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聽說過斯德哥爾摩綜合徵嗎?

gpbl創新科技理念 發佈 2020-02-04T08:35:40+00:00

心理學家認為:當人遇上了一個凶狂的殺手,殺手不講理,隨時要取他的命,人質就會把生命權漸漸付託給這個兇徒。

你聽說過斯德哥爾摩綜合徵嗎?

創新科技理念 今天



「你為什麼會愛上傷害你的人?」


斯德哥爾摩綜合徵

斯德哥爾摩綜合徵,又稱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或者稱為人質情結或人質綜合徵,是指被害者對於犯罪者產生情感,甚至反過來幫助犯罪者的一種情結。這個情感造成被害人對加害人產生好感、依賴性、甚至協助加害人。


心理學家認為:當人遇上了一個凶狂的殺手,殺手不講理,隨時要取他的命,人質就會把生命權漸漸付託給這個兇徒。時間拖久了,人質吃一口飯、喝一口水,每一次呼吸,他自己都會覺得是犯罪分子對他的寬忍和慈悲。對於綁架自己的暴徒,他的恐懼,會先轉化為對他的感激,然後變為一種崇拜,最後人質也下意識地以為兇徒的安全,就是自己的安全。

起源

1973年8月23日,兩名有前科的罪犯JanErikOlsson與ClarkOlofsson,在意圖搶劫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市內最大的一家銀行失敗後,挾持了四位銀行職員,在警方與歹徒僵持了130個小時之後,因歹徒放棄而結束。


然而這起事件發生後幾個月,這四名遭受挾持的銀行職員,仍然對綁架他們的人顯露出憐憫的情感,他們拒絕在法院指控這些綁匪,甚至還為他們籌措法律辯護的資金,他們都表明並不痛恨歹徒,並表達他們對歹徒非但沒有傷害他們卻對他們照顧的感激,並對警察採取敵對態度。更有甚者,人質中一名女職員Christian竟然還愛上劫匪Olofsson,並與他在服刑期間訂婚。


這兩名搶匪劫持人質達六天之久,在這期間他們威脅受俘者的性命,但有時也表現出仁慈的一面。在出人意料的心理錯綜轉變下,這四名人質抗拒政府最終營救他們的努力。

親密關係中的表現

家庭暴力往往就是生活中最常見斯德哥爾摩情結的表現。受到家庭暴力的女人有時就會產生這種情結,她們時常受到丈夫的毒打,在外人看來離婚才是最好的選擇,但是她們卻無法離開對她們施暴的人,如果有人站出來為她們譴責丈夫的暴行,她們有時反而會維護自己的丈夫,而她們往往會這麼解釋:「因為愛。」

影視作品中的斯德哥爾摩情結

電視劇:《不要和陌生人說話》



該劇是中國第一部直觀反映家庭暴力的影視作品,鏡頭瞄準了暴力家庭成員的心理和心態上的微妙變化,故事描寫了醫界名流安嘉和與美貌妻子梅湘南新婚燕爾之時,丈夫對妻子的言行難以信任,深深的愛戀由此轉化為苛刻的束縛。


電影:《熱天午後》(1975)



桑尼算是美國歷史上最倒霉的銀行搶劫犯了。一個盛夏的下午,桑尼與同伴塞勒闖入紐約市布魯克林銀行,準備實施搶劫,怎奈銀行剛剛完成交易,金庫內根本沒有現錢。倒霉的桑尼與塞勒轉而劫持人質,與警方對峙提出要求。但4小時後,劫案現場被圍觀群眾和手忙腳亂的警察弄得像遊樂園一樣熱鬧,而桑尼走出銀行對警察的質問居然贏得了群眾的喝彩。8小時後,銀行劫案登上了電視節目的實況轉播,大家仿佛拍電影一樣高興,而此時夜色降臨,人質亦出現了斯德哥爾摩症候群,這場鬧劇還在繼續 。

治療

斯德哥爾摩綜合徵最好的治療方法應該是找心理醫生進行心理治療。治療斯德哥爾摩首先要幫助受害者認識自己,發展受害者的個人潛能。幫助受害者建立積極的心態,不輕易屈服於現實。



心理疾病時常在我們的生活中出現,這需要我們勇敢和積極面對,最終我們會獲得更美好的生活。



圖文 | 網絡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