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歐篇:法國為什麼叫法蘭西第五共和國?

陸一說歷史 發佈 2020-03-04T15:39:08+00:00

同時,兩屆世界盃冠軍的足球隊、五大常任理事國以及不定時爆出的社會新聞,也讓男同胞們對法國有著濃厚的興趣。

原創作品,轉載請註明來源


法國是全球女性的夢想之地。

繁華的香榭麗舍大街,法式風情的街道,數不盡的奢侈品,每一個律動都充滿浪漫的味道。

同時,兩屆世界盃冠軍的足球隊、五大常任理事國以及不定時爆出的社會新聞,也讓男同胞們對法國有著濃厚的興趣。

而我們所見到的這些,都是法蘭西第五共和國。

那麼第一共和國到第四共和國又在哪裡呢?


法國是一個有「優良革命」傳統的國家,自1789年法國大革命開始;

(中學課本上的「攻占巴士底獄」便是法國大革命的起點)

法國群眾一波又一波的革命為歐洲民主進步提供了模板。

從1789年到1958年,這不到二百年的時間裡,法國居然換過十餘次政治實體,我們簡稱「五共和兩帝國」

公元1792年9月22日(法蘭西第一共和國)

作為法國大革命的直接結果,國民公投通過廢除君主制的議案,宣布成立法蘭西共和國,史稱「法蘭西第一共和國」。

可惜,因為大革命的不徹底性,政局並不穩定,在12年中居然有五個政治派別輪流執政。

在1804年,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正式破產。

不過,第一共和國期間發生了一件大事:1793年,前任法國國王路易十六被推上斷頭台,「光榮」地成為唯一被處決的法國國王。


1804年5月18日(法蘭西第一帝國)

在這一天,《共和十二年憲法》頒布,宣布法國為法蘭西帝國,拿破崙加冕為法國皇帝。

拿破崙是獨裁者不假,但他不是破壞法國革命的獨裁者,相反,他讓法國取得了自身配不上的榮耀。

(這點我在人物篇仔細聊)

當時,第一共和國內亂,外部「第二次反法聯盟」已經形成,整個法國處於內憂外患的處境。

拿破崙率領法國人,從「第二次反法聯盟」一直打到「第六次反法聯盟」,以一國之力打遍歐洲無敵手;在鼎盛時期,法國占領了半個歐洲。

1815年6月22日,拿破崙在滑鐵盧戰役中失敗,隨後被流放至聖赫倫那島,並在那裡壽終正寢。

法蘭西第一帝國正式覆滅。

公元1848年11月4日(法蘭西第二共和國)

拿破崙流放後,法國經歷了短暫的波旁王朝復辟和七月王朝。

1848年二月,法國又爆發革命,推翻了七月王朝的統治,史稱「二月革命」。

法蘭西第二共和國只存在了四年,是法國歷史上存在時間最短的政體。

這裡有一個趣事:

第二共和國的總統是法國第一位普選總統,而一人一票選出來的總統居然是拿破崙的侄子夏爾-路易-拿破崙·波拿巴(拿破崙三世)

公元1852年12月2日(法蘭西第二帝國)

拿破崙三世當了四年第二共和國總統後,繼承了他伯伯的光榮傳統,直接廢除共和國,重新建立了君主制政權。

法西蘭第二帝國也是法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君主專制政權。

1870年,普法戰爭中,拿破崙三世兵敗被俘,法蘭西第二帝國覆滅。

這裡還有一個趣事:

法蘭西第二帝國恢復君主制居然也是人民投票產生的,大多數民眾都支持恢復帝國。

不得不說,拿破崙家族在法國人心中地位真是高。


公元1870年9月4日(法蘭西第三共和國)

拿破崙三世兵敗後,「巴黎革命」爆發推翻了法蘭西第二帝國,並成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

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是近200年法國歷史中,延續時間最長的政體,共存在了70年。

1940年,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法國戰敗。

在德國的扶持下,貝當成立了維希傀儡政府。雖然維希政府成了納粹的爪牙,但也一定程度上保護了法國的領土和民眾。

雖然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因輕易被德國打敗而飽受詬病,但在其存續的70年里,法國社會較為穩定,海外殖民地擴張,作為一戰戰勝國,國際地位穩步提升。

公元1946年10月(法蘭西第四共和國)

法國光復後,全體公民公決,決定摒棄第三共和國,成立新的共和國。

偉大的戴高樂將軍被選舉為臨時政府總理,但後因政見不同,戴高樂下野雲遊世界去了。

第四共和國是一個多黨制和議會制的政體,以極其不穩定著稱,在12年里換過22屆內閣。

在期間,法國前殖民地的獨立運動不斷爆發,不穩定的法國議會無力穩定局面。

1958年,戴高樂將軍重新出山,制定了新的憲法,法蘭西第四共和國結束。


公元1958年(法蘭西第五共和國)

戴高樂將軍上台,摒棄了第四共和國不穩定的政治結構,建立了類似於美國的半總統制政治體制,大大地增加了政局的穩定性。

法蘭西第五共和國也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法國。

至於有沒有法蘭西第六共和國,誰也不敢斷言。不過「黃背心」最近鬧得挺凶的,革命畢竟是法國的優良傳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