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鏡頭出現霉變怎麼辦?

鴻儒隨筆 發佈 2020-03-04T07:12:43+00:00

同時也在我至今還任版主的攝影專業網站上發過圖文,目的是和大家共同交流。我前邊已經說過,就再囉嗦一次,能有專業人幫你解決是最好不過。



攝影鏡頭長霉斑、霉絲的現象,估計很多攝影愛好者都遭遇過。其實有關這個話題,我大概在6年多前就已經DIY實踐過。同時也在我至今還任版主的攝影專業網站上發過圖文,目的是和大家共同交流。

德系的諸如LEICA等相對會好一些,日系的老頭就有點嚴重。當然主因是和用戶保存不善有關係,但廠家在鍍膜處理、設計上是否有先天不足?沒有根據也不好說。我手上的鏡頭基本都是日系頭出現霉斑,但德產的LEICA、ZISS、福倫達,後二者指的是早期的真正的德國產,並非品牌歸日本廠家後新品。

2012年冬天,那年冬天煙臺的氣候極為異常,潮濕嚴重到牆壁都發霉。就不用說相機鏡頭了,因為我的「破爛」有點多,沒有辦法用乾燥箱,很多鏡頭開始長霉絲,尤其是CANON的幾隻頭比較嚴重,當然其他的也不例外。

儘管大家都說長霉對畫質,對比度等等有影響,甚至有人說長霉的鏡頭基本就廢了,果真會如此嗎?當時我想通過清理前後的實際拍攝,來讓大家看看影響究竟有多大。結論是,如果不在光軸正中,尚可,否則必須清理。實際上,我的目的是為了實踐自己動手清理霉斑。不過無心插柳,由於有幾隻頭膠合的後組鏡片,霉絲處於膠合部無法清理乾淨,從拍出的照片看,還真沒有影響到畫質。

當時論壇上的中大畫幅論壇KELL版主就說:

「O版、、不用著急、、其實這些霉斑、有氣生菌絲、也有厭氧菌(膠合層),不是十分嚴重的大面積的話、不是在苛刻的光線和檢測條件下、一般肉眼非常難以觀察出因黴菌而引起的明顯片子問題。我有隻尼康1000mmf11的折返、鋁膜上10mm以上的菌斑有4個之多、一直也沒清洗、使用起來也沒有發現啥問題。等那天翻出圖片傳上來。。也就是說、鏡頭上有些小的劃痕、脫膜、等小毛病等,不礙事兒。。。雖然理論上講有損失、、但我們的眼睛能否分辨出來就是另回事了。」

確實如他所說,但凡事一旦心中長草,不拔掉,總是於心難忍。

我一開始拆的就是CANON EF100-300F5.6,霉絲非常嚴重。實拍表明,由於前組鏡片霉絲位於光軸上,對成像影響非常嚴重。但,當清理以後,後組鏡片因位於膠合層中,無法清理,不過,從整體畫質改善看還是不錯。但也驗證了後組的霉絲影響,沒有網上有人說的那麼嚴重。

以下是清理後帶出去試驗拍:



防疫期間,閒暇之餘,就翻出自己手上的各種器材,歸類整理。

昨天早上收拾MINOLTA的膠片機系列,找到MD75-200F4.5的鏡頭時,才發現以前清理過霉斑之後並沒有裝起來。因為逆向回裝時,怎麼都無法旋入鏡頭口上的螺絲圈,就那麼放著沒有用。於是,匆忙找出資料,查清楚該鏡頭的結構圖,確認自己沒有把凹凸鏡片裝反。最終裝好,並轉接到NEX7上實拍確認,聚焦成像都OK。

以下幾張,就是今天把MD75-200F4.5裝好轉接後拍的測試圖:





當時因我自己動手成功,就想給其他的攝影愛好者提供點思路,簡單的可以自己DIY。當然,我不鼓勵沒有動手能力的人,自己蠻幹。畢竟攝影器材屬於非常精密的儀器,即便是我拆鏡很多,也有拆廢的時候。

再次強調,如果動手能力不足,千萬不可亂動。實際拍攝中,鏡頭有霉斑,如果不恰好在光軸險要位置,對成像影響極為有限。若是非要動手,翻車的責任請自負。

後面的附圖給是我操作用的工具和方法。

工具主要用的是遊標卡尺,如果只用來拆鏡頭,可以買個小的。大多數可以拆開,個別也有拆不下來的,當然如果能買到專用工具,最好不過。但是,當我後來買回專業用來拆鏡頭工具後發現,沒有卡尺好用。

如果霉斑出現在凹凸膠合鏡片中,那真是沒有辦法,但這種現象比較少。從我拆的幾隻鏡頭來看,基本都是在前組鏡片上。但也有例外,例如我手上的一隻NIKON AF35-70MMF2.8前組的霉斑祛除後,還是不行。拍出來的圖片起霧,後來又拆開,發現在後組的膠合層部有霉斑,但,這裡牽涉到分解膠合鏡片,過於複雜,就沒有再拆下去。


那次DIY時,一晚上清洗成功四隻頭。NIKON3隻,CANON一隻。後來陸續清理了CONTAX的ZISS頭和MINOLTA的好幾隻頭。但也因拆裝奧林巴斯的65-200F4頭時,不小心中間鏡片掉地上摔碎了,報廢了一隻鏡頭。當然其中各種怪異的小事故也不少,但總體來說DIY清理霉斑還是很成功的。

通過實踐就會發現,以前網絡上神秘化鏡頭的說法並不正確。最為流行的說法是「自己拆裝鏡頭會破壞光軸,沒有儀器就調整不了」,實際上通過不同鏡頭的拆裝就會發現,鏡筒的結構,限定死了光軸。如果裝配沒有出錯,根本就不存在調整光軸的問題。設計師在設計時,通過計算,利用鏡筒限位、鏡片的薄厚、大小、凹凸就已經把光軸固化了。否則根本就無法工業化生產。

雖然這種DIY充滿了挑戰,但還是有風險,如果動手能力差,缺乏相應的基礎知識,還是很容易翻車的。

總之,相信很多人想知道自己究竟能否DIY解決問題?我前邊已經說過,就再囉嗦一次,能有專業人幫你解決是最好不過。不鼓勵也不建議沒有動手能力的網友,霸王硬上弓。

下面是一些當時為了說明情況拍的現場照片: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