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節快樂!羽毛球場上的「半邊天」

羽毛球雜誌 發佈 2020-03-06T11:00:43+00:00

曾幾何時,女同志已然成為羽毛球場上不可或缺的廣大群體、重要力量以及靚麗呈現。手持球拍,上得場來,便開啟了勾畫羽球點線、鋪排熱烈氣氛、展現美妙圖景、享受品質生活、頤養身心健康之模式。

曾幾何時,女同志已然成為羽毛球場上不可或缺的廣大群體、重要力量以及靚麗呈現。

但凡打羽毛球的地方,甭管室內也好,露天也罷,青春年少的姑娘、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婦女和白髮蒼蒼的老大媽每每同框共舞。

她們,情趣滿滿總愛打,身為常客不缺席。手持球拍,上得場來,便開啟了勾畫羽球點線、鋪排熱烈氣氛、展現美妙圖景、享受品質生活、頤養身心健康之模式。她們,業餘選手、專業裝備、看點多多:練習發球,體會站位,磨礪基本功,一絲不苟,儀式感十足。上挑、平打、拉吊、扣殺、放網、勾對角;墊步、交叉步、蹬步、跳步……涵育技戰術素養,感悟羽毛球之道。得分贏球,擊掌叫好;出界下網,一聲惋惜;位置重疊,拍子打架人相撞,對視大笑。省內外自費參加一系列賽事,摘金奪銀。汗水淋漓,燃燒卡路里,塑造形體,應了元代詩人白樸的詩句——「潤了青春,保了天年,有了本錢」。

從「一時興趣」到「剛性需求」,從「青澀」到「硬核」,由「白頭」返「花信」。一招一式,既有女性的柔美,亦見男子之陽剛,好一派英姿勃發、炫彩紛呈、耀目賞心、高光時刻。

我打羽毛球很久了,有眾多的女性球友:年輕教師、老教授、碩士、博士、妙齡姑娘、中年婦女、退休老大媽。身份雖不同,年齡也有異,愛好皆一樣。為了業已牢駐在心頭的那份喜愛,她們必須麻溜兒圓滿地結束本職工作,操持完家務,安頓好孩子與老人。她們,踴躍加入羽毛球協會、俱樂部的訓練和比賽,參與活動雷打不動,定下目標加油奮進。她們,把打球看得非常重要,寧肯一次次地捨棄應酬,也絕不願少打一場球。她們,將方便外出打球作為家庭購車的重要原因之一,妻唱夫和。她們,利用假期與孩子一同赴北京、成都以球會友,暢敘情緣。她們,自掏腰包拜師,活到老,學到老,打到老。她們,即便是出國留學也必帶羽毛球裝備,兩手抓兩不誤,樂在其中。她們,執裁全國、省市、行業等羽毛球賽事,並將心得體會「燎原」到大學校園,開設《羽毛球裁判法》課程。她們,將滿腔情懷轉化為羽毛球球友QQ群歌和視頻相冊。她們,春夏秋冬、年復一年地裝扮著羽毛球場上奼紫嫣紅的「半邊天」……

我十分尊重她們,並告白球友:在羽毛球場上,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女同胞搭檔打個混雙。此外,我在西安、延安、北京、海南、福建、南京、桂林、蘭州以及瑞士、奧地利、越南等地,亦有一些曾經謀面卻不相識的羽毛球女選手。她們或身背羽毛球裝備,或在場館、街巷打球的矯健身影,至今依舊曆歷在目。

人從眾,聚是一團火,散為滿天星,老中青三代女性撐起了羽毛球場上絢爛奪目的「半邊天」。羽毛球場上,少了她們不美,有了她們更艷麗!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