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召河大草原上騎馬射箭

潛意識lv 發佈 2020-04-06T17:10:29+00:00

召河大草原是內蒙最早開闢的草原旅遊點,祭敖包是草原旅遊的第一個活動,之後蒙古族男子的三技摔跤、射箭、賽馬是必不可少的,還有套馬、騎馬等具有草原特色的活動也是必看的項目,機會難得,我都要看看。

召河大草原是內蒙最早開闢的草原旅遊點,祭敖包是草原旅遊的第一個活動,之後蒙古族男子的三技摔跤、射箭、賽馬是必不可少的,還有套馬、騎馬等具有草原特色的活動也是必看的項目,機會難得,我都要看看。

首先走到摔跤場就看見有好幾個五大三粗的大漢光著膀子,脖子上佩戴著一個叫江嘎的五顏六色的布條項圈,下身穿著肥大的白褲子,外面再套一條繡有各種動物和花卉圖案的套褲,腰間繫著一條紅、藍、黃三色綢子做的圍裙,腳登馬靴,兩兩相對在一塊沙泥地上比劃著。摔跤蒙語叫搏克,這個活動最能顯示男子漢的精神氣,只要是男的都可以參加,我們同行中就有長得壯實的男同胞躍躍欲試,問我有興趣沒有。我知道自己的身胚,覺得大腿還沒有人家的手杆粗,首先就有重心不穩的先天不足,也許剛上場和對方對晃時就有可能先把自己晃倒了。這個博克活動我只能當觀眾。

其實我少時在老家也學過摔跤,我記得摔跤中有個絕招是絆腳也稱別腿,有一次在放學回家的路上我和一個耍得好的小夥伴就交流過摔跤中絆腳的應用心得,當時一時興起居然就在大街上比試了起來,他雖然沒有我長得高,但比我壯實多了,站在那裡就像頭小牛牯,我一上來抱著他就用絆腳的招式別他的腿,那知道人家絲紋不動倒是把自己別倒了,後腦勺磕在石頭上起了一個大包。旁邊一個比我還矮小的同學不服氣,說他學過武功,也要來比試比試,於是就紮起馬步拉開了架勢,我那個小夥伴上去就當頭一拳,那個矮小的同學舉拳迎擊沒擋住,被砸在鼻子上出了血,這情景把我們都嚇慌了。那個流了鼻血的同學倒也不在意,安慰我們說出點血不怕的,要學武功那有不受點傷的,我們這才安靜了下來。從此我得出一個結論,如果沒有一個強壯的身板,無論什麼精湛的技藝都是零。也罷,還是去看看射箭吧。

來到射箭場早有愛好射箭的同行在射箭,只聽見「嗖」的一聲那箭就像流星趕月般向箭垛奔去,可惜射歪了,同行一臉沮喪。他見我到來就邀我也試試,這個活動倒也還可以試試,我信心滿滿的把弓箭接了過來,但覺得這張弓挺沉的。

在古代,名將一般都是神箭手,古書上常有能力開千鈞的戰將,據說東漢名將伏波將軍馬援就有這樣的神力,他在桂林伏波山下一箭就將對面的山射穿了一個洞,那座山就成了穿山,現在是桂林的風景名勝。為了紀念馬援將軍的神勇,伏波山公園的門前立有他騎在馬上射箭的雕像。

我也可以說是一名「老弓箭手」了,小時在鄉下老家沒有什麼好耍的,射箭倒是一個玩法,那時窮得叮噹響,弓、箭都是自己製作,老家那裡滿山遍野的竹子就是做弓箭的絕好材料,竹片做弓麻繩作弦,綁住竹片的兩頭往中間用力一拉,竹片就彎成了一個弧形,一張弓就製成了。剛開始的時候大家都站在村子的空曠處或者谷坪上比誰的箭射的高或遠,當然只有臂力大才能得第一,後來又比誰射的准,先是在牆上畫個圓圈作靶子,後來就不限於此了,如能把菜園裡的瓜果,樹上的柚子、柑橘之類的射落下來肯定會贏得大家的喝彩,後來居然連雞鴨都成了靶子,以致大人一看見我們這些小屁孩拿著弓箭在村邊溜達就會毫不留情的予以收繳。從那時到現在算來也有二三十年了吧。

據說目前的射箭運動分為蒙古射法和地中海射法,我搞不懂這些,反正都是射箭,能把箭射出去,而且把箭射准,應該就是一個好箭手。我信步走上箭道,根據目測靶垛距離好像不到一百米,挽了挽衣袖像小時射箭一樣屏住氣息奮力拉弓,一鬆手,那支箭「噗」的一下就彈了出去,箭居然未射在靶垛上,這讓我很有些掛不住臉。看來這些活動都不是我的擅長。

不遠處就是賽馬場,這時正在表演騎術,只見騎在馬上的勇士忽而站立在狂奔的馬背上、忽而藏在馬肚下再翻身上馬,然後又左右側身往下探,須臾間拔起插在地上的旗子,仿佛胯下坐的不是一匹狂奔的馬而是一張辦公室里不會移動的凳子,這個讓人眼花繚亂的騎術就像耍雜技一般,但我知道這是草原上遊牧民族人人都具有的騎馬本領。不久開始了賽馬,參加表演的牧民們已經騎著馬在賽道上各就各位,仔細一看,他們就是那些騎著馬到車前來迎接過我們的小伙子,這時發令槍一響,那些早已等得不耐煩的馬就像一股決口的洪流狂奔而去,馬蹄踏甩出的泥沙像雨點般四處灑落。為什麼成吉思汗統帥下的蒙古騎兵能橫掃亞歐大陸?看看這些狂奔的烈馬就明白了,如果以成千上萬的騎兵集團衝鋒,再加上射出像雨點般的利箭,以古代的條件恐怕一切阻攔都會在排山倒海似的馬蹄踐踏下成為齏粉。

看完賽馬我又去看套馬,也就是在狂奔的馬群中套住你想要的馬,這個不但有難度而且有危險,試想平時我們抓一隻放養的雞都費勁,何況是一匹奔跑的馬。為我們表演的居然是一個女牧民,第一次拋繩沒成功,第二次馬是套住了,但那是一匹烈馬,最後連套馬索都被它掙走了,第三次她套繩一拋就將一匹棗紅色的馬從奔跑的馬群中套了出來,這匹被套住的棗紅馬不甘就擒,又跳又跑的差一點把套馬人從馬上拉扯下來,幸好旁邊還有一個助手幫助才將這匹馬制服。

我以前畫過馬,在小學當老師時還教過學生畫馬,但我的老家沒有馬,畫的馬都是照畫本臨摹的,馬在我的印象里是一個稀奇的物種。後來進了城才真正見過活蹦亂跳的馬,而且還看見有人騎馬走在路上,那「嗒、嗒、嗒」的馬蹄聲至今仍清晰的記得,那時就很想體驗一下騎馬的感受。現在來到了草原上,滿眼裡都是馬兒跑,如果不去騎一騎馬一了心愿,能說你來過草原嗎?

這裡有專供遊客騎乘的馬,有牧民為騎馬人提供安全保護,大可放心騎上去,但真正一騎上馬背就覺得套在腳上的馬鐙總是晃悠悠的控制不住,老想用兩腿夾緊馬肚來穩住,但牧民說過馬的行走速度是靠人腿夾它的肚子鬆緊程度來決定的,夾得越緊馬就會走得越快,因此我雖然坐不穩但也不敢夾馬肚。我之前本想像古代威風凜凜的大將軍一樣騎著馬在草原上盡情馳騁一番,但現在連坐都坐不穩,還時刻擔心從馬上掉下來,哪還有這個雄心。真是葉公好龍的心態。

旁邊拉著韁繩的牧民看出了我的心理狀態,安慰我說這是一匹馴得很溫順的馬,我知道這些馬既然能給遊客騎,而且有牧民在一旁保護,擔心被摔是多餘的。由於我小時候騎牛被摔過,雖然沒有受大傷,但也摔得很痛,那個記憶很深刻,因此心裡就一直留有陰影。不過我還是在牧民的護衛和鼓勵下硬著頭皮、提心弔膽地騎行了二、三十米後以擺拍的姿勢照了像就急急的下了馬鞍,兒子也在我和牧民的扶持保護下照樣表演了一番。不過總算了卻了一番騎馬的心愿。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