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原一個真實的葉問:富二代,抽大煙,拋髮妻,但仍堪稱一代宗師

果然要讀書 發佈 2019-12-23T13:20:23+00:00

最近《葉問4》正在熱映,據主演甄子丹透露,這是他最後一次出演葉問,這也是葉問電影系列的大結局,以葉問的病逝而收官。縱觀葉問系列電影,可謂家國情懷,愛恨交織,盡在一拳一腳中,葉問也開宗立派,從廣東打到香港,再從香港打到美國。

最近《葉問4》正在熱映,據主演甄子丹透露,這是他最後一次出演葉問,這也是葉問電影系列的大結局,以葉問的病逝而收官。

縱觀葉問系列電影,可謂家國情懷,愛恨交織,盡在一拳一腳中,葉問也開宗立派,從廣東打到香港,再從香港打到美國。

在正在熱映的電影中,葉問打到了美國的舊金山,唐人街,甚至打殘了美國海軍陸戰隊的教官和軍官,將中華武術的博大精深表現的淋漓盡致。

應該說,甄子丹塑造了一個「胸中有家國,正氣凜乾坤」的一代宗師形象,那麼,歷史上真實的葉問,到底是怎麼樣的一個人呢?

一、佛山「富二代」

廣東佛山,在晚清至民國是著名的「武術之鄉」,「佛山黃飛鴻」這幾個字,經李連杰的演繹,更是深入人心,葉問,正是出生在佛山。

不過,葉問的家庭,與武術並不相關,而是當地赫赫有名的巨商大賈。這個葉家到底有多富有呢,據著名導演王家衛拍攝《一代宗師》時考證,葉家在佛山當地屬於鐘鳴鼎食的名門望族,家財萬貫。

由於身在佛山的緣故,葉家當家人雖然腰纏萬貫,不過對於武術也很感興趣,並將希望寄托在年幼的葉問身上,財大氣粗的葉家,甚至願意低價把自家的一個大祠堂租給當時的詠春拳名師陳華順,當然,前提是陳華順要收葉問為徒弟。

當年,葉問僅僅六歲。

當時的葉問,雖然是個富二代,不過其貌並不揚,又矮又瘦,這從一些老照片中,我們依稀仍然能夠窺見葉問當年的樣子。

即使成年之後,葉問留下的照片,仍然讓人難以聯想到「武術宗師」四個字,鬚髮不盛、笑意慈祥的樣子,與想像中仙風道骨的一代宗師相去甚遠。

不過,這並不影響葉問在詠春拳發揚光大上的成就,而事實上,我們甚至可以說,正是由於矮小瘦弱,反而成就了葉問這個詠春拳大師。

為什麼這樣說呢?要從詠春拳談起。

二、男兒學「女拳」

與太極拳,八卦掌,洪拳等武術體系不同,詠春拳是由女子所創的一套拳,不講究氣勢,霸道,是非常端莊秀氣的一門武藝。

有武學之家在總結各門武術學派的特點時,這樣點評詠春拳——南拳中的君子,斯文冷靜,後發先至,而一旦對方得寸進尺,書生也會以疾如風的速度、爆發出雷霆之力。

詠春拳這樣的特點,與葉問本人的身材、體格、性格也非常匹配,葉問面容清秀,溫文爾雅,如同君子,詠春拳似乎專門為他量身打造一般。

因此,不僅葉問非常喜歡學習詠春拳,並且學起來也如魚得水,進步迅猛。

1917年,葉問的家人把他送到了香港,一方面是因為葉家財力雄厚,能夠支撐葉問在香港的開支,另外一方面則是葉家希望葉問在香港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尤其是英文。

在香港聖士提反書院,葉問學習了整整三年,打下了比較好的英文基礎。所以,在剛剛上映的《葉問4》中,葉問到了美國,能夠用流利的英文和美國人交流,也並非杜撰。

在香港的三年,重要的不是他學會了流利的英文,而是遇到了一個詠春拳名家——梁璧。

梁璧是梁贊的兒子,梁贊還有個外號很嚇人——「詠春拳王」,據說佛山詠春流傳的真正源頭,正是從他這裡而起。拜師梁璧,並得到他的悉心指點,這對於葉問來說,就如同」虛竹拜無涯子為師,得到畢生絕學「一樣。

所以,葉問的詠春拳書,又有了很大精進,這等非凡際遇,使得他回到佛山之時,儼然成了詠春集大成者。

三、從富少到破產

從香港回到佛山,葉問成家立業,與清末外交官張蔭桓的後人結婚,然而,這樣的幸福婚姻,隨著葉問沾染了一大惡習,而被蒙上一層陰影。

葉問沾染的這一惡習,也是他一生在難以抹煞的污點,那就是——吸食大煙。

應該說,葉問吸食大煙,完全是被帶壞的,當時的他詠春拳已經小有名氣,而身為富家子弟的他,難免有一群狐朋狗友,經常出入烏煙瘴氣的煙館,一來二去,他也吸上了。

這段時間,是葉問人生中最紙醉金迷的時光,每天逛堂子抽大煙練拳腳陪妻兒,這樣的日子悠悠晃過,慢慢地葉少爺變成了葉老爺,如果沒有後面的變故,也許葉問一生就此沉迷,蹉跎而過了。

突變,發生在1938年,當時的葉問,已經四十歲了。

當年,日軍已經開始了全面侵華戰爭,廣州失守,佛山淪陷,財大招風的葉家,很快被日軍盯上,連綿幾條街的家產被日軍奪走,也拖家帶口的葉問,幾乎淪落到要流浪街頭。

無奈之下,這個曾經的富家子弟,嬌貴的葉老爺,只好去教拳,維持生計。

不過在當時,葉問教拳,還沒有上升到國恨家仇的地步,他的目的很簡單,單純地為了養家餬口,再說了,對於錦衣玉食長大的葉問來說,教拳,或許也只是他唯一能夠餬口的路徑了。

為了五斗米而折腰,葉問也不例外,對於一個飯可能都吃不飽的人來說,生存,永遠是第一位的。

四、電影里的美飾

在日軍的鐵蹄下,葉問靠教拳勉強維持生計,而麻煩,卻總會不找自來,

在《葉問》系列電影中,有過這一情節的展現:葉問以一當十,對戰十名日本鬼子,最後赤手空拳,屹立不倒,將十名鬼子打到倒地不起。

這是改編的故事情節,但卻並非捏造,因為事實上,葉問確實曾經把上門討教的日本憲兵打了一頓,不過也只是打了一個。

在日軍占領的佛山,公然打憲兵,葉問名聲大噪的同時,也讓他意識到逼近的危險,於是他離開佛山,躲了起來。

然而多年後,全國即將解放,由於出身富貴,且有過一段在國民政府工作的經歷,葉問怕被秋後算帳,隻身逃到了香港,當他想把妻兒也接來的時候,已經晚了,於是,他和妻兒兩地分居,再也未曾團聚。

初到香港的時候,葉問已經五十餘歲,為了生存,他只好重拾舊技,教授詠春拳。

在香港的歲月,葉問毀譽參半。

譽,是因為他收了個萬人追捧的徒弟,將詠春拳發揚光大。

毀,是他的生活作風。

先說譽,葉問收得這個徒弟,就是李小龍。

在葉問的教導下,李小龍在詠春門期間勤練不輟,這段光景是他日後武藝大成的重要奠基。憑藉一身武藝,李小龍在影視圈的闖蕩也順風順水,製造了一連串票房神話,成為無數人膜拜的偶像巨星。

而正是李小龍在影視圈的火爆,也讓全球人認識了中國功夫,應該說,對於中國武術的發揚光大,李小龍是直接推動者,而他的老師葉問,更是功不可沒。

而葉問在香港飽受詬病和指責的,是他的生活作風。

因為和妻兒兩地分居,不堪忍受寂寞的他,在香港喜歡上了一個上海女人,他不僅和那個女人一起,還重新染了鴉片癮。

當時葉問的髮妻,還在佛山活得好好的,葉問此舉,讓徒弟們非常驚訝,也倍感難堪,於是好言相勸,最後甚至搞到了」眾弟子聯名上書的地步,希望師父戒掉鴉片,遠離上海婆「。

然而,葉問居然一聲不響地搬到了上海女子的住所,後面,還有了個兒子。

而在葉問的系列電影中,這些負面的內容,全部被忽略掉了。

人無完人,葉問同樣也不例外,他抽大煙,拋髮妻,但與此同時他也開宗立派,將詠春拳發揚光大,甚至在某種程度上,他也揚了國威,助長了國人的士氣。

所以,這樣的人,才是有血有肉的豐滿的人物,這樣的人,才不是被神化的人物。

因為畢竟對於這個時代來說,我們需要的是人,不是神。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