錄像帶格式之爭,索尼為何會敗給松下?

藍景源 發佈 2020-05-25T05:29:14+00:00

索尼和松下是日本電子業最著名的兩家公司,業務上存在著很大重合,在合作之外也一直在多個領域開展競爭,互有勝負。

索尼和松下是日本電子業最著名的兩家公司,業務上存在著很大重合,在合作之外也一直在多個領域開展競爭,互有勝負。其中比較有名的一次就是錄像帶格式之爭,以索尼為首的Betamax格式大戰以松下為首的VHS格式,技術更先進的Betamax最後落了個慘敗下場,究竟是為何?

兩種格式

二十世紀70年代,錄像機開始變得流行,其中錄像帶的技術格式就變得非常重要,掌握了標準的公司在未來競爭中將會處於主動地位。錄像帶格式的參與者主要有索尼公司的Betamax和JVC(勝利)公司的VHS(JVC為松下子公司)。

索尼Betamax格式的優點是體積小便於攜帶、影像更清晰,缺點是價格高、錄像時間短;JVC公司VHS的優點是結構簡單、錄像時間長、成本相對較低,缺點是清晰度不如前者、體積大(這個在當時卻成了優勢)。

沒有最好,只有最適合

在索尼和JVC推出自己錄像帶格式的時候,索尼創始人盛田昭夫曾經向松下幸之助極力推薦使用自己的技術。面對比VHS更先進的Betamax,松下幸之助經過一番思考,還是決定站在VHS一邊,不僅僅因為JVC是自己的子公司。

Betamax的優勢主要體現在畫面清晰上,但當時錄像機算是比較稀有和昂貴的東西,人們根本無暇追求畫面,況且VHS的效果完全可以滿足要求。好比幾十年前,一輛好的自行車都夠炫耀一番,如果你開輛汽車,整村人都會來圍觀,有誰會去關心車的舒適性怎麼樣、空間是否夠大這類問題。

Betamax的尷尬之處就在這裡,在那個年代,人們對價格、產品是否容易出毛病(VHS結構簡單)、一盤磁帶能存放多久的內容等的關注要遠遠超過其他方面。松下幸之助也是看準了人們的這種心理才果斷支持VHS,索尼的產品是好,但它未必適合那個年代。

不同時代,不同的時尚

使用索尼格式的錄像機體積更小、便於攜帶,這原本是Betamax的優點,但人們卻喜歡更大的設備,雖然很不方便但卻是那個年代的時尚。理由很簡單:使用者希望別人看見他手中的錄像機,有一點炫耀的意思。「大哥大」剛出現的時候,只有少數「富豪」才能買得起,誰要是擁有一台,那一定得放在最明顯位置攜帶,唯恐別人看不見,一樣的道理。

松下與RCA

RCA公司曾經與索尼商討,要其生產能錄製長達4小時的錄像機,但索尼工程師認為這樣會使畫面清晰度受到影響,拒絕了RCA的要求。松下認為市場和客戶需求才是最重要的,經過技術攻關,松下生產出了符合RCA要求的錄像機。RCA將松下的VHS設備以995美元價格販售,很快擴展到全球範圍。

眾人拾柴

在對技術格式的掌控上,索尼和松下採取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索尼幾乎獨占了Betamax技術,並牢牢把控;而松下則開放VHS技術,並成立VHS聯盟,號召眾多相關廠商加入進來共同支持VHS格式。每一個廠商都不想被別人卡住脖子,不願被索尼支配,最終支持VHS格式的廠商達到四十家,而Betamax只有十二家。

這種「眾人拾柴火焰高」的開放策略致使松下勝出,封閉的索尼失敗是必然的。可是,在若干年後的液晶與等離子大戰中,松下犯下了和索尼同樣的錯誤,並且得到了與索尼同樣的結局。

松下勝出

1988年,索尼公司開始生產VHS設備,這代表著持續十餘年的VHS與Betamax格式之爭以松下的勝利而結束。技術更先進的Betamax被打敗與當時所處的時代特殊性有關,更重要的還是自身原因,索尼在技術推廣上犯下了致命錯誤。

後續故事

在後來的時間裡,索尼推出了更先進的Betamax升級版Video-8與松下的VHS-C競爭,最終兩者共同支配了家用攝像機設備領域。直到進入數字時代,它們被數碼標準MiniDV所代替。

「技術的索尼,經營的松下」,或許兩公司在創立之初就種下這樣的基因。索尼主要創始人之一的井深大是個不折不扣的「技術男」,善經營的盛田昭夫加入索尼後,也沒有改變索尼對技術的極致追求。松下創始人松下幸之助被譽為日本的「經營之神」,典型的商人一個。其實技術和市場,沒有對錯只有成敗!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