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之對待家人,最好的3種態度

小商品of義烏 發佈 2020-01-29T19:03:41+00:00

賈人一直認為,家是我們每個人身心的港灣。但許多時刻,我們對待家人的態度,卻極其尖銳,刻薄,甚至是惡劣。

賈人一直認為 ,家是我們每個人身心的港灣。


但許多時刻,我們對待家人的態度,卻極其尖銳,刻薄,甚至是惡劣。


其實,我們的家人,他們都並非是萬能的,沒有缺點的,盡善盡美的。


一個人對待家人的態度里,藏著他真實的人品,素質和修養。



1


第一種,少計較。


不知你是否有這樣的體會,也許我們在外跟別人打交道時,總是顯得謙虛大方,知書達理,善解人意。


但在對待自己家人的一個小失誤,小過錯,小弱點時,就顯得特別計較,不僅會為此大發脾氣,


還會說許多賭氣的話,做許多傷人的事,以及更有甚者,彼此耿耿於懷,誰也不認錯,不服輸,不給台階下。


有時,我們以為爭贏了家人,其實是輸了感情。有時我們,以為自己占了理,卻不知嚴重傷了彼此的和氣。


有時我們總以為自己是對的,其實把家裡鬧得烏煙瘴氣,雞犬不寧,互相不同心,這就是在犯大過。


也許我們的父母,是嘮叨了點,伴侶的性格,是強硬了點,兄弟姐妹的脾氣,是差了點。


但若你學會多擔待,多包容,多體諒點,也就風平浪靜了。


若你非要去斤斤計較,只會讓彼此的關係,越來越僵硬。


通常,一個對家人,都不夠豁達的人,不僅狹隘,生活也不過得有多順遂,更不會有大的前途和出息。



古話說,人和百事旺,家和萬事才興。


心寬一點,許多隔閡和矛盾,也就迎刃而解。大度一點,許多怨氣和指責,也將隨風而散。


  • 2
  • 第二種,多關心。


我們常常在外面,表現的體貼周到。無論是對領導和同事的問候,還是對陌生人的善意,總之,我們都十分暖心。


但當面對家人時,卻少了一份該有的細心,耐心和照顧。


有時我們以抽不出空為推托之詞,好幾年也不回家,看望年邁的父母雙親。


有時我們以工作壓力大為由,對伴侶的情緒不聞不問。


有時我們又以忙為藉口,對孩子的成長和學習,完全不放在心上。


也許我們有自己的身不由己,也確實沒有分身乏術,


但經常給父母打個電話,陪愛人散會兒步,跟孩子一起做做遊戲,聊聊天,是十分有必要的。


其實,我們如此辛苦拚命的工作,有個最單純的目的,就是希望能給家人,一個更好的生活條件和物質保障。


大多數時刻,我們卻犧牲掉陪伴家人的時間,去換得一些外在的虛名浮利。



記得有新聞曾寫到:


有一對父母在家突發疾病,離世多日,但遠在外地的兒女卻都不知道。


有個事業很成功的爸爸,他有一天下了早班,準備去接兒子放學,卻忘了兒子究竟讀幾年級。


一個妻子查出得了重病,她偷偷吃了3年藥來控制病情,但她的丈夫居然大意到,絲毫沒有察覺到。


我們總是習慣性地去討好,去取悅,去征服全世界,卻忘了把我們的關心,陪伴和愛,給予最親的人。


  • 3
  • 第三種,好好說話。


曾看過一個調查:「父母去世後,你最後悔事情是什麼?」


點讚最高的是:「我最後悔的是父母在世的時候,我沒有跟他們好好說話,當他們去世後,我才知道一切再也無法挽回。」


有一句話說,我們把最好的脾氣留給外人,卻把最差的脾氣留給了最親的人。


其實,大多數人都知道,出了社會以後,需要謹言慎行,畢竟外人才不會輕易原諒我們的壞情緒。


但家人卻不同,無論我們對他們如何,他們都會對我們不離不棄。


於是我們憑藉著這份底氣和資本,對他們肆無忌憚,張牙舞爪,大吼大叫。


可你並不知道的是,家人更需要我們好好相待,他們可以無限包容你,並不代表你就可以心安理得地去傷害他們。


無論再親近的人,其實都需要你好好去溝通和相處。



有時你以為一、兩句在氣頭上的話,說過了就算了。殊不知這也會深深傷到家人的心。


有時你不耐煩的對答,以為說清楚就是了。殊不知你的語氣和態度,會與家人產生越來越多的疏離和誤會。


有時你無所謂的態度,心不在焉的應付,以為對方感覺不到,其實家人早已從你的一言一語中,感受到了冷漠和不在意。


我們常常說,要愛家人,其實所謂的愛,落到細節處中,最最實在的方式,就是好好說話。


記得有位作家曾說,人在年輕的時候,覺得到處是人,別人的事就是你的事,到了中年以後,才覺得世界上除了家人已經一無所有了。

~~~~~分割線~~~~~

賈人說,其實,能成為一家人,是一種緣分。而親人,也是我們堅強的後盾,更是我們在外披荊斬棘的盔甲和失落落魄時的軟肋。不要因為你的斤斤計較,將家人拒於千里之外。

也不要因為你的忽視,讓家人離你而去。更不要用最臭的脾氣,用以報答最愛你的人。對待家人,請多點感恩和善待!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