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博物館藏清三代官窯青花瓷器,很精緻|瓷器鑑定真知堂

瓷器鑑定真知堂 發佈 2020-03-07T20:28:51+00:00

瓷器鑑定真知堂:清代瓷器,真知堂講解得不多。主要因為距離當代年代較近,很多瓷器和當代區別不大。個人比較偏好古拙之器,而清代瓷器則以精細為主,也不太符合個人喜好所致。本圖集展示的是遼寧省鞍山博物館藏清代官窯瓷器,圖為乾隆青花纏枝蓮貫耳瓶。

瓷器鑑定真知堂:景德鎮窯,在明代晚期風雨飄搖中衰落,然而進入清代以來,由於清初政治比較清明,加上康雍乾三朝皇帝都非常喜好瓷器,所以景德鎮瓷器再次煥發強大的活力。圖為清順治青花人物故事圖一統瓶。這種器型的明末清初常見器,又名筒瓶或象腿瓶,因形似筒狀得名。叫做一統瓶,乃當時迎合皇帝喜好江山一統之意。這是明末清初的特有器型,萬曆時尚不見,雍正後也極少。

瓷器鑑定真知堂:康熙五十一年,法國傳教士,中文名殷弘緒者,再給歐洲的信件中記載了景德鎮的盛況。當時有100萬人口,18000多戶人家。夜晚,它像一座火焰包圍的巨城。《浮梁縣誌》記載,當時已經有窯3000座。可見康熙時期景德鎮瓷業之盛,較之明代騰越十倍。圖為清康熙款青花滕王閣序詩圖瓶。康熙時期官窯和民窯採用的青花原料不同,發色也不一樣。康熙青花,是明永宣之後又一個高峰。古董圈稱為老康。

瓷器鑑定真知堂:清代瓷器存世數量非常多,且多為民窯,且乾隆之前以青花瓷為多,嘉慶之後以粉彩為主。清三代里,雍正瓷器品味最高,製作最精。和年窯有很大關係。圖為清雍正官窯青花纏枝蓮托八寶紋鋪首銜環耳尊。論瓷器收藏,器型很重要,琢器價值一般都高於圓器,而尊因其名,比瓶罐更貴。尊意為尊貴,尊敬。瓶,意為平安。罐,以粥罐為貴,意為做官。

瓷器鑑定真知堂:雍正時期的年窯,指的是雍正四年起,年羹堯之弟年希堯以督理淮安關稅之職務監管景德鎮御窯廠窯務。故稱為年窯。但實際上年窯的主要管理者卻是唐英,他是雍正六年去景德鎮協理窯務的。後來,乾隆官窯就稱為唐窯。圖為清乾隆官窯青花折枝紋蒜頭瓶。

瓷器鑑定真知堂:雍正青花喜仿前朝宣德,成化之器。但因為沒有宣德時期的蘇麻離青,一般多用加重筆觸的手法模仿宣青之鐵鏽斑,橘皮紋也和宣德時期不同。乾隆青花瓷和雍正青花很難區別,主要看款識。總體而言,中期之後青花瓷偏於青亮,暈散減少。圖為清乾隆青花折枝花卉紋棒槌瓶。此種器型較少見。

瓷器鑑定真知堂:乾隆一朝60年,早期和雍正無區別,中期皇帝的喜歡轉向洋彩瓷,青花變成常品。而乾隆之後嘉慶一朝25年,早期和乾隆官窯無區別。乾隆死後,清朝國力衰退,嘉慶皇帝沒有精力顧及瓷器生產,故嘉慶後期瓷業退步。嘉慶前期瓷被稱為乾嘉瓷,嘉慶後期瓷被稱為嘉道貨。圖為清道光官窯青花竹石芭蕉紋玉壺春瓶,就是形式化的東西了。

瓷器鑑定真知堂:史學界一般把道光廿(讀音念)年(二十年),公元1840年視為中國進入半封建半殖民地時期的分界線。道光30年,前期還馬馬虎虎,後期則變得馬虎。據說道光皇帝崇尚節儉,龍袍上都打了補丁。則瓷業生產更不敢鋪張浪費。所以,道光,咸豐時期,瓷器水平都走下坡,到了同治光緒時期才略有起色,史稱同光中興。光緒仿康熙器特別多,古董圈稱之為小康,圖為光緒青花纏枝蓮紋賞瓶。

瓷器鑑定真知堂:最後這件,也是館藏品,它是什麼年代的呢?大膽發言,看看你的眼力吧,三天後公布答案。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