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一代戰神,曾陪著朱棣三次北伐,卻死在土木堡之變

深藍妖火 發佈 2020-03-03T08:15:03+00:00

曾經跟著朱棣參加過靖難之役;也曾獨自率軍,掃平安南;還曾參加過朱棣組織的三次北伐,戰功赫赫。奈何晚年卻因為一個太監,死在了亂軍之中,不得不說,這是他個人,也是當時整個明王朝的悲哀了。

在明朝初期的時候,曾經有這樣一個武將。

此人生於明朝開國年間,歷經洪武、建文、永樂、洪熙、宣德、正統六朝。曾經跟著朱棣參加過靖難之役;也曾獨自率軍,掃平安南;還曾參加過朱棣組織的三次北伐,戰功赫赫。


這個人,在明朝永樂年間以後,是妥妥的名將。尤其是經過洪武年間對武將的大肆屠戮,還有一場靖難之役,很多武將都先後逝世,此人在當時的明朝軍方,已經是碩果僅存的幾個軍方大佬了。

但是,讓人遺憾的是,這位名將最後的結果,卻是死於亂軍之中,原因更是讓人扼腕嘆息。

他叫張輔,明朝歷史上特別倒霉的名將之一。

1.出身軍二代

張輔出生於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這一年,已經建立了八年之久的明朝,國力蒸蒸日上,基本上已經徹底平定了中原。


張輔的父親,名叫張玉。熟悉明朝歷史的時候,對這個名字應該非常熟悉。因為在後來的靖難之役當中,張玉立下了極大的功勞,被後世稱作是靖難第一功臣。

當然,張輔出生的時候,距離靖難之役開始,還有二十多年的時間呢。

剛剛出生的張輔,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身份,那就是當時他並不是明朝人!別看當時明朝已經開國八年,但事實上,這位歷經明朝六位皇帝的名將,出生時確實不是明朝人。

他當時是北元人。

為什麼呢?

因為張輔的老爹張玉,早年間並不是明朝的武將,而是元朝的武將。在元朝那邊,做的官還不低,做到了樞密院知院的位置。


樞密院知院是個什麼概念呢?

按照元朝的官制,樞密院是執掌國家軍事的地方。樞密使一般由皇太子兼任,皇太子之下,就是知院,正二品官!

也就是說,張輔出生的時候,張玉雖然還是元朝的官員,但肯定也是妥妥的軍方大佬了。

當然,作為北元的軍方大佬,肯定是沒什麼前途的。因為所有人都知道,在未來的幾年,北元朝廷會被明朝一直壓著打,直到徹底煙消雲散。而當時的張玉,肯定也是看到了這一點。

所以,洪武元年,當徐達攻破元大都的時候,當時張玉跟著元順帝逃往大漠。八年之後,張輔出生。又過了十年之後,洪武十八年,張輔十歲的時候,他老爹張玉看到北元實在是沒什麼前途了,索性便投降了明朝。

也就是說,張輔直到十歲之後,才算是真正的明朝人。


張玉投降到明朝之後,日子也不算過的太差,依然得到了重用。在投降明朝三年之後,張玉還跟隨藍玉,參加了捕魚兒海一戰。在這一戰後,張玉憑著軍功再次升遷,到了朱棣手底下做事。

因為仗打得好,朱棣還非常倚重他。當時燕軍諸將,張玉善謀,朱能善戰,被朱棣倚為左右手。

總得來說,張玉的童年生活,還是過得比較順遂的。在他成年之後,順利成章也就進入了軍隊。

到了張玉24歲這一年,他迎來了人生中的第一個重要轉折。

這一年,是建文元年,朱棣發動了靖難之役。

2.朱棣麾下升起的將星

對於明朝那場著名的靖難之役,相信絕大多數中國人,應該都聽說過。

如果不知道,大致可以理解為爺爺去世後,把皇位傳給了孫子。有個叔叔不服,然後帶兵去南京搶了他侄子的皇位。


大致就是這樣。

而在這個搶位置的過程中,張輔的老爹張玉,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不但幫著朱棣先占領了北平,還跟著朱棣一口氣打到了濟南。

但最重要的功勞,還是東昌一戰。這一戰當中,朱棣軍隊被建文帝方面的大軍圍困,張玉為了救朱棣,戰死在了亂軍之中。

這一年,張輔26歲。

兩年之後,朱棣打下了南京城,登基做了皇帝。登基之後,開始論功行賞。對於當初張玉的救命之恩,自然也不會忘了。張玉被追授榮祿大夫、右柱國、榮國公,諡號忠顯,配享太廟。

不過,張玉畢竟已經是個死人了,追封再多好像也無法表達自己的那段感情。所以,對於張玉的這份功勞,朱棣就直接封賞到了他兒子張輔的頭上。

靖難之役後,張輔被封為奉天翊衛宣力武臣、特進榮祿大夫、柱國、信安伯,食祿一千石。三年之後,新城侯,加歲祿至一千五百石。

張輔封侯的這一年,僅僅只有三十歲。


年紀輕輕,卻已經身居廟堂頂端了。

如此年輕,又身經百戰,同時還深得朱棣信任。這些條件,註定張輔在接下來的歲月里,會一直成為明朝軍方的支柱。

封侯之後,永樂四年,朱棣派朱能和張輔,率大軍征伐安南。路上朱能病逝,軍隊便由張輔來統領。

當時年僅三十一歲的張輔,便成了一支滅國大軍的主帥。經過近一年的戰鬥後,張輔率軍平定了安南,設立了交趾布政司。

自唐朝滅亡之後,交趾地區已經實際上獨立了近四百年的時間。經過張輔這一戰後,終於再次回歸中原王朝的版圖。

張輔年紀輕輕,便已經達到了人生巔峰。

平定安南之後,張輔受封英國公。在接下來的十多年裡,又三次前往安南,平定當地的叛亂。還曾參加過朱棣組織的第三、第四、第五次北伐,皆是戰功卓著。


永樂二十二年,朱棣在第五次北伐回軍途中,病逝於榆木川。這一年,張輔49歲,位極人臣。

3.四朝元老,卻死在亂軍之中

永樂一朝後,便是歷史上有名的仁宣之治。明朝接下來的兩位皇帝,明仁宗和明宣宗,都是很好的守成之君。在這兩位皇帝在世的時候,明朝都再未像洪武、建文、永樂這三朝那樣,對內或者對外發動大的戰事,明朝的國力也得到了恢復,達到了一個頂點。

雖然沒有戰事,但張輔確實越發得到皇家的倚重,予以高位,位遇尊寵。基本上在這兩朝,國家在軍隊方面,除了皇帝以外,就數張輔說話最管用了。

偏偏如此位高權重的武將,皇帝還能委以絕對的信任。這在歷史上,絕對是非常罕見的事情。

只是,明仁宗和明宣宗這兩個皇帝,都不算長壽。明仁宗僅僅在位一年,明宣宗也僅僅在位十年,都算是英年早逝了。


在這十年當中,張輔做過的最重要的大事,應該就是輔助明宣宗,平定漢王朱高煦的叛亂。但相比於之前的靖難之役,這場由朱棣二兒子引發的叛亂,連小打小鬧都算不上,估計都不夠張輔這樣的老將熱身的。

這十年,也是張輔位極人臣,但是又過的相對安穩的十年。

公元1436年,明宣宗朱瞻基去世,明英宗朱祁鎮登基。這一年,張輔61歲,已經是該退休的年紀了。

但是,張輔想要安享晚年的願望,註定要被這位新登基的明英宗打破。

這位明朝歷史上的第六位皇帝,因為老爹英年早逝,登基的時候僅僅只有九歲。九歲的孩子,自然無法正常處理朝政,所以便由當時的太皇太后張氏,還有太后孫氏共同輔政。


雖然是九歲孩子做皇帝,可是當時內庭的兩個女人,還是很有眼光的。朝堂上,有三楊這樣的名臣,有張輔這樣的鎮國名將支撐,國家倒也沒出什麼大問題。在接下來的十年里,國家還是比較安穩的。

但是到了正統九年,隨著內庭的兩個女人去世,三楊也或死或離。已經長大的明英宗朱祁鎮,開始崇信太監王振。歷經二十年安穩的明朝,開始滑向危險的邊緣。

這一年,張輔七十歲。

面對王振的得寵,張輔雖然是四朝元老,依然無計可施,只能選擇妥協。而在僅僅五年之後,張輔終於因為自己的妥協,嘗到了惡果。

正統十四年,因為太監王振的慫恿,加上自身嚮往幾位祖輩的邊功,朱祁鎮選擇率軍親征瓦剌。這位明朝皇帝,或許初衷是好的,但是對於自己的本事,實在是有點缺乏認識。


這一戰,明軍二十萬精銳,被僅僅兩萬多的瓦剌軍隊全殲。就連皇帝本人,也被瓦剌人抓了俘虜,史稱土木堡之變。

在這場幾乎將明朝毀滅的災難當中,作為一個名將,張輔本來可以率領大軍,徹底碾碎瓦剌人的軍隊。奈何當時明英宗親征,所有的軍權,都只能交由皇帝之手。皇帝當時又不懂軍事,所以很多事情,就都交由太監王振之手。

最終,當時已經七十五歲高齡的名將張輔,就只能眼睜睜看著明朝的精銳軍隊被屠殺,自己也死在亂軍之中。

客觀來說,張輔一生,戰功無數,比起歷史上很多比他更有名的名將,張輔其實更配得上名將這個稱呼。奈何晚年卻因為一個太監,死在了亂軍之中,不得不說,這是他個人,也是當時整個明王朝的悲哀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