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球世錦賽記憶中的那些年、那些城:吉隆坡穿行在赤道之上

羽毛球雜誌 發佈 2020-05-13T03:30:44+00:00

其中,有人盡皆知的古老名城,也不乏因為這顆小白球才讓我們記下的名字與地理位置。吉隆坡:穿行在赤道之上——2007年世錦賽。

追逐著羽毛球的軌跡,我們翻閱了20年來世錦賽到過的那些「寶藏城市」。其中,有人盡皆知的古老名城,也不乏因為這顆小白球才讓我們記下的名字與地理位置。

我們從一座座和羽毛球結下不解之緣的城市入手,尋找當年的故事,去遇見更多你想不到的驚喜。

吉隆坡:穿行在赤道之上——2007年世錦賽

城市標籤:赤道城市、世界博物館

說起北緯3度的吉隆坡,是一座穿行在赤道上的城市。去過的人,都能領會「呼一口氣,燙到自己」的靈魂感悟。因為地處赤道附近,吉隆坡四季變化並不分明,全年晝夜均分。熱帶雨林的氣候,讓它基本每天都有一場大雨。雨勢洶洶,來得很快,從不綿長陰鬱,讓人愁悶。這似乎也讓吉隆坡打上悠閒氣質的標籤,畢竟在浸潤的環境之中,心情會跟著一起鬆弛下來。

作為馬來西亞的首都,這座新舊輝映、東方色彩與西方文明有機融合的大都市,始終能在現代舒適與悠閒之間保持著自然的平衡。當地以塗鴉牆聞名的小印度、白天或夜晚都不遜色的唐人街、混血版的佳密清真寺、最具摩登感的國家清真寺,以及實物更為震撼的雙子塔……演繹著吉隆坡「世界博物館」的美譽。

在吉隆坡的大街、小巷,隨處可見各種膚色的人群,他們身著各具特色的服裝穿行而過。男性的服裝差距不大,不同種族的女性裝束卻不盡一致。馬來女性很多會在頭上包一個頭巾,只露出臉,衣服是長袖長裙,或者長褲;那些全身黑袍帶著黑面紗只露出眼睛的是伊斯蘭教女性;印度女性身披沙麗,眉心點顆美人痣;華裔女性則大都穿著簡約隨性,不會誇張也不會暴露。

只不過,若想真正認識一座陌生的城市,還需從食物冒險開始。入夜到海鮮大排檔朵頤,幾百張大小桌椅鋪滿街頭巷尾,觥籌交錯,食客的咀嚼恰如千蠶齧噬桑葉。在你嘮叨著來份海參湯,吃個招牌蛋黃蟹,再點份軟蝦、油炸魷魚後,就在你猶豫著要不要繼續點時,老闆娘就會為你下定決心,揮手一搖然後說:「夠了。」從飲食開始,當然也不會從飲食結束。之後又該去哪裡饕餮呢?

羽球世界的冷與熱

那一年,8月的北京很熱,8月的吉隆坡更熱,在吉隆坡布特拉體育館舉行的2007世錦賽則是熱上加熱。

對於朱琳、盧蘭、徐晨、何漢斌來說,2007年的8月中旬,是他們作為新人參加的首次世錦賽之旅。朱琳勇奪女單冠軍,盧蘭勇闖女單半決賽;徐晨和何漢斌雙雙止步混雙第三輪,前者敗給了隊友,後者被波蘭選手橫掃。這樣的一份成績單,對於初次參加世錦賽的年輕人而言可以說是滿意。

與年輕人因為初涉世錦賽的興奮相比,2007世錦賽更是一大批被稱為老將的選手的告別聚會。失利後的蓋德癱坐在地上,任由教練和隊友安慰,像孩子一樣任性地坐在牆角暗自垂淚。此外,王晨、張寧、陶菲克、李萬華等一長串的人名,在他們看來,吉隆坡的布特拉體育館是除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之外最重要的謝幕舞台。當他們的世錦賽之旅戛然而止、沒有迴旋餘地時,似乎也是羽毛球留給老將們殘酷又滿是意味深長的愛。

男單決賽,林丹不負眾望2比0戰勝印尼名將索尼,蟬聯冠軍。女子單打,雖然馬來西亞女單黃妙珠在第三輪贏下謝杏芳,但是在決賽中,中國隊的朱琳2比0戰勝香港選手、31歲的老將王晨。中國女雙會師決賽,最終重新組合的雅典奧運會冠軍楊維/張潔雯以2比0戰勝了2006年世錦賽冠軍高崚/黃穗。

如何形容這一屆吉隆坡世錦賽——北京奧運會前的一屆、一站重要的奧運積分賽,高手紛紛落敗,黑馬橫空出世,新人異軍突起……在盛夏的吉隆坡,一場場熱戰就這樣開始又結束,一個個熟悉或不熟悉的身影往來穿梭。有的為希望而來,有的為告別而走,人世間的喜怒哀愁就隨著這顆白色小球的軌跡,被濃縮永駐。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