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滅亡的原因與馬有關:明朝中後期為什麼會缺少戰馬?

聞道歷史觀 發佈 2019-12-23T12:54:57+00:00

我們在古代電視劇中,看到戰爭的場面時總是少不了騎兵,騎兵可以說是古代戰場上最重要的兵種。即使是在生活中,馬也是一種很好的交通工具,甚至是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


我們在古代電視劇中,看到戰爭的場面時總是少不了騎兵,騎兵可以說是古代戰場上最重要的兵種。即使是在生活中,馬也是一種很好的交通工具,甚至是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


傳統社會中非常注重養馬、用馬和馴馬,政府更是對馬這種動物重視有加,逐步形成了一種對馬的訓練、採購等的管理制度,因為戰馬在傳統戰爭中是不可缺少的。


戰馬決定了軍隊的機動能力和追擊能力,特別是馬鐙和馬鞍登上歷史舞台後,騎兵逐漸成為獨立兵種,成為冷兵器時代的王牌。建立精銳的騎兵,就必須要有優質的戰馬,可是養馬卻長期困擾著中原王朝,難以找到妥善的解決辦法。


在明朝建立時,政府讓官府主管養馬事務,為了獲得足夠多的優良馬匹,明朝還和滿族各部落從事馬市交易,目的是為了滿足軍事的需要。


可是本屬於飼養專業搞的事情,讓官員來辦,畜牧業的發展靠行政指令和行政責任來辦,用行政辦法操作專業事務,其效果可想而知。


明朝初期的馬匹保有數量其實非常可憐,朱元璋起家靠大量搶奪元朝牧場馬匹組織了一支在中原地帶勉強夠用的騎兵部隊,洪武五年時明朝第二次北伐,甚至出動三路各擁有"五萬騎"的北伐大軍。


但戰爭對馬匹損耗非常大,到洪武二十三年時清點全國兵馬數,發現馬匹擁有量下降到一個讓人擔憂的水平:官兵1204923人,馬卻只有45080匹。


後來明代政府把官辦養馬事務下放到民間,用免稅糧、補貼等辦法,鼓勵民間養馬,省去了官辦養馬的事務,效果也十分明顯。


可是把官員養馬的責任推給百姓,民間養馬成了一種不得不完成的差役,加重了民眾的負擔,一些官員利用交銀代養等辦法,搜括民財,結果造成民間牧馬的逐步衰敗,馬政出現危機。


而缺乏了優良的戰馬這種作戰工具,自然軍隊的戰鬥力會受到致命影響。


並且,在中原養馬一直是存在著先天不足的為題,所以馬匹保有的下降直接造成了軍事力量的衰落。


所以明朝後來被精於養馬馴馬的少數民族滿族擊敗,確實是理所當然的事情,面對滿族一躍千里、訓練有素的戰馬,怎會不紛紛倒下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