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為什麼是歷史上最有骨氣的朝代 其實是有原因的

國學小陳 發佈 2020-02-10T22:04:52+00:00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明朝被後人評為是歷史上最有骨氣的朝代,原因是在明朝兩百多年的歷史中,它沒有用和親去換得邊境的和平;沒有過割地賠款和屈膝投降;即便兵臨城下統治者也沒有落荒而逃,反而是選擇以身殉國,這樣的骨氣是其他朝代所缺少的。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明朝被後人評為是歷史上最有骨氣的朝代,原因是在明朝兩百多年的歷史中,它沒有用和親去換得邊境的和平;沒有過割地賠款和屈膝投降;即便兵臨城下統治者也沒有落荒而逃,反而是選擇以身殉國,這樣的骨氣是其他朝代所缺少的。


和號稱最強大的漢、唐比,明朝也算毫無愧色了。

長期為明朝邊患的是蒙古,而漢則是匈奴。有人總是津津樂道明英宗在土木堡被俘,可是漢高祖當年也被匈奴兵圍在白登山七天七夜呀,最後的解決方案是,漢朝去給單于老婆送禮,請她吹枕邊風,放了漢高祖一條生路;而明朝則斷然拒絕蒙古索求財物換英宗的要求,另立新君打敗了蒙古,雖看起來沒有君臣之道,但明朝的那股骨氣也可見一斑。漢武帝派兵北伐匈奴,而明成祖則是親征蒙古。「敢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並不適用於整個漢朝,而明朝也有過類似的輝煌。


與唐朝比,不錯,唐初國力強盛,四海咸服。可盛唐以後呢?安史叛兵和黃巢匪兵以及吐蕃蠻兵都曾攻入長安。可以比較的是:在安史之亂和黃巢起義中,唐玄宗和唐僖宗棄都南逃蜀中。明朝則從未有過這種例子。在李自成土匪兵進入北京前,崇禎皇帝拒絕遷都,最終也以自己的行動實現了「君王死社稷」的志向,這和清帝溥儀向日本驅膝稱臣更有天壤之別;也是在安史之亂和黃巢起義中,唐朝向回鶻借兵,結果回鶻兵在長安附近燒殺掠奪,無惡不作。而明朝在「靖難之役」等內亂中,可曾向蒙古借過兵?還有就是,漢唐長期實行「和親政策」,而明朝則從沒有拿宗室女子嫁蒙古、滿洲去換和平,雖然那樣可以保得一時平安,但也同樣會助長異族氣焰,越發的瞧不起這個禮儀之邦,最後導致的就是,邊關告急,異族在邊關燒殺搶掠,無惡不作。

要亡國的時候,崇禎皇帝也是選擇了自殺,挽留住了自己當皇帝的尊嚴,而不是聽從他手下的官員,和他們一起逃跑。崇禎死之前留下過遺囑,說清軍可以任意擺弄分裂他的屍體,但不要傷害他的任何一個臣民。而反觀溥儀,他當時說過不管日本人在東北殺多少人,搶多少的糧食,只要他還是清朝的皇帝就夠了。

所以說,崇禎皇帝名留青史,而溥儀卻成了日本人的一個傀儡。在最後一天的朝會上,崇禎嘲諷到說沒有一個官員來上朝。可他不知道的是,所有的官員在前一天都集體自殺了,絕不給清軍留任何機會。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