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 牛奶里的這些秘密,你必須要知道

貴州時事報道 發佈 2020-03-14T00:22:03+00:00

又到一年"3.15",消費者權益問題再次成為公眾的焦點話題。在今年"3.15"來臨之際,通過國內多位乳業專家講解,揭開了隱藏在牛奶里的秘密。

又到一年"3.15",消費者權益問題再次成為公眾的焦點話題。雖說消費者的知情權不容侵犯,但市面上琳琅滿目的牛奶往往讓消費者無從選擇。選牛奶到底有什麼門道?消費者喝什麼牛奶好?這裡面,一些鮮為人知的常識會顛覆消費者的習慣認知。在今年"3.15"來臨之際,通過國內多位乳業專家講解,揭開了隱藏在牛奶里的秘密。乳業專家說,消費者選擇牛奶確實需要火眼金睛,判斷牛奶好不好,主要看三點區別。

一看冷和熱——牛奶品質的分水嶺

目前市場上的液態奶,儘管名目繁多,但主要是兩大類,一類是巴氏鮮奶,一類是常溫奶。前者需要低溫冷藏,保質期很短;後者在常溫狀態下保質期很長。

那麼,到底是巴氏鮮奶好,還是常溫奶好?乳業專家說,一冷一熱,其實可以看做是牛奶品質的分界嶺。無論從加工工藝優劣、保質期長短,還是從奶源品質看,巴氏鮮奶明顯更加優質,是消費者更好地選擇。

巴氏鮮奶採用低溫殺菌工藝,要求有就近的優質奶源。由於最大限度保存了牛奶中的活性營養,巴氏鮮奶非常"嬌氣",從配送起需全程低溫冷藏,保質期一般在10天以內。而常溫奶,則採取了超高溫滅菌的方法,保質期往往長達數月甚至半年以上。雖然攜帶方便,卻以犧牲活性營養為代價。

在乳業界,有一種共識是:常溫奶解決的是"有奶喝"的問題,而巴氏鮮奶讓中國人實現了"喝好奶"的夢想。所以,低溫冷藏、保質期很短、對奶源質量很苛刻的巴氏鮮奶,一定是消費者的首選。

西南民族大學畜牧系教原研室主任、中國奶協創始人之一的魏榮祿教授,曾經形象地把巴氏鮮奶比作新鮮水果,把常溫奶比作水果罐頭。他說,從新鮮和營養的角度看,巴氏鮮奶要高於常溫奶,有條件的情況下,消費者一定要優先選擇巴氏鮮奶。

二看"活"和"死"——選牛奶千萬要睜大眼睛

可能很多人會疑惑,牛奶怎麼也有死活之分?沒錯,這裡面學問大著呢。什麼是"活"牛奶?當然是巴氏鮮奶。消費者在選擇牛奶的時候,千萬要睜大眼睛看看。

中國奶業協會乳品委員會副主任顧佳升說,從科學角度來看,人類喝牛奶絕不僅僅是簡單地為了溫飽,獲取牛奶中的生物活性物質才是更重要的目的。牛奶中含有其他食物資源所沒有的酪蛋白、乳清蛋白、免疫球蛋白、乳鐵蛋白等數百種生物活性物質。這些生物活性物質是牛奶中的精華成分,具有抵抗入侵細菌等致病原、激活體內免疫反應、維護機體健康等重要作用。

但是,由於生物活性物質很嬌嫩,如果像常溫奶一樣採用超高溫滅菌,牛奶中的生物活性物質就損失殆盡,這樣的牛奶,其實也就成了"死"牛奶了。只有低溫殺菌的巴氏鮮奶,才能最大限度地保存牛奶中的生物活性物質。

"實驗證明,巴氏鮮奶的乳鐵蛋白是常溫奶的1800倍。"這也是台灣乳業協會理事長施宗雄博士多次呼籲消費者選擇巴氏鮮奶的原因所在。

目前,世界上90%的國家都是以巴氏鮮奶為主,只有巴氏鮮奶最接近於生鮮牛奶,是液態奶中當之無愧的高端奶,喝這樣的"活"牛奶,才能實現人類喝奶的真正價值。

巴氏鮮奶和常溫奶,孰優孰劣?相信消費者不難做出判斷。

三看國標和歐標——"硬核"乳企就是不一樣

其消費者選擇牛奶,還要看奶源質量。

其實牛奶好不好,很重要的一點,在於奶源的優劣。離開了優質奶源,所謂的好牛奶就成了水中月、鏡中花。而奶源質量,只要看原奶的三個指標:菌落總數、蛋白含量、脂肪含量。

目前國內實施的生乳國家標準制定於2010年,是乳企在生乳標準上的門檻。

在貴州省,有一家"硬核"乳企——貴州好一多乳業股份有限公司,推出了比肩歐盟的企業標準,讓貴州乳業在全國人民面前大大長了一回臉。

按魏榮祿的話來說,在生鮮奶標準上,好一多已經遠超國家標準,達到甚至超過了歐盟標準。

好消息是,國家層面已經開始推動生乳標準的修訂。這意味著,奶源質量將越來越受到重視。

進口奶牛,歐盟品質,以"領鮮每一天"為己任的好一多乳業,在特殊時期火速上線的掃碼訂鮮奶活動再次刷新行業高度。

24小時從牧場到餐桌,好一多乳業讓消費者實現了"當天鮮奶、當天喝"。通過線上訂奶,貴州百姓足不出戶就能喝到當天的好鮮奶,這何嘗不是一件幸福且美好的事?

(貴陽日報融媒體 田堅)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