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這14個秘密,驚出我一身冷汗

正和島 發佈 2021-10-12T18:36:17+00:00

在訪問期間,主人不止一次地對我們說,在和平時期,教育訓練和武器裝備的發展,是美國軍隊最基本的兩件大事。

作 者:馬國文 中將,曾任肖克秘書

來 源:正和島

本文摘自正和島年度圖書《打勝仗》,原標題為「訪問美軍院校見聞」。

01、軍官的「搖籃」——訪問美軍院校見聞之一

不久前,我隨肖克同志率領的軍事院校代表團訪問了美軍部分院校。來去匆匆半個多月,只能寫一些浮光掠影的觀感。

在訪問期間,主人不止一次地對我們說,在和平時期,教育訓練和武器裝備的發展,是美國軍隊最基本的兩件大事。他們把辦好軍隊院校,看成實現軍隊現代化的關鍵,把院校工作總是放在軍隊建設的重要位置上。幾乎每到一所院校,我們都能看到美國總統親自給學員發畢業證書或視察教學的照片,至於國家機關的一些部長和軍隊裡的高級將領到軍隊院校講課,那更是司空見慣。

統率機關對於院校的領導是強有力的。在國防部內,有一名助理國防部長負責院校訓練,還設有專門的辦事機構,通過三軍的教育訓練機構對全軍院校實施管理。在陸、海、空軍參謀部內,也各有一名副參謀長負責院校工作。

此外,還由美國國防大學校長牽頭,各軍種最高學府負責人參加,組成一個教育協調委員會,每年開兩次會,共商教學事宜。參謀長聯席會議和陸、海、空軍參謀部,各有一個選拔學員的評選委員會,嚴格把關,嚴格審查。有了這樣比較系統的領導機構,院校工作就有了保證。

我們在參觀訪問中看到,美軍有一套嚴格的培養和晉升制度,保證了軍官素質比較適應現代戰爭的要求。

美軍規定,必須有大學文化程度的人才有資格當軍官。著名的西點軍校(也叫美國陸軍軍官學院),以及安納波利斯學院(美國海軍學院)和科羅拉多泉學院(美國空軍學院),就是「在軍事環境中進行一般大學教育」的學校,學制四年,70%以上的時間是學習普通大學的課程,學員畢業時除領取大學畢業文憑和獲得學士學位外,還會被授予少尉軍銜。

擔任軍官後又如何學習呢?

美國國防大學校長加德中將告訴我們,一個軍人在擔任軍官後的學習和晉升,必須通過初、中、高三級院校進行。

初級院校是各軍(兵)種的專業學校,如炮兵、裝甲兵、步兵、後勤和飛行學校等。

從大學畢業的新任命的軍官,不直接到部隊服役,而是首先到初級院校的基本班學習2-4個月,爾後才能到部隊任職,三四年後升至上尉,再到初級院校的高級班學習5-6個月,結業後擔任連長或營、旅參謀。中級院校是陸、海、空軍的指揮參謀學院和國防部的武裝部隊指揮參謀學院。

上尉、少校軍官如需晉升,都要進這一級院校學習9-10個月,結業後晉升為少校或中校,任營、旅指揮官或師以上參謀。高級院校有國防大學的軍事學院、武裝部隊工業學院、陸軍軍事學院、海軍軍事學院和空軍軍事學院。中校和上校軍官如需晉升,分別到這5所高級學府深造10個月,結業後晉升為上校或准將,擔任師以上指揮官或總部參謀。

可以看出,美軍院校分工明確,重點突出,避免了任務重疊和內容重複現象。它如同一座金字塔,顯示出學習時間下長上短,學習內容下寬上窄的特點。還可以看出,美軍軍官的晉升是階梯式的逐級上升,界限分明,不可逾越。這樣經過層層選拔和培養,既穩定了軍官的數量,也保證了軍官的質量。一些有識之士都說,美軍院校確實是人才輩出的「搖籃」。

02、千篩百選——訪問美軍院校見聞之二

在著名的西點軍校,主人給我們放了一部名為《成功之路—西點》的電影,介紹了西點軍校的歷史和教學情況。看後,我們感到嚴格把好各類軍官生的選拔關,是美軍院校的一個顯著特點。

主人講了這麼一件事。1977年,由於西點軍校的招生考試題被泄露,頓時輿論大嘩。為了挽回影響,卡特總統以時任校長工作失職為由,撤掉了他的職務,決定由剛卸任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司令谷德巴斯特上將繼任。

可以看出,這是多麼嚴格的招生制度啊!他們尤其注意把好入學關。美軍三所(陸海空各一所)軍官生學校的招生條件明確規定,考生必須是美國公民,年齡在17-22歲之間,高中畢業,單身未婚,無贍養子女的義務,身體健康等。

另外,凡報考這三所軍校的人,74%的人必須經過總統、副總統、參議員、眾議員和州長、市長的推薦,剩下的人則是退伍軍人、部隊軍官和有功人員的子弟,合乎這些條件後還要通過嚴格的考試才能入學。

考試方法也很獨特,他們把考生的入學考試成績同其在高中階段的一貫學習成績以及活動能力、健康狀況結合起來考察,決定取捨,以保證那些成績真正優秀、確有培養前途的人,不因入學考試沒考好而被埋沒。

據主人介紹,西點軍校新生的考試內容是:

文化基礎考核占60分(高中畢業成績占23分,入學考試成績占37分);

健康狀況考核占10分;

活動能力考核占30分(社會能力10分,體育活動10分,道德評語10分)。

經過這三項考試,擇優錄取。錄取率一般為 10%。

學員入校後還要進行頻繁而嚴格的各種考試,不斷淘汰一些不合格的學員,以確保學員質量。

我們在參觀西點軍校的課堂時,發現每個學員都配有一塊小黑板。教授告訴我們,這塊黑板是用來檢查學員平時的學習成績的。

每天課程結束後,學員在黑板上寫明教員布置的作業。教員點到誰,誰就拿出自己的黑板作回答,教員當即評分。評分採取3分制,2.8分為優良線,2.0分為及格線,2.0分以下為不及格。

成績每周公布一次,累計計算,若學員一學期的平時平均成績不夠2.2 分,即做退學處理。

學校每年還要進行兩次期中考試,如果平時成績及格,期中考試不及格,可補考一次,再不及格,便勒令退學。西點軍校每期招生1500名,學習4年後只有900-1000人能畢業,淘汰率達30%-40%。

美軍的初、中、高三級院校招生條件也很嚴格。它們主要以推薦的方式招收學員,各單位根據條件只能推薦,錄取的權力則掌握在陸、海、空軍參謀部和參謀長聯席會議的評選委員會手中。

1980年,美軍共推薦6000餘名中校、上校軍官進5所高級學府深造,最終只錄取了400人。聽了主人介紹,我們感到美軍院校考試既嚴格又頻繁,是保證學員質量的有效措施。淘汰率這麼高,稱得上是千篩百選。

03、一張時間表——訪問美軍院校見聞之三

我們的飛機於下午4點多鐘在西點軍校的機場上著陸。按照美國人的作息時間,人們早已離開了工作崗位,以各自的興趣去選擇自己的活動方式了。這就使我很自然地想到,美國軍隊特別是軍隊院校這時是怎樣生活的呢?

我們來到掩映在綠樹濃蔭之中的西點軍校。學員們還沒有下課,工作人員也沒有離開崗位,都在勤奮地工作,這裡沒有什麼閒人,也沒有閒聊天的現象。

聽過主人的介紹之後,我對他們的一張時間表產生了興趣。時間表規定:

6時起床、早飯;

7時30分-12時上課;

12時20分午飯;

13時10分-15時20分上課;

15時40分-17時40分體育、檢閱或操練;

18時30分晚飯;

19時-20時10分會議或課外活動;

20時15分-23時自習;

23時熄燈就寢。

作息時間安排得如此緊湊,使人嘆服。然而,也使我產生了一個疑問:一個高度現代化的資本主義國家的軍隊院校,為什麼把時間安排得這樣緊湊呢?

我問一位女教授,她告訴我說,這個「每天節目表」是陸軍部制定的,除此之外,還對一、二年級的學員規定了三個「不准」,一是不准看娛樂性的電視和電影,二是不准談戀愛,三是一個學期只能過一個周末,還不准在外住宿。

她補充說,這樣做的目的,是要求學員一到軍校就養成緊張的作風,一個學員從入校到畢業的整整4年,都是在這樣緊張的生活中度過的。我問她,畢業以後呢?她說,當尉官時還是比較緊張的,因為士兵每天的訓練時間一般在12個小時左右,校官以上的就松多了。

到了晚上開飯時間,主人留我們同學員一起就餐。他們告訴我們,學員每天晚飯前都要舉行隊列式。這真是一個有趣的節目。

學員們一個個從宿舍出來,邁著正步,走向廣場,以班為單位面對面地排成兩行,一動不動地站在那裡,各自小聲地背誦著當天學過的課目內容,互相糾正。班長還要抽查,如果回答得不好,班長就要斥責,有的還要寫報告向上級反映,上級會根據情節給予警告或處罰。

處罰形式一般都是背槍跑步。隊列式開始了。全校共編一個學員旅,如同正式檢閱一樣,伴隨著軍樂聲,以連為方隊,正步走向飯廳。這時,主人要我們趕快離開這裡,以免被學員在沖跑時撞倒。霎時,學員潮水般地涌了進來。

在一個能容納4000多人的飯廳里,約一分鐘就各就各位了。一名擔任學員旅長的高年級優等生走上講台,大聲地通報了一天的有關情況。旅長的話音剛落,飯廳內頓時響起了一片喧囂聲,有的在大聲吼叫,有的在互相拉歌,有的用手猛力拍打著飯桌,有的在使勁地跺腳,有的在用勺子敲打著盤子,有的在向空中拋帽子……

這是怎麼回事?我問身邊的馮教授。他說,學員緊張了一天,採取這種形式是讓他們鬆快鬆快。大約過了5分鐘,服務員把飯菜全部送到了每個學員的面前。這時,旅長又是一聲口令,頃刻間,整個飯廳變得鴉雀無聲了。

當我們離開西點軍校的時候,時針已經指向晚8點了。我們看到,學員們一個個邁著正步,朝著自己的教室或實驗室走去,又開始了緊張的學習。

後來,我們在其他院校參觀時發現,他們對訓練要求都很嚴格。以訓練尉官的步兵學校關於「突擊隊」一課的教學來說,時間為兩個半月;每天正課訓練時間為18.5小時,有時一天只讓學員睡兩三個小時,有時甚至一兩天不讓學員睡覺和吃飯。可見,注重嚴格訓練和緊張生活的養成教育,是美軍院校的又一個特點。

04、軍官·學者·科學家——訪問美軍院校見聞之四

乍一看,軍官和學者、科學家似乎不相干。然而,我們在參觀美軍基層院校並同一些軍官交談時,主人介紹說,一名軍官同時又是一名有作為的學者和科學家,在美軍軍官中絕非僅有。

主人對我們說,美國自從1923年實行羅德獎學金制度以來,西點在全國2700多所高等院校中名列第四位。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在歐洲作戰的36個軍長、師長中,有34個出自西點軍校;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艾森豪、布萊德雷、巴頓、史迪威和阿諾德等著名將領都是西點軍校的畢業生。

海軍學院院長韋爾奇少將告訴我們:美國歷史上第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邁克耳孫,就是海軍學院的畢業生;世界海權論的創立者馬漢的母校也是海軍學院。

美軍院校為什麼能培養出這麼多的名將和科學家呢?主要是他們重視打基礎,首先是科學文化知識的基礎,其次是軍事知識的基礎。

這個打基礎的工作,則是由陸軍的西點軍校、海軍的安納波利斯學院和空軍的科羅拉多泉學院完成。這三所學校用70%以上的時間學習科學文化,課程內容和地方大學一樣,設有文科和理工科。文科有歷史、文學、政治、經濟、哲學和外語等,理工科有數學、化學、物理、計算機、電機、熱動力、航空工程、機械工程和系統工程等。

主人告訴我們,為了使軍官都具有大學文化水平,美軍還充分發揮了地方大學的潛力。他們在全國比較好的350多所大學中,設有後備軍官訓練團,由軍方負責全部經費,訓練團除每周進行2-5小時的軍事教育外,其他軍事訓練則集中在暑假進行。學員畢業後分配到軍隊任職,這是美軍軍官的重要來源之一。

美軍也重視軍官的軍事基礎知識教育和訓練。

以西點軍校為例,一年級新生學習美軍的傳統、陸軍各種武器的使用和單兵戰術;二年級學生學習各軍(兵)種知識和小分隊戰術等,最後還要用一周時間到諾克斯堡去進行坦克駕駛和炮兵方面的訓練;三年級學生主要訓練特種戰術,如在巴拿馬進行叢林戰訓練,或進行跳傘和直升機駕駛訓練;四年級學生主要訓練領導能力,辦法是在本土或到海外的部隊擔任一段時間的見習排長。

學生在畢業後還必須到有關軍(兵)種的初級學校去學習半年專業知識,才能到部隊任職。

美國政府規定,軍官在一個單位的任職時間為3年,從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到排長,包括各類院校的教員,無一例外。一個軍官能夠適應這樣頻繁的調動,在任何崗位上都能夠開展工作,與他們基礎打得牢是分不開的。

目前,美軍96% 以上的軍官已達到大學程度,其中90% 以上的軍官獲有學士學位或碩士、博士學位。對少數沒有學位的軍官,軍方也要派他們到指定的地方大學學習21個月;對多數已有學位的軍官,則鼓勵他們攻讀更高的學位,並允許他們離職到地方大學深造18個月。

美國國防大學校長加德中將告訴我們:1950年他在西點軍校畢業時只獲得了學士學位,後考上哈佛大學,學國際政治,獲得了碩士學位,1962年又入哈佛大學,獲得了政治經濟學博士學位。這樣,在將來離開軍界的時候,他就有資格到一家公司當經理了。

據美國國會調查,在全國100多家最大的兵器和軍用設備公司里,有近300名退休將軍和1500多名退休上校擔任各種領導職務。我們熟知的黑格上將,1947年畢業於西點軍校,他在1979年退役後就自找門路,當上了美國聯合技術公司的經理,後又被裡根任命為國務卿。

這說明,美軍院校造就出來的人才,既是軍隊的棟樑之材,也可以進入社會的各個領域。真是一舉數得。

05、博學以教,擇優雇用——訪問美軍院校見聞之五

美軍院校是怎樣選拔和雇用教員的?在短暫的訪問中,我們得出的答案是:博學以教,擇優雇用。

美軍院校的教員分文職和軍職兩類。文職教員在全軍五所高等院校中占40%左右,在三所軍官生學校和工程技術院校中則占60%還多,在海軍研究生學院158名教授中,文職的就有132名。國際戰略、國家安全政策、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等課程,都是由文職教員講授的。

除此之外,還聘請了一些地方名流學者兼課。在一次宴會上,我問美國國防大學的托馬斯·羅賓遜教授為什麼願意到軍隊院校任教,又是怎樣被選到美國國防大學的?他告訴我,1976年美國國防大學徵招一名教國際關係課中關於中國課的教授,工資比原薪增加10%,還可以由公家出錢經常到中國去考察。

當時報名的有10多位,但因為他在華盛頓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加利福尼亞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南卡羅來納大學任教期間專門從事對中國問題的研究,並寫有多本關於中國問題的專著,所以被選中。

1976-1979年,羅賓遜曾兩次以旅遊者的身份到過我國。我又問他,你這40歲左右的年紀,怎麼能在這麼多大學任過教?他說,這就要看給我的錢多少來決定了,誰給的錢多,我就給誰干。在美國這個社會,博學是被金錢所左右的,因而美軍院校的文職教員大都是視錢而教。

軍職教官必須根據軍齡、軍銜、學歷和職務等條件挑選,主要從部隊抽調,或直接從學員中選留。

具體條件是:軍(兵)種初級學校的教員,要具有大學文化程度,在軍(兵)種初級院校學習過,擔任過排長、連長或在營司令部任過參謀工作,有五年以上軍齡的中尉、上尉;中級指揮院校的教員,必須是同級指揮院校的畢業生,擔任過營長或在旅、師司令機關工作過2-3年,有12年以上軍齡的少校、中校軍官;高等院校的教員,必須是高級軍事院校的畢業生,擔任過團長,並在軍以上司令機關工作過兩年,有18年以上軍齡的中校、上校。

然而,符合這些條件的不一定都能當上教員,還必須經過考試,成績優秀並要經過短期集訓或送教官學校培養後才能任教。短期集訓主要學習教育的態度和方針、口頭和書面表達、教學方法,以及如何編寫教材,如何評定學習成績等。

美軍院校的教員同其他軍官一樣,任職3年即調離。這樣既能使教員不脫離實際,又能使院校的教學內容與部隊訓練有機地結合起來。

為了掌握教員的學術水平和教學質量,美軍在各個學校中都設有教學成果檢查部門,經常派人到教學班中檢查教學情況,新教員上頭幾次課時,學校和教研室的領導都要分別出席旁聽,及時給予指導。

我們在美國空軍學院參觀時發現,有些教室的牆壁全是玻璃板的,旁邊還有間小屋子。經介紹才知道,這間小屋子是專門用來聽課或觀摩教學的。

我們還了解到,在美軍軍官看來,能在院校中當一名教員,那是很值得羨慕的,既可以炫耀自己知識淵博,又可以藉機獵取學員的學術成果著書立說,是求之不得的好事。翻開將軍們的履歷表,沒有幾個將軍不是在院校當過教員的。

06、在知識競爭的王國里——訪問美軍院校見聞之六

在美軍院校中,有著令人不可輕視的精神支柱——個人榮譽感和個人奮鬥熱。

我們參觀每所院校,都會看到這種情形:牆壁上掛著一排個人的照片,會議大廳里掛著一些醒目的個人大幅肖像,甚至在廣場上還有個人的雕塑。主人告訴我們說,掛在牆上的是歷屆的優等畢業生,大廳里的是在社會上有名氣的本校畢業生,廣場上的雕塑是本校培養的著名將領或權威人士。各個院校都以有這些佼佼者而感到自豪。

在這個競爭激烈的資本主義社會裡,擁有淵博的知識是一張重要的競爭王牌。誰不在知識上取得進步,誰就將被無情地淘汰掉。

在美國,一般的大學生並不吃香,窮困潦倒者不乏其人。為我們代表團開車的一位司機,就上過3次大學:第一次學經濟,畢業後沒找到工作;第二次改學機械工程,畢業後還是沒有找到工作;他不死心,又第3次上大學,但畢業後仍然找不到工作。他苦悶極了,無可奈何,只好當一名收入微薄的汽車司機。

美軍軍官的淘汰率很高,一旦「名落孫山」,必然導致前功盡棄。因此,他們為個人而進取的精神特別強,許多中年軍官不服老,甚至有的已到古稀之年還在攻讀博士學位。

海軍研究生學院院長埃克倫少將的中尉女副官,已懷孕8個月了,她對我們說,待她分娩以後,要退出軍界,重新到大學去讀書,攻讀碩士學位。

這種渴望學習的精神十分感人,那麼,是什麼促使他們這樣勤奮地學習呢?很顯然,是對個人名利地位和在社會上求得生存的渴望。

美軍非常重視對人力的投資,注意開發「人才資源」,千方百計地鼓勵知識競爭。

美軍把辦院校當成經營規模巨大的企業,把「支持和鼓勵軍官謀取更高的學位,直至成為某一專業或領域的權威」作為座右銘,寫進軍官手冊。各級院校都把「在各專業領域培養尖子軍官」當作主要的奮鬥目標。

為達此目的,它們採取了各式各樣鼓勵人們上進和激發個人榮譽感的措施。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4種:

1. 建立學位制度

軍官可獲得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並以此來衡量他們的學識水平,學位越高,晉升的機會就越大。

2. 實行優等生制度

每學期根據考試成績,以8%的比例評定一次優等生,並以在衣領上加星作為標誌。優等生在畢業分配時有選擇工作去向的優先權。

3. 實行淘汰制度

學校每月對學員進行一次排名,年終進行一次總排名,名列後1/3的學員,應引起警惕,加倍努力趕上,否則隨時有被淘汰的危險。始終名列前1/3的學員,畢業分配時可以在允許的範圍內選擇自己的工作。

4. 實行獎學金制度

成績優異的學員可以得到獎學金,如果在某一方面有發明創造或有重大學術建樹,一經申請,學校可以提供實驗經費,讓他進行專攻,並論功計賞。這些措施主要貫穿著金錢的因素。不少軍官為著物質利益和個人榮譽發奮努力,以成名成家。

在參觀訪問中,我們還發現在美國這個社會裡,知識領域內的角逐殘酷無情。在海軍研究生學院,我問過一位教授:「在一般美國人的心目中,最大的心願是什麼?」他說:「個人取得成功。」他見我有些茫茫然,便解釋說:「有名有利賺錢多,職位也會超越他人,而且不斷提升。」

我又問:「人和人之間的關係呢?」他說:「在這種名利思想的支配下,一些人表面上對別人很友善,但心底卻恨不得他早日完蛋。什麼偽造竊取、流言誹謗甚至暗殺都幹得出來。一些比較有名的知識分子或學者,常被人嫉妒,他們整天都提心弔膽。」

他苦笑了一下說:「我就請了一個警察做我的保鏢並看護財物。」這位教授還述說了在海軍研究生學院有10多位美籍華人教授,每星期起碼聚會兩次,主要就如何保護自己的身家性命和財產安全分析形勢,研究對策。這位教授說,這就是他在美國經歷了20多年競爭生活後的辛酸體會。

07、眼光瞄向世界和未來——訪問美軍院校見聞之七

「作為軍事戰略家,我們面臨的問題是:美國向何處去?本大學就是以此為宗旨來培養訓練高級軍政官員的。」在美國國防大學,主人開門見山地講了這番話後,又遞給我們一張課程表,上面規定了學員共同學習和研究的主要內容:

1. 依據美國的政治、經濟、外交和科學水平諸因素,研究國家安全政策的制定;

2. 根據國際環境特別是蘇聯、中東各國的情況,研究美國與盟國的關係,確定國際戰略重點;

3. 依據上述兩個方面的因素,研究美國的軍事戰略,主要是美軍如何適應未來戰爭的需要。

這充分說明,美軍高等指揮院校在教學中十分注重把眼光瞄向世界與未來,努力培養具有世界戰略眼光的專家。

美軍院校把對當前和未來發展的研究稱為「科學預測」,其基本程序是:學習、研究歷史和現狀,預測未來,再回過頭來指導現在。我們在陸軍訓練與條令司令部參觀時,主人說他們已研究出美國陸軍到1990年的發展狀況,以及與此相適應的武器裝備、作戰思想和指揮原則。

為了充分發揮學生的聰明才智,美軍高等指揮院校主要採取聽報告、自學和集體討論的教學方法。

如美國國防大學在10個月的學期內,請校外的高級軍政官員、名流學者或外國專家來校講課竟超過100次。教員的講課方法也獨樹一幟。

這天,主人安排我們聽了《戰爭與軍事技術》課,教員是位文職教授,他先闡述了自己的觀點:在未來戰爭中,武器是戰爭勝負的決定因素。

接著,學員們展開了熱烈的討論。有的表示贊同,有的持相反意見,也有不少人認為這兩種觀點都有片面性,決定因素應該是人和軍事技術的結合。這時,教員對於學員的不同觀點並不做結論,而是要求學員帶著問題繼續研究。

後來在晚宴上我問那位教授:這個問題何時能統一認識,又由誰來做結論?他告訴我,為了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在美軍的高等軍事指揮院校中,一些不同的學術觀點並不做統一的結論。

就是在戰役戰術的想定作業中,教員也不事先做想定預案,只是對敵我情況做介紹,由學員自己擬定作戰方案,在小組討論中讓學員自己比較,看誰的方案更好。他還說,美國國防大學一學期有2/3的時間用於聽報告、自學和集體討論,1/3的時間外出實地參觀考察,主要是安排學員到國外去參觀考察,然後寫出學術論文。

在訪問中我們還了解到,在美軍高等指揮院校中,負責戰略研究和教學的,只有少部分軍職官員,大都是文職官員。

「文人戰略家」與「軍人政治家」相結合,成為他們戰略研究的獨特組合形式。美軍編寫條令一般也都有文職人員參加。這樣便於廣開才路,取長補短。我們在5所高等軍事指揮院校中,看到有不少政府和大企業的文職官員在那裡學習。他們把各個學科的知識糅合到軍事領域中去,對於活躍學術思想,打破那種軍事戰略只是軍事部門的事的界限,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我們還發現美軍沒有全軍性的學術研究機構,一些學術研究和條令編寫,主要由各級院校負責。美國國防大學和陸、海、空軍的軍事學院,重點研究國家安全政策,軍事戰略和本軍(兵)種的合成作戰指揮;中級、初級指揮院校,主要研究戰役戰術指揮,編寫師以下的野戰條令和各種教範。我們看到的如美軍《作戰綱要》《步兵營以下分隊條令》等,大多是由中級、初級指揮院校編寫的。

這又說明,美軍院校不僅是教學機構,也是研究機構。教學與研究相結合,教學與國防發展需要相結合,是美軍院校又一個突出的特點。

08、「上帝保佑」——訪問美軍院校見聞之八

在美國社會,除了以個人的利己主義為基礎的資產階級人生哲學外,占統治地位的意識形態就是宗教信仰。全國2.2億人,沒有宗教信仰的人只占8%,僅信基督教的就有1.1億人。據有關資料統計,美國有大大小小的教會329762個,活像一個織得密密麻麻的巨網,整個美國人的思想意識無不籠罩在這面巨網之中。

那麼,美國軍隊裡的情形又是如何呢?

我們在參觀中看到,無論是在美軍的院校還是部隊的營房駐地,躍入眼帘的都少不了十分漂亮的教堂。這是官兵們精神生活中最神聖的地方。星期天做禮拜,結婚時牧師證婚,人死了送葬等,都要在這裡聚會。

在莊嚴的教堂中,現代化的空調、電梯、電視機和電冰箱等新式的設備比比皆是,使封建的宗教場所也塗上了現代化的色彩。

《聖經》這本書在美軍中很有市場,我們每到一地,住的房間裡都莊重地放著一本。

一次,本寧堡步兵學校為我們的到來舉行晚宴,主持宴會的特羅鮑副校長,首先要大家站起來,只見他兩手合攏,領頭向上帝禱告。他大聲說:「今天晚上我們能吃到這樣豐盛的晚餐,全是上帝賜予的,我們都要感謝上帝。」然後其他人也跟著低頭,默默無聲地閉上眼睛,好像在沉思著什麼。完成之後,才同我們碰杯歡宴。

這時我問身旁一個上校軍官:「美國軍隊中有多少人信教?」他說:「不信教的恐怕沒有,絕大多數信基督教,其次是天主教,有少數人信猶太教或其他宗教。」說完,他反問我:「你們信不信教?」待我回答後,他失望地搖搖頭說:「我不理解怎麼可以沒有宗教,如果那樣的話,就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生活也就沒有什麼希望了。」

「我們在美國空軍學院參觀時,聽說那裡有一所牧師學校,是專門為軍隊培養牧師的。可惜主人沒有安排我們去參觀。他們說,美國陸軍也有一所牧師學校,建校時間比空軍的還早,規模也更大。」

據了解,美軍對牧師隊伍建設很重視,獨立戰爭期間就在軍隊中建立了牧師制度。現在,美國國防部和陸、海、空軍總部都下設有牧師委員會,陸軍的營、海軍的艦隻和空軍的中隊以上單位都有牧師。

我們看到,這些牧師既不穿法衣,也不戴牧師帽,而是穿著軍裝、佩戴軍銜的現役軍人。牧師學校的學員大多是從部隊虔誠的宗教徒中挑選的,也有從地方神學院招來的,經過考試,擇優錄取。

他們在學校學習半年到一年,除了學習傳經說道之類的學問外,主要是熟悉部隊生活,學習戰術和軍事技術,空軍牧師大都要學會開飛機。他們畢業時被授予少尉軍銜,到陸軍的營、海軍的艦隻和空軍的中隊從事牧師工作。其生活待遇和以後的軍銜晉升同指揮軍官一樣。

不過,牧師的最高軍銜只能到少將。團以上單位的牧師,還要在經過中高級軍事院校的學習後才能擔任。

美軍設立牧師的目的在於以宗教的面目出現,對部隊進行思想控制。他們工作的對象主要是士兵。牧師以士兵的「保護人」自居,鼓勵士兵向他們「說知心話」,甚至要士兵在開小差或自殺之前,也要先告訴他們一聲;經常對士兵進行「諮詢」,了解士兵的困難和苦悶;調解士兵和軍官之間的矛盾;戰時深入前沿陣地,做禮拜、禱告和散發慰問品等。

在士兵看來,牧師就是上帝的化身,不向牧師說心裡話,就是對上帝不忠。而牧師則把了解到的情況隨時向指揮官報告,並提出改進措施,以便更嚴密地控制部隊。

09、院校也是招徠遊客的遊覽區——訪問美軍院校見聞之九

在我們抵達華盛頓,還未正式參觀美軍院校之前,陪同我們的羅傑斯中校曾自豪地向我們介紹說:「在我們美國,如果你想找個幽靜的地方散散心,那就最好到軍隊院校去。」當時,我並沒有明白他這話的全部含義。後來我們參觀時才發現,羅傑斯中校講的並非虛誇。

每當我們踏入美軍院校的營區時,仿佛有一幅清新明快的圖畫映入眼帘:馬路如刀切水洗一般;路邊翠柏挺拔,縱橫有序;花木扶疏,綠草如茵。這些地方清靜幽雅,修整得別具匠心。

我們看到,在這些軍隊院校里有很多遊人是外國人,同我們擦肩而過。主人告訴我們,美軍許多院校同時又是旅遊區,學校還專門設有導遊人員和與此有關的服務項目,一所院校平均每年要接待100萬以上的遊客。

把軍事院校作為旅遊勝地,對外開放,豈非怪事!一位美籍華人私下告訴我們:「在美國,軍事院校如同一種商標,把它打扮得漂漂亮亮,就更能增加人們的嚮往之心,這也是美軍院校招徠學生的一個手段。」

美軍院校能吸引這麼多的遊客,不僅因為它的環境幽美秀麗,還因為它是國家名勝古蹟,屬於重點保護單位。

在陸軍軍事學院,主人安排我們參觀了他們的「馬拉炮」表演。表演者穿著美國獨立戰爭時期的軍服,由6匹大馬拉著獨立戰爭時使用過的大炮,指戰員按照當時的戰鬥隊形和戰術動作在操演。

據介紹,現在陸軍軍事學院的駐地,正是當年英國殖民統治者大敗於美軍的地方,是「馬拉炮」迫使英軍投降的。美國政府為了保護這個有歷史意義的地方,決定把這裡列為國家文物古蹟保護區,並按照當時的原貌修建了國家博物館。

我們看到,獨立戰爭時期使用過的火炮,都原樣陳列在這裡,路旁隔一兩丈遠就立著一個刻有馬頭裝飾的鐵柱,說是拴馬用的。在營區內,我們不時還會遇見幾門馬拉著的火炮,炮車上還坐著幾個來這裡抒發懷古之情的遊客呢。

在著名的西點軍校,主人向我們介紹了它的由來,在美國獨立戰爭的時候,英國殖民統治者企圖以哈德遜河為界,把美國的東北部跟其他殖民地區分開,華盛頓為了不使侵略者的陰謀得逞,就從河的西岸鋪建了幾條很結實的鐵鏈至河的東岸,並駐紮一個營保護它,從而阻止了英國海軍的北犯,保障了東西部的統一。1802年,傑弗遜總統決定在這個有紀念意義的地方建立陸軍學校,西點軍校便由此而得名。

毫無例外,在其他一些院校的營區內也都有自己的名勝古蹟。即使是靠用土石填海修建起來的海軍學院,也在1963年被列為國家文物古蹟保護區,成了東海岸最幽美的名勝區。

按照美國人的解釋,軍事院校建在有名勝古蹟的地方,便於對學員進行愛國主義的傳統教育,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我想,這不是沒有道理的。

旅遊者紛至沓來,還因為美軍各類院校都建有規模宏大的國家軍事博物館。我們在本寧堡的步兵學校,就參觀了「國家步兵博物館」。

館內設有5個分館:

歷史館,是介紹步兵發展歷史的;

武器裝備館,展出從大刀長矛到各種現代化的步兵武器裝備;

榮譽館,介紹步兵在美軍中的歷史功績,以及一些著名戰例和英雄人物的事跡;

服裝館,展出美軍步兵在各個時期的服裝;

外軍館,展出一些主要國家現行步兵武器裝備。

主人告訴我們,美軍所有各軍(兵)種都有自己的博物館,如「國家海軍博物館」「國家空軍博物館」等,都建立在基層院校,一則用於教學,二則用於對全國人民進行宣傳教育。

10、教與學的知識基地——訪問美軍院校見聞之十

在美軍院校訪問,不管你是否願意,主人都要請你去看看他們的圖書館。參觀時,如果你走馬觀花,印象當然是膚淺的,但當你仔細考察之後,就會有這樣深刻的印象:美軍院校的圖書館,不單是藏書借書的地方,更是教學人員進行學習和研究的一個不可缺少的後勤基地。

陸軍軍事學院的圖書館,藏書15萬多冊,數量不算多,在美國來說也許是最一般的了,但它的利用率卻很高,是這個學校的情報資料中心。

查閱圖書的方法非常科學,是這個圖書館的一個顯著特點。除珍藏的稀有圖書和資料、手稿外,全部開架陳列。任何人都可以借閱,還可以到書庫去隨意挑選。查找目錄也很容易,只要將目錄縮微透明卡片往透射機上一放,很快就會找到你所需要的書。

如果需要借出,讀者不需填任何單子,由管理人員將你的借書證和所借的書放在一起,把相應的信息輸入計算機後即可拿走。從借書證的表面來看,上面並沒有什麼字跡,但借書證的背面有一條黑色的磁帶,磁帶上已經記錄了你所借的書。拿著它,你就可以安然通過圖書館的大門了。

「如果我要的圖書資料該館沒有,怎麼辦?」我這樣問主人。主人說:「在美國,全國主要圖書館和各大學圖書館,都通過計算機聯網了,通過計算機,在10多分鐘內就可以查遍全國的圖書資料,尋找到你所需要的資料。」他還說:「如果你需要借閱,有關圖書館就會按時寄來。如果你急需的話,只要花一點錢,就可以立刻在計算機的屏幕上讀到相關內容,還可以得到一份複印的資料。」

我們看到,這個圖書館除了用計算機儲存和查閱圖書資料外,還備有打字機、複印機、微型膠片放大閱讀機等設備,用起來十分方便。

圖書管理制度也是非常嚴格的。如果有人沒辦借閱手續就拿書出門,門會自動關閉,不讓你出去。這時,管理人員就會走到你的跟前,罰你的款了。如果借書逾期不還,超過一天罰多少錢,規定得清清楚楚,少一分也不行。

「像這樣一個現代化的圖書館,工作人員不多吧!」可是和我們的想法相反,美國陸軍軍事學院圖書館有工作人員35人。他們除了為讀者提供圖書目錄外,90%的工作是回答教員和學員在研究和學習中提出的問題,或者為某個專題研究提供資料。

他們還經常到政府、軍隊、大學和社會上收集各種資料,經過篩選,主動提供給教員、學員參考。他們經常深入教學實踐,了解情況,把一些有爭議的學術問題匯集起來,附上一些國內外的有關資料,通過書刊的形式發給教學人員,以豐富和活躍教學人員的學術思想。

我們看到,這些工作人員一般都學有專長,他們提供的高質量的服務,為教學人員提供了很大的方便,節省了教學人員大量的寶貴時間,真稱得上是一支傳播科學知識的生力軍。

11、軍官的得力助手——訪問美軍院校見聞之十一

在喬治亞州的本寧堡步兵訓練中心和步兵學校,主人為我們精心安排了步兵分隊的各種戰術和技術表演項目,如空降兵裝備和跳傘表演,特種兵部隊作戰和技術表演,步兵單兵戰術訓練表演,陶式、龍式飛彈訓練器材和實彈射擊表演等。

從那嚴密的演習程序和嫻熟的指揮動作來看,人們會以為這些表演一定是由有較高軍事素質的軍官表演的。然而,使人感到奇怪的是,向我們介紹情況和負責表演的這些人,並不是軍官。

每當表演結束時,軍官們走到我們的前面接受祝賀,他們卻退到軍官們的後面。這些組織部隊訓練而又並非軍官的人,看上去,年齡要比同級軍官大一二十歲。

這是怎麼回事?陪同我們的基思少校告訴我們說:「這些人是軍士長。他們不是軍官,但做軍官的工作。這是美軍的一種兵役制度。」

我們在美國空軍學院參觀時發現,那裡就有一所訓練軍士長的學校。從那裡我了解到美軍軍士長的一些情況。

據主人介紹,目前美國的陸、海、空軍各有一所軍士長學校,負責本軍種軍士長的選拔和培養。報考軍士長的條件是:服役3年以上、有部隊實際工作經驗的優秀的軍士,畢業後至少繼續服役5年,適合做機密工作。學校對考生擇優錄取。陸軍和海軍軍士長學校的學制為1年至1年半,空軍為半年。主要是訓練學員管理部隊和組織部隊訓練的能力,同時選修一些大學課程,提高文化水平,以適應現代戰爭的需要。

軍士長是美軍行政管理、部隊訓練和技術專業隊伍的一支骨幹力量。美軍現有軍士長16萬人左右,約占士兵總數的1/10。

目前,陸軍營、海軍艦艇、空軍中隊以上單位,直到參謀長聯席會議和陸海空軍總部,都配有軍士長,擔任部門首長的士兵顧問。

營以下分隊的指揮員,編制上沒有副職,這些單位的軍士長,既是分隊訓練的戰鬥骨幹,也是軍官管理士兵和組織訓練的得力助手。

步兵連和排,各配有一名軍士長,承擔相當於副職的工作。在一些專業技術軍(兵)種中,不少軍士長從事技術軍官的工作。我們看到,這些人都是把當兵作為終身職業。他們年齡大,一般都在35-55歲。他們軍齡長,其中不少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和韓戰時期入伍的。他們待遇較好,營以下分隊的軍士長的待遇一般都高於本單位同級軍官。

主人告訴我們,美軍各級軍官的流動性很大。拿部隊來說,任職3年後就要調離。但軍士長卻不同,他們長期在一個單位工作,熟悉情況,積累了較豐富的行政管理和訓練經驗。可以說,美軍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軍士長來提高士兵的軍事素質的。

12、現代化教學之窗——訪問美軍院校見聞之十二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躍發展,一系列現代化技術手段都優先運用於軍事領域,同樣也運用於培養人才的軍事教學。我們通常所講的電化教學,就是其中之一,不過,在美軍院校中叫作視聽教學。

視聽教學是一種理想的教學手段。在美軍院校中,它的運用也是從實際出發,視教育對象而定的。在美軍高級院校,視聽教學並不普遍。美軍的最高學府——美國國防大學的教室里,除了一張黑板外,其他什麼都沒有,仍然採用的是「老師講,學生聽」這樣一種傳統的直接授課形式。

主人告訴我們,對於軍隊的高等指揮院校,視聽教學不如直接授課靈活,因為錄像或攝影只能採用照播模式,不能針對學員的情況隨時增減內容,並同學員開展自由的討論。

但是,在一些技術院校和訓練中下級指揮軍官的院校,情況就大不一樣了。那裡教學設備都比較先進,普遍採用了視聽教學。從授課、解答、作業、複習到考試,幾乎全是在「電化」的過程中進行的,在我們看來似乎太奢侈了。

我們在美國空軍學院,參觀了他們的一個學習中心室,那裡擺放著17個學習台,每個學習台的右邊是一台計算機,左邊是一台彩色電視機,正前方是一台打字機。如果學員需要補習某一門功課或聽某一位老師講的某一堂課,就可以坐在固定的位置上,戴上耳機,撥動電話號碼盤,通過視聽教學控制中心的轉接,在電視屏幕上看到自己所需要學習的內容。像這樣的電子學習台,僅美國空軍學院就有170個。

不可否認,美軍院校的教學手段和先進的設備是非常吸引人的,那種藉助電化教學進行訓練的真實感,給我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我們在蒙特雷戰鬥發展司令部參觀時,主人熱情地介紹了他們為部隊和院校訓練研製的雷射練習器,並為我們組織了採用這種練習器進行的步兵射擊對抗表演和坦克射擊表演。表演時,每個士兵的槍管上都安有一個雷射發射機,身上安有8個雷射傳感器——4個安在鋼盔上,兩個安在前胸,兩個安在腿上。全套器材重量總共不到1.5公斤。

當士兵瞄準「敵人」發射一束對人體無害的低功率雷射時,如果被擊中,他身上的一部雷射傳感器就會發出「嘟」的一聲長叫,這就意味著這個戰士的某個部位中彈了,成了「傷亡者」。

與此同時,「傷亡者」背後的測距系統發射機,便向遠離「戰場」1萬米的計算機中心指揮部發出信號。計算機根據收到的信號,能在3秒鐘內確定出是誰擊中誰的,傷亡程度如何。這時,各方指揮員便能根據計算機記錄的人員傷亡數據,重新制定或調整自己的戰鬥方案和退出戰鬥的時間。

據介紹,這種雷射器同樣適用於飛機、軍艦和陶式飛彈模擬訓練,也可以用於連、營級的戰術對抗演習。

看了主人的精彩表演,我們有了十分真實的戰場感。我想,採用這樣的教學方法訓練部隊,不僅能較快地提高士兵的戰術水平,而且對於保存自己、消滅敵人,提高軍官們的戰術指揮能力,作用也是很大的。

13、招生的吸引力:金錢——訪問美軍院校見聞之十三

在美國,一般高中畢業生不管成績好壞,都可以上大學。即使沒有念過高中的人,也可以作為不修學位的學生進入大學。然而,美軍的院校卻不是這樣的。陸海空軍的三所軍官生學院每年只錄取新生4500人,但有受到總統、副總統、參議員、眾議員和州長、市長推薦的5萬多名高中畢業生前來投考,錄取率不到10%。

「既然條件這樣嚴格,為什麼不到地方大學學習,而非要到軍隊院校不可?」我有些不解地問主人。聽到的卻是一些冠冕堂皇的回答。了解內情的朋友告訴我:在美國,單單用愛國主義的教育去動員人們為軍隊服務,是不能真正解決問題的,真正的原因還在於金錢和物質的魔力,在於軍隊有一套優厚的福利制度。

我們了解到,美軍院校在招生時,全部用廣告手段。利用廣播、電視、招貼畫等宣傳形式,在全國範圍內大肆宣傳。

我見到一張招生廣告是這樣寫的:「你要有學歷嗎?美國軍隊院校除給你大學畢業文憑外,還可保送你攻取更高的學位,一切經費都由軍隊負擔。你要遊歷嗎?美國軍隊除給你最優厚的報酬和專門的訓練外,還可給你奇妙的經歷、舒適的生活、漂亮的房子、精美的伙食,還有各種無法媲美的福利待遇。青年們,美軍院校馳名世界,良機莫失啊!」

據美國「大學獎學金組織」的調查,1980年每個大學生的平均學費,私立四年制大學為6082美元,公立四年制大學為5383美元,部分著名的大學,如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則超過9000美元。這些數字還不包括書籍、食宿、交通等費用。

相比之下,軍隊院校的學生就不存在這個問題,一切費用統統由軍隊包了下來,另外,學生每月還可領取500美元的補貼金。無怪乎不少地方學生趨之若鶩了。

學生一旦畢業當上軍官,各種優厚的福利待遇迎面而來:住房一律不交房費;孩子上學,可免費到高中畢業;軍隊商店物價一般比社會上低10%-15% ;另外,還有名目繁多的各種獎金和津貼,如超期服役獎金、技術熟練津貼、危險工作津貼、接觸敵火津貼,對不能帶家屬的軍官,還有「離家津貼」。

總之,金錢就是一切,一切為了金錢。這種露骨的金錢收買關係,從根本上決定了美國軍隊政治上的脆弱性,不能不說是他們缺乏戰鬥力的致命點。

14、弦外之音——訪問美軍院校見聞之十四

初到美國,對一切都感到新鮮。高樓林立的城市,綠樹成蔭的鄉村,車水馬龍的街道,這些景色是令人神往的。但是,一位長期生活在那裡的美籍華人告訴我:「美國是個幅員遼闊、富饒美麗的國家,這個地方有美的東西,也有丑的東西,一切取決於你想看什麼。」

由於日程總是安排得滿滿的,我們很少有機會去逛大街。在我們快要離開舊金山去加拿大訪問的那兩天,才有機會在舊金山窺見美國社會的另一面。

在這裡,人和人之間的關係大都是一種商品關係,買同樣的商品,如果你精明,通過比較和討價還價,就可能少花錢,否則,你就有可能被別人「敲竹槓」。在這裡,用美國人自己的話說就是「有錢能使鬼推磨」。只要你有錢,什麼需要都可以得到滿足。

這使我想起一件事。它深刻暴露了美軍軍官生活的糜爛和空虛。在我們離開華盛頓去舊金山的途中,陪同我們的一位中校軍官,津津樂道地講開了他自己和同事的私生活。

當說到陪同我們的一位少校有6個情婦時,這位少校流露出一種得意的神色。這位少校今年30多歲了,還沒結婚。他說,這幾年美國出現了一種「新的道德」觀念,主張男女雙方可以自由同居,並認為「結婚是監獄」,不結婚才能有「自由」。因為這樣可以免去結婚和離婚的麻煩,還不用向政府繳納結婚稅。據說,這類人在美國很普遍,要占青年層的半數以上。

在舊金山市西北部伸進海水的一個突出地帶,我們乘車通過了連接兩個半島的金門大橋。主人告訴我們,金門大橋是舊金山一些走投無路的人跳海自殺的地方。

大橋自1937年建成以來,第一個跳海自殺的就是這座橋的設計師,到現在已有708人從橋上縱身躍海,每個月至少有一個人在這裡自殺。另外,還有720人在準備跳海自殺之際,被警察或其他便衣人員一把抱住,才救回一命。後來政府規定,凡行人過橋一律要乘車通過。

為了防止自殺,市政府在大橋的北邊設立了「防止自殺中心」,並配有巡警,只要發現有一絲的可疑,巡警便有權拘捕橋上的任何人。我有些不解,便私下問一位朋友。

他說,美國人民雖然生活上比較富裕,但精神上卻極度苦悶。大多數人不知道自己的前途是什麼,不知道人活著是為什麼,喪失了前進的目標,再加上失業、負債、吸毒、兇殺、搶劫和種族歧視等社會弊病,一部分美國人,特別是年輕人,產生了悲觀厭世的思想。

我們在美國訪問期間,正是總統競選最激烈的時候。這種總統競選,看起來好像很民主,實際不然,全是由一些財團操縱的。不論何人當選,都得維護這些財團的利益。因此,人民對它毫無興趣,參加投票的選民只占25%。

他說,幾天前,舊金山有一個海岸警備隊隊員由於對競選不滿意,竟然從大橋跳海自殺。我想,在如何看待資本主義制度問題上,金門大橋上所發生的事情,不就是生動的民意測驗嗎?

舊金山這座城市儘管還在不斷地增加造型新穎的大樓和各種現代化的設備,但是,它很難掩飾美國社會的疲憊和困窘。一位在美軍擔任連隊文書的來自台灣的青年,見到我們格外親熱。

他說:「昨天聽到你們要來,我一夜都沒有睡著覺。」他告訴我們,他是因為在台灣生活不下去,才被迫到美國當兵的。他希望祖國日益強盛,早日實現四個現代化,「祖國強盛了,我們這些華人才抬得起頭,不受人家欺負啊!」

15、最後

訪問美軍院校見聞陸續發表了14篇,到此就結束了。由於我對美軍院校和美國社會的接觸膚淺、有限,這些東西是憑直感寫下的,只反映了個人的一點感受。其中有一些事實沒有機會核對,難免有片面性,特在此加以說明。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