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槍的進化

一梭煙雨江湖行 發佈 2020-03-03T09:16:35+00:00

燧發槍16世紀中葉法國人馬漢發明,在轉輪火槍的基礎上改進而成,取掉了發條鋼輪,在擊錘的鉗口上夾一塊燧石,傳火孔邊設有一擊砧,射擊時,扣引扳機,在彈簧的作用下,將燧石重重地打在火門邊上,冒出火星,引燃火藥擊發。

火門槍


它有一個鑄銅或熟鐵製造的發射管(即槍管),發射管的下端有一火門,用來點燃火藥,發射管尾端接一稱之為「舵杆」的木棍或長矛,木棍或長矛便於射手握持、瞄準和控制。火門槍的發射一般需要兩個人。發射時,將黑色火藥從槍的膛口裝入,然後再塞入諸如石彈、鐵彈、銅彈或鉛彈一類的彈丸,接著用燒得紅熱的金屬絲或木炭點燃火門裡的火藥,從而將彈丸射出。發射時,兩名發射手分別負責瞄準和點火。火門槍實在不方便,當時射手們這樣評價火門槍,單人操作火門槍,得有兩雙眼睛三隻手才行。

火繩槍


火繩槍就是靠燃燒的火繩來點燃火藥,故名火繩槍 火繩槍在火器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是現代步槍的直接原型。火繩槍的出現也改變了戰爭的形態,伴隨著火繩槍的發展人類的戰爭從冷兵器進入到熱兵器時代。火繩槍的結構是,槍上有一金屬彎鉤,彎鉤的一端固定在槍上,並可繞軸旋轉,另一端夾持一燃燒的火繩,士兵發射時,用手將金屬彎鉤往火門裡推壓,使火繩點燃黑火藥,進而將槍膛內裝的彈丸發射出去。據史料記載,訓練有素的射手每分鐘可發射2至3發子彈,長管槍射程大約100 米~200 米。火繩槍在世界各國的軍隊中盛行了200多年,從14世紀到16世紀。

燧發槍


16世紀中葉法國人馬漢發明,在轉輪火槍的基礎上改進而成,取掉了發條鋼輪,在擊錘的鉗口上夾一塊燧石,傳火孔邊設有一擊砧,射擊時,扣引扳機,在彈簧的作用下,將燧石重重地打在火門邊上,冒出火星,引燃火藥擊發。大大簡化了射擊過程,提高了發火率和射擊精度,使用方便,而且成本較低,便於大量生產。17世紀中葉,很多歐洲軍隊普遍裝備燧發槍,一直1848年,足足裝備了200多年。

後膛槍


後膛槍是指子彈從槍械後面裝進去的槍,該火槍的發明人是德萊賽,後膛槍最早出現在19世紀上半葉。由於1860年美國內戰、普魯士-丹麥戰爭中後膛槍的出色表現,1864年英國將前膛裝填的恩菲爾德改裝為後膛裝填並改用金屬彈殼彈藥。在幾次使用前裝槍的部隊被使用後裝槍的部隊打得稀爛的戰役之後,認識到後裝槍強大的歐洲各國紛紛開始研製和裝備後裝槍。用擊針的後裝線膛槍總算是在良好的射程、威力、精度之外又解決了裝填速度的問題,步兵的彈幕足以擋住一切向他們衝過來的近戰兵種。

自動步槍


自動步槍──自動步槍是指藉助於火藥氣體壓力及彈簧的作用力完成推彈、閉鎖、擊發、退殼和供彈等一系列動作的連發步槍,是一種突擊步槍。非自動步槍只能單發,而且裝彈和退殼都要手工操作,射速低、使用不便。世界上第一支能夠連發的步槍由美國人克里斯托夫·斯潘塞於1860年發明的。這支槍槍托內有一直通槍膛的洞,洞內即彈倉,容彈10發,洞口有彈簧,以簧力推子彈入膛。

半自動步槍


半自動步槍是一種子彈自動裝填上膛的步槍。也稱為自動裝彈步槍。無需像非自動步槍(後拉式槍機步槍,手動裝填子彈)那樣打一槍拉一次槍栓。半自動步槍槍彈擊發後,利用部分火藥氣體,后座力進行退彈殼、子彈自動裝填上膛,並準備再次射擊。世界上第一支半自動步槍是由墨西哥將軍蒙德拉貢設計發明的6.5毫米半自動步槍於1907年首先正式裝備了墨西哥軍隊。半自動步槍誕生後,曾在二十世紀中期的各國軍隊中普遍裝備使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是美國軍隊的主流裝備。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