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首唐詩看唐代女子的擇偶標準

玄林齋隨筆 發佈 2019-12-23T06:02:58+00:00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是人倫之大禮、人生之大事,不可馬虎,擇偶是嚴肅的事情。今天,拜金主義和享樂之風盛行,擇偶標準演變成唯財是重,動輒就是房子、車子、票子,還得有穩定的收入來源。說白啦,就是不願吃苦。潛力股,都敵不過眼下的土豪。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是人倫之大禮、人生之大事,不可馬虎,擇偶是嚴肅的事情。今天,拜金主義和享樂之風盛行,擇偶標準演變成唯財是重,動輒就是房子、車子、票子,還得有穩定的收入來源。說白啦,就是不願吃苦。潛力股,都敵不過眼下的土豪。

那麼,在中國封建社會最富強、最開明的唐朝,女子們的擇偶標準是什麼樣子呢?下面,小編帶大家欣賞一首唐詩,從中找找答案。這首唐詩是盛唐邊塞詩人王昌齡的七言絕句《閨怨》,全詩見下圖:

《閨怨》全詩共四句,「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這首詩從標題的意思是:一個閨中留守少婦的愁怨。開篇第一句卻用反語說,閨中少婦未曾有過相思離別之愁。接著第二句,少婦在明媚的春日,她精心裝扮之後興高采烈登上翠樓。第三、四句,少婦觸景生情,看見野外楊柳青青春意濃,真後悔讓丈夫從軍邊塞,建功封侯。

綜合全詩,這個少婦嫁給一個什麼樣的男子呢?既非達官貴人,也非大商巨賈,而是一個渴望去邊疆從軍、建功立業且目前依然在前行戰鬥的男子。用今天的眼光看,這個男子除了有一顆所謂的上進心之外,可能是一無所有。

但是呢,女子毅然嫁給這個男子。婚後呢,積極支持丈夫去實現自己建功沙場的理想。詩中「悔教夫婿覓封侯」一句,看似是在發小女人的牢騷,實則體現出其為國為家的深明大義,於牢騷中流露出自信與驕傲。這正是尚武精神濃厚的唐朝,投身行伍、建功沙場、報國榮家成為廣大國民主流價值追求的體現。

唐朝疆域遼闊、邊疆穩定,國際地位強大,萬國來朝。盛世的開闢和捍衛是無數大唐熱血男兒用犧牲換來,男兒們甘於流血犧牲、報效國家,女兒也甘於在家流淚吃苦,默默支持丈夫,這也是唐朝女子為歷史做出的貢獻吧!

今天,我們國家提倡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創新創業的初期是萬分艱苦,今天的女子在擇偶時願意找立志創業的窮小子,與他一道艱苦奮鬥、創造屬於自己的美好生活嗎?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