅有即時的殺傷力,而且會損傷孩子的情商和社會性。」

——《當怒火傷害你的孩子》


影響孩子的性格

孩子最直接的學習方式就是觀察、模仿身邊的人。父母經常發脾氣,靠吼來教育孩子,會使他們也學會用這種錯誤的方式來表達情感、解決問題,漸漸地變得愛發脾氣,失去了穩定的情緒。

遇到矛盾時他們無法冷靜思考,無法與人心平氣和地交流,很容易被不理智的感情沖昏頭腦,只會用嗓門、甚至暴力的方式發泄不滿情緒,難以維持良好的人際關係。


影響親子關係和家庭幸福

父母長期對孩子發脾氣,容易導致親子關係惡化,並且會使孩子形成自我否定的消極心理,甚至會影響孩子今後和其他人建立親密關係的能力。

長期面對家長的壞情緒,有些孩子會懷疑自己是否是親生的,有的孩子會想要離家出走,有些孩子會討厭甚至憎恨自己的父母。而有的孩子會責怪自己,形成消極的自我評價,產生自卑心理。


道理大家都懂,做到卻很難,大多數父母不想吼孩子,卻總是忍不住;吼完孩子,又很後悔、心疼。


但是要知道,後悔是最無用的事情。


1、愧疚是無用的


幾乎所有的家長,都會經歷吼完孩子後悔內疚的心路歷程,他們經常暗下決心,要做個溫柔耐心的爸爸或媽媽,結果下次還是一樣,繼續吼、繼續後悔,陷入死循環。


有一位媽媽這樣說道:


「今天晚上女兒吃飯把飯碗摔碎了,我忍不住吼了她,女兒哭得很傷心,後來想想碗碎了而已,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看著女兒委屈巴巴,我自己躲在衛生間裡抹了半天眼淚。」



這種情景,相信很多父母都不陌生。


愧疚是自虐的一種情緒,常常會讓人放大自己的失誤,陷入錯誤的自我認知,比如有媽媽吼完孩子之後,就認為自己是個壞媽媽。


愧疚感相當於自我攻擊。


這種吼完孩子的愧疚感來得快,去得也快,不管你這次怎麼愧疚,下次該發火還是會繼續發火。


吼完孩子,我們的重點不該是內疚,把受傷的孩子晾在一邊,而是冷靜反思、真誠道歉,這比內疚重要得多。


要相信,沒有哪個父母可以一直保持溫柔,但我們完全可以通過各種方法降低吼叫對孩子傷害,減少吼叫的次數,不讓它成為一個習慣。


2、及時和孩子道歉


微博上曾經有一個話題叫#亞洲父母道歉指南#,內容只有簡單兩句話:


——「爸媽一般都怎麼道歉?」


——「吃飯了。」


在中國的很多家庭里,說「我愛你」很難,說「對不起」更難。許多大人不愛道歉,特別是不願意跟孩子道歉,總覺得有損做家長權威,經常假裝事情沒發生,一句「吃飯了」就是為了緩解和孩子之間的尷尬。


正如有人說:「我的爸爸是不會跟我道歉,他只是會突然表現得對我很好。」


教育家斯賓塞曾說:


「受委屈的孩子很少會去反省自己有什麼過錯,因為憤怒和不平占據了他的心靈;而被感動的孩子則常常反省,因為感動增加了他內心的勇氣和智慧。」


如果你經常吼孩子或者對孩子犯的錯反應過激,記得和孩子道歉,從你的道歉中,他可以感受到你的尊重和愛。


告訴他:「剛剛爸爸媽媽吼你,是我們不好,沒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有話應該好好說。」道完歉後再和孩子講道理,分析他做得不對的地方,他會更願意聽。


吼完孩子,及時道歉,是修復親子關係的一種很好的方式,孩子心裡才不會留下傷痕。


同時也是給孩子樹立好的榜樣,他們會看到原來爸爸媽媽也會犯錯,看到你對錯誤的態度,明白及時道歉的價值。


「優質父母知道,道歉不會削弱他們作為父母的權威,它是一種自信、正直和有擔當的表現。」



3、及時自我反思


不管是父母還是孩子,成長是一個不斷自我反省、自我糾錯的過程。


忍不住去吼孩子,是很常見的事情。畢竟改變自己是一件很難的事情,特別是脾氣、性格,做到完全的戒吼不現實。


戒吼很難,但並不代表爸爸媽媽無法做出改變,無法收斂自己的脾氣。


想想你火氣大的真正原因,到底是因為孩子?還是居家隔離以來心中憋著悶氣?還是生活工作中遇到了委屈?


如果問題並非全出在孩子身上,你要學會的是偷懶,想辦法讓自己開心起來,給自己的壓力找到出口。


著名親子教育專家羅娜雷納曾說:為人父母是一門需要即興發揮的藝術,沒有一定之規,總在變化當中。只要你對孩子的管教是以他的身體和情感需求為中心,只要你能夠時常關照你自己的想法、情緒和呼吸,那麼,再加稍許運氣,你就能培養一個健康快樂的孩子。


你把自己的情緒照顧好了,才會有更多的耐心去照顧孩子。


4、不辜負孩子的寬容


你一定有這樣的體驗:


自己還沉浸在吼孩子的自責里,剛才還抹淚的小人兒卻已經像什麼都沒發生過一樣,問你能不能陪他玩。


其實,孩子對父母是很寬容的。


做父母的,不應該辜負這份寬容,仗著他不記仇,一次又一次地傷害他,又回過頭來內疚。


忍一忍吧!每一次發火之前,按下暫停鍵,多問自己幾個問題:


我為什麼會生氣?

我是不是太累了?

我弄清楚真正的原因了嗎?

除了沖孩子發脾氣,沒有其他辦法了嗎?


給自己一個心理冷靜時間,想吼的衝動就被壓下去了一半。


「對親近的人挑剔是一種本能。」做父母的,也要放棄對孩子的挑剔,多一點耐心。


每個父母都渴望有個完美小孩,現實是他們會磨蹭、會頂嘴、會貪玩、會調皮搗蛋,這就是我們的孩子,我們得接受,得理解。


有句老話說:「有理不在聲高」,孩子也渴望父母低聲的教育和平等的對話。


而當你屢次用高分貝「擊垮」孩子後,他的內心依舊愛你,但難免會將與你交流的門關上一些。


封閉的情感通道會讓大人與成長中的孩子漸行漸遠,這樣的結果想必是父母不希望看到的。

吼孩子帶不來好的教育,只會給孩子留下抹不去的傷痛。

教育是一門大學問,做父母的還是要多一份耐心,多一次嘗試。

您在教育孩子時是如何控制好情緒的?歡迎分享您的育兒心得。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