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魷魚遊戲》殺瘋了,這些人賺翻了

秋葉大叔 發佈 2021-10-12T19:55:57+00:00

最近,Netflix的《魷魚遊戲》太火了,連我家二寶都跟著抖音里的哥哥姐姐玩起了劇里的遊戲——「椪糖挑戰」,也就是摳糖餅。

| 作者:秋葉大叔 | 編輯:morning


最近,NetFlix的《魷魚遊戲》太火了,連我家二寶都跟著抖音里的哥哥姐姐玩起了劇里的遊戲——「椪糖挑戰」,也就是摳糖餅。

我也趁著國慶長假抽空看完了,雖然劇情不適合二寶這個年齡的孩子看,但劇中像摳糖餅、123木頭人這些遊戲都是小孩子級別,男女老少都能玩兒。

《魷魚遊戲》上線不到一個月,現在已經是Netflix覆蓋的19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劇集熱度榜單冠軍。

不僅在亞太地區各個國家霸榜,連北美地區也連續兩周拿下Netflix第一,爛番茄新鮮度更是達到100%。

劇里劇外,一場名叫」魷魚遊戲「的熱潮正在席捲全球。不管你看沒看過,多少都一定會知道一些關於這部劇的相關信息。

《魷魚遊戲》的故事很簡單,456個欠下巨額債務的人接到神秘人邀請,加入一場生死競技遊戲,每一人被淘汰便會追加一億韓元,直到最後一人勝出,勝者能拿到456億巨額獎金。

遊戲共有6關,分別是「一二三,木頭人」、「椪糖(摳糖餅)」、「拔河」、「打彈珠」、「玻璃橋」和「魷魚遊戲」。

看起來小兒科,但是每一關的淘汰者都會立刻被射殺,就像劇里那句台詞:「要麼活著贏得一切,要麼死去一無所有」 。

脫離生活,沒有道德法律束縛,在金錢欲望下,人性赤裸裸地暴露,激發一系列暴力血腥的獵殺,觀眾的感官刺激得到最大滿足,看這類片子,「爽就夠了」。

其實,《魷魚遊戲》的劇情並不新鮮,在這之前有很多同類題材的影視劇都拍得不錯,像日本有《大逃殺》、《詐欺遊戲》、《要聽神明的話》,美國有《飢餓遊戲》、《密室逃生》。

相似的大逃殺情節,同樣都暴力血腥,驚悚刺激,套路差不多,可為什麼《魷魚遊戲》可以後來居上、脫穎而出成為全球爆款呢?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魷魚遊戲》爆火的背後,NetFlix是如何做產品的。


01

經常追劇的人肯定知道NetFlix這家公司。

他們有一句廣告語:「不要放棄你的夢想,我們最開始只是個租碟的。」1997年公司創立時,主要業務是郵寄DVD租賃。

2012年,很多影視內容平台都想著通過大量購買影視版權來搶市場,NetFlix另闢蹊徑,從原創內容下手,推出了第一部原創自製劇《莉莉海默》,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為了做好內容,Netflix花錢一直很豪氣。他們不會過多干涉創作過程,而是對內容質量的審核保持高標準。

就拿《魷魚遊戲》來說,單集製作成本25億韓元,第一季共9集總成本大約200億韓元,這在韓劇投資里算大手筆。

NetFlix一直堅持「以受眾為核心」,近年來它所產出的優質內容越來越多,口碑也越來越好。

有句話叫「網飛(NetFlix)出品,必屬精品」,可見NetFlix在觀眾心裡的評價和印象相當不錯。

做好了內容,自然能吸引人來看,那麼接下來要思考的便是如何留下這些人。

為了抓住觀眾,Netflix很早就把大數據算法應用到劇情設計還有剪輯思維里。

通常一部新劇播出,第一集尤其是第一集的前半段如果感覺很平淡,那麼我們繼續看下去的興趣就不大了。

Netflix深知這一點,所以他們多年前就利用大數據算法,對劇情點的設置非常精準和嚴格。特別是劇集前半段,幾乎每隔十幾分鐘就拋出一個情節點,不斷挑起觀眾往下看的興趣。

這也進一步讓Netflix的影視作品形成了節奏快、信息密度高的特點,能夠持續吸引觀眾的注意力,讓人追劇追不停。

這一點,也適用於短視頻創作者。現在全民都玩短視頻,大家都在爭流量想要更多曝光,短視頻平台也都引入了推薦算法。

我們刷短視頻,前幾秒不好看立馬就刷過去了,實在沒耐心等鋪墊。想自己的視頻讓更多人看到,我們可以和Netflix一樣,在前幾秒就設置爆點,然後後續內容適時不斷加入爆點,讓人在整個觀看過程里都能持續地獲得滿足。

除了算法之外,Netflix團隊在影視分類上也下了大功夫。一般影視劇分類都是喜劇、恐怖片、驚悚片等,但是Netflix會對每個大分類進行再次高度細化。

簡單點說,就是把一部影視作品的分類標籤細化分解成:地區、形容詞、影片類型、創作來源、時間、故事、適宜觀看人群等。

我們以《魷魚遊戲》為例,它的標籤就有「韓國」、「驚悚」、「懸疑犯罪」、「童年遊戲」、「當代」、「大逃殺」等,然後,Netflix會利用算法按照以上標籤將這部劇定向推送給對同類作品感興趣的用戶。

目前Netflix的微類型分類多達76897種。


02

新劇營銷必不可少,Netflix為了配合《魷魚遊戲》播出,做了很多有趣的宣傳。

例如,在人口流動大的韓國梨泰院地鐵站,Netflix打造了現實版的「魷魚遊戲」線下互動展,還原劇中場景,把劇中道具、人物、遊戲環節全部搬到了現場,讓粉絲打卡、沉浸式體驗、遊戲互動。

這個線下展吸引了很多人,在劇集開播前,就收穫了大量關注。

《魷魚遊戲》播出後,熱度飆升。Netflix又在巴黎開了一家《魷魚遊戲》快閃咖啡廳,僅限10月2日、3日兩天營業。

在咖啡廳里每個人都能現場玩「椪糖挑戰」,服務員身穿劇中神秘詭異的紅色制服,劇迷摳糖餅的氛圍感一下子就有了。

不過別擔心,失敗了不會被殺,成功的人則會獲得Netflix一個月免費用戶服務。聽說開業當天因為前來體驗的人實在太多,還發生了打鬥事故。

除了線下,線上的互動也是一波接一波。

Roblox是世界上最大的多人在線創作遊戲平台,Netflix在這個平台號召創作者把《魷魚遊戲》中的遊戲改編成線上遊戲,既宣傳了《魷魚遊戲》,又滿足了劇迷的線上互動熱情,還能讓這些小遊戲的創作者賺一筆錢。

另外,Netflix還在TikTok等社交媒體上發起視頻互動挑戰,大家瘋狂參與到「摳糖餅」、「一二三,木頭人「等遊戲裡,TikTok 上#SquidGame#相關話題閱讀量已達到上百億。

國內的用戶也加入其中,現在打開抖音,大家都沉迷在《魷魚遊戲》的挑戰里,就像我家二寶。


03

隨著《魷魚遊戲》成為爆款,劇中出現的衣服、鞋子、道具等也都成了爆款。

根據韓國某個電商平台的數據顯示,《魷魚遊戲》上線不到一周,早就過時的彈珠玩具銷量比上個月同期上漲了860%。

劇中角色穿的運動服銷售量也增加了188%。因為這款運動服實在太火,韓國的一個教授居然說吳京的外套是抄襲《魷魚遊戲》的,掀起巨大話題。

後來證實,吳京穿的「中國」運動服是國貨品牌梅花運動服,在1947年就有了。國內網友們笑掉大牙的同時還評論說吳京可以連夜改名叫「吳語」了。

除了亞太地區掀起帶貨風暴之外,在美國的購物網站上,糖餅套餐、同款服裝等都賣得特別好。

還記得劇里大家穿的小白鞋嗎,運動鞋品牌Vans表示,《魷魚遊戲》播出後,同款白色帆布鞋銷量激增7800%。

在我們國內的淘寶、京東等平台搜索魷魚遊戲關鍵詞,會瞬間蹦出各種周邊產品,應有盡有,銷量很不錯。

有記者走訪了很多廠家,最近廣州、深圳、杭州的工廠正忙著生產《魷魚遊戲》的周邊產品,他們接到了來自全球很多國家的訂單,其中有一個國內廠家光是外銷到其他各國的同款面罩就高達30多萬個。

Netflix自有電商平台Netflix Shop雖然晚了一步但還好趕上了。這不,官網已經上架了」魷魚遊戲「系列服飾,並且提供定製款。

《魷魚遊戲》殺瘋了的同時,我們也看到了這個全球熱門IP變現的「鈔能力」。在這場空前成功的大逃殺狂歡里,一切也是有跡可循的。

Netflix從內容質感、用戶觀看體驗、營銷推廣策略上,都是緊緊貼合用戶的需求,始終踐行著「以受眾為核心」的準則,這樣的產品運營思維也我們提供了一些可參考的價值。

不過,《魷魚遊戲》目前在口碑上兩極化比較嚴重,尤其是劇里的遊戲與同類題材作品有相似之處所以陷入了疑似抄襲的爭議,這些恰恰也是產品運營過程中常會出現的問題。

從Netflix目前給出的信息來看,《魷魚遊戲》應該還有下一季,這個全球爆款IP在未來應該如何保持人氣並且做得更好,我還是很期待看到Netflix繼續放大招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