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的交州在哪裡,為何東吳孫權對它如此重視?

獨行客地圖帝 發佈 2020-03-14T09:28:10+00:00

孫權的性格更傾向於以「鎮」為主,交州有人不服那就打,直到打服為止。呂岱離開交州之後,交州就爆發了大規模的叛亂,孫權只好再調回呂岱平定叛亂。可呂岱因為太老了必須離開後,交州又陷入不停的叛亂之中,牽扯了孫權很大的精力。另外,交州有豐富的資源,東吳對交州的壓榨比較重,這也是交州不斷發生

南中位於蜀漢南部,面積相當於蜀漢疆域的一半,這裡有豐富的戰略資源,對蜀漢來說非常重要。不過南中經常不服蜀漢朝廷的管束,時常鬧出一些動靜出來,比如著名的南中之亂,丞相諸葛亮不得不親征討平之。實際上,作為蜀漢的「塑料盟友」東吳,其境內也有一個「南中」,這就是交州。

一、東吳的交州和蜀漢的南中

東吳的交州和蜀漢的南中其實山水相連。蜀漢的南中包括雲南省、四川省西南部、貴州省大部、緬甸東北部,東吳的交州包括廣東省大部、廣西大部、越南的北部。這兩個地方有很多共同點,首先是緯度差不多,都位於南回歸線附近。其次兩地都位於蜀漢和東吳的「城鄉結合部」,都不是兩國的經濟主體部分,但都擁有豐富的戰略資源。南中有的資源,比如耕牛、金、銀、森林,交州也有。

比如廣東位於南部沿海,土地肥沃,非常適合耕種,又兼有魚鹽之利。同時,廣東還能與東南亞甚至更遙遠的南亞、西亞、東非有海路相接,這是南中不具備的優勢。廣西的自然地理條件,若論耕地和魚鹽之利可能要略遜於廣東,但廣西勝在有天險之地,資源可能略多一些。早在秦朝末年,南海郡尉任囂就說過南海郡(廣東省東部)幅員數千里,又遠離中原,可持險立國,足為一時之雄。趙陀聽進了任囂的話,果然建立了南越國,國祚近百年。

二、孫權重視交州的原因

到了漢朝,廣東各郡和廣西各郡組合為交趾刺史部,也就是省級的交州。在唐宋以前,黃河流域是我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交州距離中原較遠,天下一統時代交州不是特別受重視。但到了三國鼎立時,情況就不一樣了。東吳原來立國於揚州,也就是長江中下游地區,包括皖南、蘇南、江西、福建、浙江等地。東吳要立國安穩,必須攻取作為揚州西大門的荊州,但孫權也沒有忘記當時相對偏僻的交州。

孫權為何重視交州?看地圖就明白了。荊州在益州(西川)以東、中原以南、揚州以西,交州以北。孫權如果拿下荊州,肯定要面對中原和益州兩大勢力對荊州的覬覦。在荊州已兩面受敵的情況下,如果交州再盯上荊州,對東吳是非常不利的。

對東吳有利的是,交州「偏遠蠻荒」,沒有形成強大的割據勢力,經濟不發達,人口也不多。占據交州的是「沒什麼侵略性」的士燮,是漢末三國時比較溫柔的軍閥,進攻不足,自守有餘。

三、東吳對交州的控制

在荊州被劉備占據的建安十五年(210年),孫權就開始布局交州了,他任命重臣步騭為交州刺史。士燮也知道孫權是惹不起的,投靠了孫權。此時的交州還不算是東吳的正式地盤,有些類似遼東公孫氏依附於曹魏。士燮死於吳黃武五年(226年),其子士徽執掌交州。孫權早把交州當成自己的地盤了,他和大臣呂岱商議,認為交州面積太大不好管理。最終的結果是中分交州,交州以東諸郡分出來設省級的廣州。孫權這招擺明了是想搶士徽手中的肥肉,士徽當然不幹了,舉兵反抗。吳國的實力強大遠在蜀漢之上,只比曹魏遜色一些,對付士徽簡直就是老鷹捉小雞。吳國很快就平定了士徽之亂,正式控制交州(含廣州)。

孫權意識到交州和蜀漢南中的相似性,為了穩住交州,最好的辦法就是派重臣守交州。呂岱坐鎮交州,相當於蜀漢重臣李恢任庲降都督坐鎮南中,「鎮撫夷越」。呂岱坐鎮交州十二年,確實把交州治理得非常好,成為東吳相對穩固的大後方。對東吳來說,交州穩則荊州穩,荊州穩則江東穩。交州和南中有一點不同,諸葛亮對南中以撫為主,「南人不復反矣。」孫權的性格更傾向於以「鎮」為主,交州有人不服那就打,直到打服為止。

呂岱離開交州之後,交州就爆發了大規模的叛亂,孫權只好再調回呂岱平定叛亂。可呂岱因為太老了必須離開後,交州又陷入不停的叛亂之中,牽扯了孫權很大的精力。另外,交州有豐富的資源,東吳對交州的壓榨比較重,這也是交州不斷發生動盪的原因。不過整體上來說,交州的叛亂還不足以影響東吳對交州的全面控制。蜀漢已與東吳聯盟,不可能介入交州之亂,交州沒有外援,孫權對付交州就相對比較容易了。


等到西晉(名義上為曹魏)滅掉蜀漢後,交州直接暴露在晉軍面前。交州曾被西晉占領過,又被東吳奪了回來。東吳後期的名將陶璜坐鎮交州,直到東吳末帝孫皓「一片降幡出石頭」,陶璜都沒有投降。還是晉武帝司馬炎逼迫孫皓寫信給陶璜勸降,交州這才入晉。

更多歷史地理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地圖帝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