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盈率上千倍遭質疑,Zoom強拓中國市場,要與阿里華為正面槓zoom

ai財經社 發佈 2020-03-06T10:43:49+00:00

市盈率上千倍遭質疑,Zoom強拓中國市場,要與阿里華為正面槓 視頻會議公司Zoom正在資本市場引發較大爭議。

文/吳迪

編輯/趙艷秋

本文由AI財經社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台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市盈率上千倍遭質疑,Zoom強拓中國市場,要與阿里華為正面槓

視頻會議公司Zoom正在資本市場引發較大爭議。

毫無疑問,目前全球新冠疫情增加了人們在線辦公的時長,對這家提供遠程視頻會議服務的公司而言是一個利好,其雲服務使用量獲得了顯著的提升。

統計顯示,Zoom應用下載量過去一個月較前一個月增加了90%,2020年增加的活躍用戶數量超過2019年全年。股價隨之呈暴漲趨勢,從2020年初60多美元漲到3月5日的125美元,幾近翻番。

不過,市場的爭議在於,Zoom這種「不可思議的增速」能否支撐得起其現有的高估值。摩根史坦利在一份報告中稱,Zoom目前的估值上升已經有點過頭了。高盛在之前也給出了相同的評價,「投資者的預期過頭了」。

目前,Zoom市盈率近1300倍(股價/每股收益),高得離譜。

去年營收增88%,但市盈率近1300倍遭質疑

Zoom昨天發布了超預期的第四財季財報和業績指引。財報顯示,在截至1月31日的第四財季中,Zoom營收1.883億美元,同比增長78%;整個財政總收入6.227億美元,同比增長88%。

業績指引預計調整後每股收益為10美分,營收增至2.01億美元,超過分析師此前預期的6美分和1.857億美元。

即便如此,Zoom股價在盤後仍一度大跌超10%。上一季度的好業績仍不足以證明對該股狂熱追捧的合理性。

去年擔任Zoom IPO牽頭行的摩根史坦利在一份報告中提到,Zoom當前的估值意味著,其到2022財年收入要達到19億美元左右,比現在增長2倍。言下之意,只有保持樂觀的營收增長,才能維持住現有的高估值。

不過,現實的情況可能並不如預期樂觀。

Zoom的CFO凱利·施塔克爾伯格在發布第四財季業績時表示,新冠疫情沒有給公司帶來財務影響。原因是用戶量激增,但其中很多人使用的是免費服務,不確定這些人是否會轉化成付費客戶。

而流量的激增又帶來必要的伺服器擴容,而這一「重擔」將令該公司的利潤率承壓。

成本的上升和轉化率的不確定性,以及人們對於在線視頻會議市場真實增長前景的不同看法,綜合影響了Zoom的股價變化。

遠程辦公在很多地區存在多年,各國接受度差距很大。前瞻產業研究院的研究顯示,截至2017年,美國就有超八成企業引入了遠程辦公制度,有3000萬人在家中辦公,占全美工作人口的16%-19%。

但遠程辦公在中國接受度較弱。遠程辦公在中國從2000年開始萌動,但始終不溫不火。一位業內人士最近談到,遠程辦公在中國發展近20年,仍然只是一個10億元級別的市場。而且,「在疫情之後,遠程辦公的使用量會出現斷崖式下滑,不會像現在有數以億計的用戶量。」

疫情之下的在線辦公需求,有助於推動遠程辦公市場的發展,一定程度上培養用戶使用習慣,但長期而言,在中國職場對遠程辦公的接受度較低。

一位外企研發人士曾對AI財經社表示,很多中國企業管理者甚至還不知道什麼是遠程辦公,也不知道如何去做管理。 管理者自身處於焦慮的心態,拿不准工作量分配是否合適。另外,員工在家辦公,一些管理者會認為員工什麼也沒幹。這方面,外企與國內企業管理理念有很大不同。外企本身制定的工作量是有衡量標準和計劃的,同事關係也相對扁平化,公司對員工充分信任。

而遠程辦公對職場人群的習慣也是一個不小的挑戰。據脈脈發布的一份調研報告顯示,38%的受訪職場人群認為,在家辦公會遇到和同事、客戶等溝通不暢以及開會難的現實問題。其他的現實窘境還包括:缺乏相應的辦公設備與器材支持;信息安全與商業秘密保護。

視頻會議市場將面臨上述所有挑戰。當然,目前的世界形勢對Zoom仍然有利,如Zoom CEO所言,視頻會議的使用量增加帶來長期利好,將給整體格局帶來巨大改變。

截至3月5日收盤,Zoom股價又有所回升,漲逾7%,報125美元。

由華為創辦,在中國經營活動活躍

在新冠疫情期間,Zoom在中國的經營活動非常活躍。

一位正在接洽Zoom的IT企業告訴AI財經社,Zoom正積極在中國尋找代理商。

「Zoom收費非常低廉,100人以內的年費僅在千元左右。」該人士說。他認識的一位南方房地產公司老闆,之前花了數萬元購買了遠程會議系統,在得知Zoom的價格後,深感之前的系統很不值。而另外一家IT企業之前每年花了七八千元年費租賃了一個遠程辦公系統,在得知Zoom的價格後,準備今年調轉船頭,選用Zoom。

「這對Zoom是個機會。」這位人士認為,「但對很多中小型遠程會議系統公司會造成很大的衝擊。」

Zoom成立於2011年,是由前思科工程副總裁華人Eric.Yuan率領近40位前Cicso工程師創立的。在去矽谷前,這位創始人自曝,赴美簽證被拒8次。而很少有人知道,Zoom在中國設有多個研發中心,員工占其全球員工總數的三分之一。

在競爭激烈、巨頭雲集的領域,免費,加上不錯的使用體驗,讓Zoom得以在短時間內迅速占領了一部分個人用戶的心智,也捕獲了不少中國企業的青睞。

AI財經社從Zoom用戶處得到證實,Zoom也已經取消了對2人及以上、100人以下免費會議單次40分鐘的時限。此前,Zoom每40分鐘就斷一次,你得重新登錄。這次取消限制,也為國內企業用戶對Zoom增添了好感。


有分析稱,Zoom發展如此快速的關鍵在於,其實它是採用了SaaS雲服務模式,並基於免費和便宜的策略從C端開始突破。

Zoom正在加大國內業務的開拓,Zoom給到一些中小代理商的條件是,每年要完成百萬美元的銷售。「100萬美元銷售之上的收入,雙方採用分成的方式。」上述了解情況的人士對AI財經社說。

增收將是Zoom在免費策略打開市場之後面臨的最困難挑戰。

疫情之下,國內的遠程辦公市場激起新的波瀾。包括阿里釘釘、企業微信、華為WeLink、頭條飛書在內的巨頭開始了較量。3月5日,華為心聲社區公布了任正非和WeLink團隊座談紀要。任正非稱,戰略機會窗口已經出現,「我們要撲上去,撕開它」。

Zoom能否在國內慘烈的拼殺中立足,仍待時間考驗。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