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北伐明知軍隊實力懸殊,卻迎難而上,沒想過滅亡嗎?

大觀古今 發佈 2020-01-11T12:39:29+00:00

雖然這一過程進展的不是很順利,諸葛亮是一個自信心強烈的人,失敗了之後可以重新再來,如此來回折騰了六次,最終還是失敗了。

諸葛亮北伐曹軍,是一場由弱者主動向強者發起進攻的戰爭。雖然這一過程進展的不是很順利,諸葛亮是一個自信心強烈的人,失敗了之後可以重新再來,如此來回折騰了六次,最終還是失敗了。有人說,諸葛亮這明顯是自取滅亡,明明知道曹魏有40萬軍隊,而蜀漢只有9萬,光從表面上僅就能看出差距,怎麼會成功呢?

我們相信以諸葛亮的智慧,不會不知道蜀漢的實力弱小,想要北伐成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諸葛亮卻仍然選擇這樣做了,他是真不知道這樣會給蜀漢帶來什麼後果嗎?事實上他當然知道,而且是一清二楚,那為何他偏要不顧一切的選擇北伐呢?

諸葛亮的高度自信。對於曹魏與蜀漢之間的實力差距,諸葛亮肯定是清楚的很,但是他卻敢於主動挑釁曹魏,就是源於他強大的自信心。


畢竟以弱勝強歷史上也沒少發生過,比如當年彭城之戰劉邦聯軍總共56萬,但是項羽只有3萬人馬,可是最終的結果我們都知道,兵力眾多的劉邦敗得丟盔棄甲,項羽卻以3萬人獲勝了。所以說,打仗有時候並不是兵力多就一定能贏,相反實力弱的不一定沒有贏的希望。而向來自詡為管仲樂毅的諸葛亮,當然覺得自己的才能不一般,有可能通過自己的智慧以弱勝強,打敗實力強大的曹魏,只是不巧遇上了旗鼓相當的勁敵司馬懿。

將北伐失敗的原因歸於諸葛亮的用兵能力,或者根據北伐失敗的結果來懷疑諸葛亮的用兵能力,這都是片面的。因為它忽略了客觀形勢,誇大了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而且我們甚至可以說,這些書生是軍事盲,他們完全沒有認識到諸葛亮的真實目的——北伐不是為了討滅曹魏,而是為了保存蜀漢。


孔明先後五次北伐,能動搖蜀國國力的只有第一次與第五次北伐,但是第一次北伐,蜀軍除了在街亭略損兵馬外,其他情況並沒有損傷。至於第五次北伐,蜀軍的最大損失就是孔明的去世,但孔明七年五次北伐終究難成大功,在那樣一個混亂年代,任何事件都有可能影響歷史走向,更何況是孔明這麼大的變量。

從當時戰爭的裝狀況來講,想要速戰速決,蜀軍尚且可以勉強支持,只是,曹魏之流仲達也很聰明,採用防守進攻方式,長時間的打持久戰,蜀軍就支持不住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