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決定廢掉太子,卻發現他身旁有4個老頭,悲嘆:戚夫人死定了

陶陶讀歷史 發佈 2020-03-14T20:09:40+00:00

然而對於自己的繼承人,劉邦可謂是一萬個不滿意。首先,劉盈為人柔弱,劉邦常說他「不類己」,也就是不像自己。

讀史可以知今。今天,筆者繼續為大家講解司馬光的曠世史學巨著——《資治通鑑》。

漢高祖劉邦為了保護戚夫人,曾想廢掉剛毅兇狠的呂后以及他的兒子劉盈。然而當他在一場酒宴上看到失個老頭後,卻改變了主意,甚至暗示:「戚夫人已經死定了」。


漢高祖五年(前202年)二月,剛剛在垓下擊敗項羽的劉邦在定陶即位,而他的嫡長子——劉盈也隨即成為皇太子。然而對於自己的繼承人,劉邦可謂是一萬個不滿意。

首先,劉盈為人柔弱,劉邦常說他「不類己」,也就是不像自己。他非常擔心,劉盈守不住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另一方面,劉邦在呂后被項羽囚禁期間,已經移情別戀,喜歡上了更年輕,且善歌舞的戚夫人。正所謂「子以母貴」,她的幼子劉如意也因此得寵。在劉邦看來,劉如意聰明伶俐,和自己很像。

綜合這兩點,劉邦便有了易儲的想法。當然,柔弱的劉盈非常好對付,但他的母親——呂后可不好對付。根據史料記載,呂后在劉邦打天下的過程中,可是立下不少功勞的。而她的呂氏宗族,隨劉邦南征北戰,為天下的統一起到了極大的作用。特別是呂后的大哥呂澤,其功勳完全足夠封王。



不過為了自己寵愛的情婦和兒子,劉邦也顧不得那麼多了。高祖九年(公元前198)春正月,劉邦向群臣們提出,太子劉盈太過仁弱,不適合作為天下之主,因此希望將他廢掉。然而出乎劉邦意料的是,群臣們對於劉邦的提案均表現出極大的反感。

其中患有口吃的御史大夫周昌,更是激動地說:

「臣期期不敢奉詔!」

劉邦見群臣們如此不配合,也只好作罷。當時,呂后在屏風後旁聽了這次易儲會議,嚇出了一身冷汗。會議結束後,呂后甚至親自向周昌下跪,用以感謝他的仗義執言。

但對於劉邦來說,這次失敗只是暫時的,只要他一再向群臣們提出易儲,就不信他們不聽從。但到了高帝十二年,劉邦才又一次提出易儲。這是因為劉邦在親征英布的戰鬥中中了一箭,早已年過六旬的他,身體十分不好,隨時有可能龍馭賓天。若不改立劉如意為太子,強悍的呂后必然當政,到時候戚夫人母子只能吃不了兜著走。



這一次,劉邦是鐵了心地要廢掉劉盈,於是他再一次召開了御前會議。會議上,群臣們對於劉邦的提案,再次表現出了極大的牴觸情緒。甚至連一向喜歡見風使舵的叔孫通,都不住地叩頭死諫:

「秦以不蚤定扶蘇,令趙高得以詐立胡亥,自使滅祀,此陛下所親見。今太子仁孝,天下皆聞之;呂后與陛下攻苦食啖,其可背哉!陛下必欲廢適而立少,臣原先伏誅,以頸血污地。」

叔孫通的發言是非常有說服力。秦朝為何會早亡?還不是因為秦始皇遲遲不立扶蘇為太子,讓趙高、胡亥鑽了空子,最終導致大秦滅亡。如今太子仁孝,從無過錯,而呂后是與劉邦一起打天下的功臣,怎麼能說拋棄就拋棄呢?

劉邦見群臣的反對如此激烈,於是決定將易儲之事再緩緩。於是他和顏悅色地對叔孫通說:「我只是說著玩玩,別當真!」然而劉邦卻並沒有真的因此而放棄。畢竟自己隨時可能死亡,到時候戚夫人母子就沒人能保護了。



然而在一次酒宴上,劉邦卻改變了自己的看法。因此他發現太子劉盈身邊,站了4個鬚髮皆白的老頭。而這四人,正是自己屢招不至的隱士——商山四皓。

原來,呂后見劉邦正在極力推動易儲之事,感到心急如焚,卻不知如何是好。於是有人勸說呂后:「為今之計,只有找留侯張良幫忙,否則太子就廢定了」。

然而找張良幫忙,又談何容易?原來,天下統一後,張良便把自己關在家中,謝絕賓客,每天辟穀修道,不問世事。想讓張良出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過呂后也知道,只要將張良拉攏到自己一邊,易儲之事恐怕就只能作廢。這是因為張良是劉邦的鐵桿親信,只要是張良說的話,劉邦就一定會聽。

一次,張良難得上朝,而呂后的哥哥呂澤在張良回家的路上,強行將他劫持,並懇求道:

「君侯是陛下謀臣,如今陛下要換太子,你還能高枕無憂嗎?」



對此,張良搖搖頭說:

「陛下之前之所以肯聽從我的計謀,是因為天下未定;如今海內已然一統,情形自然大不相同。更何況現在是皇上出於偏愛想要更換太子,這是人家骨肉之間的事情,我一個外人是插不上話的!就算有100個張良,又何濟於事呢?」

張良不肯幫忙,呂澤卻不肯氣餒,並一再地向張良懇求解決的辦法。最終,張良嘆了口氣道:

「現在有一個辦法。如今天下有四位賢者,被稱為商山四皓。陛下曾屢次招募他們,而商山四皓卻因為陛下愛罵人的毛病而不肯前來。如今我們只要需要讓太子親自寫信,卑辭安車,以最高禮節將他們迎進東宮,招募以為太子的門客。只要陛下見到他們,太子的位置肯定能穩固!」

得到了張良的指點,呂后和劉盈趕緊給商山四皓寫了一封極為謙卑的信,果然將商山四皓——東園公唐秉、夏黃公崔廣、綺里季吳實、甪里先生周術招致於麾下。



一次酒宴上,劉邦發現太子劉盈身邊,跟隨著四個鬚髮皆白、衣冠甚偉的老頭。於是劉邦好奇地將四位老者叫到身邊:「你們是誰?」

對方回答:「我們是商山四皓!」對此劉邦感到十分驚訝:「當年我曾招募過你們,你們卻躲在山裡不肯出來,如今卻為何出山服侍我兒子呢?」

商山四皓回應:

「陛下輕士善罵,臣等義不受辱,故恐而亡匿。竊聞太子為人仁孝,恭敬愛士,天下莫不延頸欲為太子死者,故臣等來耳。」



聽了商山四皓的話,劉邦的精神徹底垮了,他強打精神勉勵四人:

「煩公幸卒調護太子!」

從此時起,劉邦徹底打消了廢易太子的念想。不僅如此,他還流著眼淚對戚夫人說:

「我想改易儲君,但是太子羽翼已成,已經動不了了。未來,你只能由呂后任意擺布了!」

實際上,劉邦這番話就是告訴戚夫人,你的命,我已經保不住了!隨後,劉邦淒涼地說:「我唱首楚歌,你為我跳一段楚舞吧!」



隨後,劉邦慨然而唱:

「鴻鵠高飛,一舉千里。羽翮已就,橫絕四海。橫絕四海,當可柰何!雖有矰繳,尚安所施!」

唱完這首《鴻鵠歌》,戚夫人潸然而淚下。因為她知道,劉邦一死,便再也沒有能夠保護自己的人了。

對於劉邦來說,商山四皓的分量為何如此之重呢?難道張良、樊噲、叔孫通等功臣的建言,還比不上四個八旬老頭?

這是因為呂后和太子之所以會招納商山四皓,絕非出於他們自己的主意,他們的謀主乃是隱居於幕後的張良。在以往,即使所有人都反對自己,張良仍會站在自己一邊。在易儲問題上,張良不置可否,地位超然。因此劉邦對於張良,是存有幻想的。



然而商山四皓的出現,即意味著張良已經從幕後走向台前,親自為太子搖旗助威。可以說在易儲問題上,劉邦就是個孤家寡人。試問如果沒有群臣的支持,劉如意能坐穩太子之位嗎?

張良之所以找來商山四皓,而不是自己親自勸說劉邦。是因為劉邦已經被愛沖昏了頭腦,不是口舌之利就可勸服的。所以必須下一劑猛藥,用行動來表明自己的意圖。最終,劉邦在張良的攻心計前屈服了。

不久後,他將張良任命為太子太傅,將叔孫通任命為太子少傅。潛台詞是:「張良,請看護好我的兒子吧!」



當然商山四皓的出現,也證明了太子的實力。在劉邦心中,劉盈是個過分柔弱之人,不堪當天下之主。而如今他招納了商山四皓,說明他確實具有非凡的號召力。就如漢高祖《手敕太子》一文所說:

「群臣咸稱汝友四皓,吾所不能致,而為汝來,為可任大事也。今定汝為嗣。」

然而有人得意,有人就會哭。劉邦死後,戚夫人和劉如意便成為呂后刀板下的肉。劉如意慘遭毒殺,而戚夫人則被製成慘無人道的「人彘」。

可以說,戚夫人母子的悲劇,都是劉邦以「愛」的名義一手促成的。劉邦只看到個人情愛,卻忘了大局,也忘了呂后對於國家的巨大貢獻。正是這個失察,讓戚夫人母子成為呂后仇恨的焦點。而戚夫人也太不自重,除了仰仗劉邦,卻沒有自己拿出一點兒主意。

看歷史,就是吸取經驗,總結教訓。而戚夫人的悲劇,是值得我們讀一讀的。而在所有史書中,《資治通鑑》可以多讀讀。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也要吸取前人的經驗,教訓。畢竟在所有史書中,《資治通鑑》幾乎是一本,能夠讓人各方面素質都全面提升的書,看完等於多活了1300年。

但是對於普通大眾來說,閱讀文言文還是比較吃力的。因此,陶陶向大家推薦一套好書——《白話資治通鑑》。

這套書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由台灣大學國文教授、博士生導師黃錦鋐領銜主持,集中台灣多家院校27位教授、學者,歷時3年,合譯而成。

因為編纂此書的學者本都是國學大家,因此這套書絕不是現在市面上,那些粗製濫造、攜帶私貨的資治通鑑。而是尊重原文,逐字逐譯,不多增一個字,以求貼近、還原《資治通鑑》本義。不以「現代眼光」作解,更不平添枝葉。


做為歷史愛好者,入手這一套非常划算,因為這一套在頭條做活動,一套十大本,原價498,現在頭條讀者只要208,可以說是很超值了。

對於這本書,只要能夠讀一遍,就能有巨大的收穫。因此陶陶建議大家,趕緊買這套書,多讀幾遍,長長見識,學學權謀。大家可以點下面的連結購買。之前的1.3萬本賣完了,現在又新進一批,數量不多,就快沒庫存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