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歷史奇案:王陽明智破棺材案

無聊看歷史 發佈 2020-03-15T17:08:46+00:00

"肖黑古料定,三天內王陽明拿不出那麼多錢來買九十九具棺材,所以才敢下賭注。  可是,王陽明當即與肖黑古簽字畫押。  回到縣衙,王陽明吩咐書僮去大街木匠店把七老闆找來。  老七一來,王陽明說:"我定做一百具棺材,九十九具為九寸之長的小型棺材,一具大棺材。

  明正德年間,王陽明來到江西廬陵任知縣。

  當地棺材嶺有一幫上百人的山匪,經常下山騷擾百姓。前幾任知縣對山匪侵擾毫無辦法,有兩個還被折騰得精疲力竭死在任上。上任不久,王陽明掂量再三,最後決定先禮後兵,親自上山勸土匪們改惡從善。

  他輕車簡從,和書僮兩個冒險上山。土匪頭子肖黑古斜躺在棺材形的大椅子上。王陽明勸說:"好漢,還是下山為民吧,做點什麼不好,非要占山為王。你就不怕官府派兵來圍剿,那下場可是死路一條。"

  肖黑古哈哈一笑,狂言:"要我下山,行呀。兄弟們個個窮得死後沒棺材收屍,三天內你如能備好九十九具棺材,我立馬率九十九位兄弟們下山。"

  "此話當真?"

  "大丈夫一言既出,駟馬難追。"肖黑古料定,三天內王陽明拿不出那麼多錢來買九十九具棺材,所以才敢下賭注。

  可是,王陽明當即與肖黑古簽字畫押。

  回到縣衙,王陽明吩咐書僮去大街木匠店把七老闆找來。

  老七一來,王陽明說:"我定做一百具棺材,九十九具為九寸之長的小型棺材,一具大棺材。"

  老七納悶,問:"九十九具為誰做?那麼小有何用?這大棺材是哪位要用?"

  王陽明臉一沉:"九十九具送強人,一具大棺材留給本官死後使用。如何。"老七聽罷,大驚。

  三天一到,王陽明將九十九具小棺材送上了棺材嶺,並親手分發給每一個山匪。肖黑古一愣,他萬萬沒有想到,王陽明會這樣機智處理,只怪當時簽字時沒有寫明棺材的大小,大老粗的他也一時無法發怒。想來想去,肖黑古說:"好吧,棺材這禮物先擱下,你先下山,容我與眾兄弟商量後再答覆你。"王陽明又好言相勸了一番。

  事過三日,廬陵街發生大火,幾條街巷燒得精光,還燒死了老人兒童十三人。王陽明見街頭擺著七具沒有棺木下葬的遺體,分外悲憐。他將先前自己的棺材捐了出來,又叫書僮去木匠店裡買六副便宜一點的棺木來,把遇難者埋葬。

  老七聽說王知縣又要買棺木,馬上備好了六具,並將死者入內。

  半月後,老七還給王知縣送來了幾尊精美的黃梨木雕筆筒和筆架。王陽明打趣地說:"七老闆,你這木雕雖好,但我不能收;如能送具棺木,我可能會笑納。"一句玩笑話,老七當了真,事過五天,他先送上一具微型棺木雕刻。 王陽明又拒絕了:"這有何用,我要大的。"

  老七一不做二不休,真送給他一具油漆發亮,畫有松鶴的大棺材。王陽明好氣又好笑,問:"七老闆,你送這樣的禮物給我?"

  老七嘿嘿笑說:"大人有所不知,廬陵廬陵,廬就是毛草,陵就是墳墓,這兒風水不好,年年死人甚多,大街小巷的燒死鬼,大榕樹下江中的落水鬼,天華山的砍頭鬼,寶華樓的吊頸鬼,幾乎年年都找替身。小人是為給大人避邪。按我們這兒的風俗習俗,中年人早備棺木能長壽。普通棺值不了幾個錢,再則,棺與官,材與財,音相通,我這是祝賀大人升官發財。"王陽明聽這一解釋,也就把禮物接受了下來。

  書僮送走老七之後,陰著臉問王陽明:"大人,你從來不收別人的禮物,這次為何破例。再說,這棺材也不吉利,老七分明是在戲弄你。"

  王陽明答:"強龍壓不過地頭蛇,入鄉隨俗吧。先擱在後院,今後如有死者無錢買棺木再轉送,不是可省一筆開銷嘛。"書僮聽罷,覺得還是王陽明想得周到。

  王陽明不幸而言中。次日,就有一位被大火燒成重傷的災民不治身亡。死者無兒無女,無人收屍,王陽明聞訊把棺木送過去,將死者安葬在長岡嶺。老百姓聽說是新來的王知縣免費送來了棺材,一個個很是感動。

  可是,王陽明萬萬沒有想到,俗話說:入土為安,可是,本埋葬了的屍體,只過一晚,不知何因,被人偷偷挖了出來,棺材運走了,屍體則遺棄在荒山野嶺。王陽明得知,一是震驚,二是納悶,三是憤怒。初來乍到,人生地不熟,為慎重處事,他悄悄派書僮和刑捕去茶館暗中走訪市民,調查事情的真相,尋找真正的兇手給予懲治。

  書僮人還沒有回來,老七卻早早登門拜訪。

  老七見面直截了當地說:"王大人,我送給你的禮物,平民百姓沒這個福氣享受,也不配。昨晚,我派人把油漆棺木挖掘出來,重新洗乾淨了,並在棺內放了掛炮竹驅邪鬼。現在已送至縣衙大門口,萬望大人恕罪,笑納這份薄禮,這可是小人的一片心意。廬陵棺木無論是用料還是做工,在江南都享有盛名,如擱在這兒不便,大人可送往故鄉留給你家老人百年後備用。"

  王陽明聽了,心裡一咯噔,暗想:世上還有這等大膽賊人,真是少見。來者不善,善者不來,王陽明清楚,要弄清這其中的來龍去脈,恐怕還需要些時日;再說,這棺木本來就是老七送的,認真說也不算偷盜。於是他說:"既然如此,是本官有眼不識泰山了。不過,那窮苦的災民無棺安葬實在可憐,七老闆能否給個面子,把這位死者好好安葬。這樣拋屍荒山成何體統?我實不忍心,更怕民眾因此鬧事。"

  "這好說,我馬上去辦。"老七爽快應允了下來。

  果然,老七回家後立即找來一幅薄板棺材,將死者重新下葬。

  書僮回府馬上把在茶館打聽的消息告訴了王陽明,說這是老七所乾的壞事。王陽明說:"他早一腳還在我面前,主動承認了。"

  書僮又說:"大人有所不知,聽本地老表透露,說老七送棺材雖說不好聽,但可是十分地貴重。"

  "有何貴重?不就是一具普通的棺材嗎,這兒盛產木材,值幾個錢,木頭老表當柴燒都燒不了,山上不知腐爛了多少木頭。"

  "外面油上了黑漆,看不見。裡面仔細瞧就能發現,那棺材用料是上等的千年古樟。廬陵為樟樹之鄉,這東西貴重呢。"

  王陽明驚駭。他明白,木匠家具行有一斤香樟一兩銀之說,用手掂量掂量,這幾百斤的香樟該值多少錢。一時大意疏忽,自己竟受了別人賄賂!老七是暗箱操作,外人如何也想不到這其中的名堂,真是強中還有強中手。他有些後悔,打開棺材仔細查看,果見棺材板是上等的香樟木,整個棺材散發著濃濃的芳香。王陽明這才恍然大悟:"難怪老七不惜冒死罪,也要把這具香棺從土中挖掘出來。原來這棺木價錢不菲,他捨不得呢。"

  王陽明思忖:老七為何要送這等貴重的禮物給我呢?他不由警覺起來。

  市井小民中是誰察覺了老七的陰招?王陽明要書僮將此高人悄悄引來相見。書僮匯報:"此人乃本地窮秀才羅雨先生。"王陽明決定聘請羅雨出山,幫他打理衙里的雜事。幾兒領命前去羅家正式邀請。

  書僮再見羅雨時,羅雨已是雙腳受重傷,倒在床上呻吟。幾兒大驚。羅雨的家人說:"昨天傍晚去贛江河裡挑水,上碼頭時不慎摔了一跤,腿跌斷了。"

  王陽明聞報,也是十分地嘆息:"既然羅先生受傷,那我們明天登門拜訪,去看看他,順便打聽一下老七的虛實。"

  王陽明來到羅雨家,誰料,禍不單行,羅雨又患了頭暈病,不能開嘴說話了。

  這反常的情況使王陽明有些疑惑。

  再過幾日,羅家又傳來消息:羅雨的雙手也動彈不得了。

  半月不到,羅雨竟病死了。

  "莫非是殺人滅口?"王陽明感到此事蹊蹺而又非同小可。

  無錢安葬,羅家大小哭成一團,王陽明把那具香樟棺木送去羅家,一來表示慰問,二來讓羅雨早些入土。

  哪知,老七聽說王知縣又要送棺,趕緊找上門勸阻:"大人,你這萬萬不可,他一個窮書生,有何資格享受這麼高檔貴重的棺木。請大人三思。"

  王陽明說:"羅雨是個儒家秀才,治國之道禮為上,文可安邦,只是可惜天命太短,有何不能享受。"

  老七跪下求情:"大人,你可不能壞了本地的老規矩。香棺只能葬達官貴人,羅雨下流之輩,只陪薄板小棺。如你硬要這樣辦,我只有再次挖掘開棺移屍了。實話說,香棺乃是我的鎮店之寶,有人出了三百兩銀子我都沒賣。它入土可保主人遺體百年不腐,你不能良莠不分,糟蹋了縣寶。"王陽明很是惱火,但對方話說到了這一步,他也就只有見風轉舵,叫書僮改送一副薄棺送去羅家。

  上任來連續出現的多多怪事,令王陽明前思後想了兩天三夜。山匪肖黑古違背承諾不肯下山投降,怎麼辦?王陽膽決定大膽出手。

  這日天明時分,王陽明令衙役將後院棺木抬出來,掀開蓋子,裡面放張小椅子。衙役們很是好奇又好笑,但知縣有令只得執行。吃完早飯,王陽明自己大大方方坐進棺材,令衙役抬著棺材先在棺材嶺游一圈,然後折回,繞廬陵大街小巷又慢悠悠地走,名為"巡視災情"。最後來到馬鋪前,他將那具香棺用木柴架起,準備當眾給予焚燒,以表拒賄的心跡。跟蹤看熱鬧和圍觀的市民里三層外三層,一時間,"棺材知縣"的名聲傳遍了前街後巷。

  人算不如天算。哪曉得,正當點火時,一陣狂風暴雨突然襲來,瞬時把火頭撲滅了,棺材也淋得濕透了,電閃雷鳴,人們轟然四下躲開。人走散了,柴淋濕了,棺材這次顯然是燒不成了,王陽明只好下令衙役將棺材抬回縣衙後院,待天晴逢圩擇日再燒。

  老七當晚匆匆來見王陽明,奇怪的是,他這次來是要討回那具棺材:"河東青原山鄧家坪一財主老爺突然去世,他兒子是我的結拜兄弟,急用副上等的好棺木。大熱天,急著埋葬,我一是手頭沒有好樟木,二是時間來不贏,所以想到了你後院那具閒著的香棺。救場如救火,這樣,我算一百兩銀子把棺買回去。以後再做一個更好的送你,這樣行麼?"

  老七與王陽明商量。王陽明一口拒絕:"我表明要當眾燒掉的,私下賣了,恐怕百姓會誤解,請老兄體諒我這七品芝麻官的難處。"

  老七說得口乾舌苦,最後無奈,空手而回。

  老七走沒多久,縣衙門前傳來哭聲。原來,那鄧家後人幾個來到這裡,求王陽明開恩,把香棺賣給他們,安葬乘鶴仙去的先人。王陽明見來者個個哭哭啼啼,很是悲痛,心一軟,也就答應了:"好吧,不過,我要收三百兩銀子。"鄧家後人價都不還,滿口答應了下來。

  一手交錢一手交貨,香棺就這樣被抬出了縣衙。

  書僮氣得手發抖,說:"大人,你怎麼這樣糊塗,不燒掉這棺材,我們如何向百姓交代,如何取信於民?"

  王陽明笑道:"別說那麼多,鄧家後人也是百姓呀。你快快將銀兩拿了去,分發給這次遭受火災的災民。死了人的災民多發幾兩,用於他們重新建房購買木竹磚瓦之用。"書僮一聽,轉氣為笑,拿著銀子走了。

  王知縣給災民發銀子賑災,一時,受到安撫的人們奔走相告。

  這邊,鄧家坪的家人把香棺買回家後,一個粗黑的大漢溜到了後廂房。那裡,老七正在悶悶不樂地喝酒。老七猛見熟悉的棺材抬進了屋,立馬咧嘴大笑:"還是黑大哥有本事。"這位粗黑的大哥,便是山匪頭子肖黑古。

  原來,肖黑古聽說王陽明要當眾燒毀老七送的棺木,一時駭然。他找來老七罵道:"看見了吧,王陽明這小子是清官,他才不領你這一套的情。好在老天幫忙,如果當時真燒了,裡面暗藏機關被人識破,上面追究下來,你我都是死罪。"

  "這如何是好,姓王的好歹不識,早晚還是會燒掉。你得拿個主意。"

  於是,兩人商量趕緊想法子把香棺"搶"回來。正巧,這時,青原山鄧家坪一戶人家死了老人,他們便借這喪事策劃了一個搶棺的陰謀。鄧家後人上縣衙要香棺的事,都是他們精心設的圈套,目的就是要不惜代價奪回香棺。

  兩人正在昏暗的燈光下得意碰杯,陡然,幾位鐵面刑捕快手風旋般沖了進來,不容分說,三下五除二,一下把他們捆了個結結實實。

  老七押到縣衙大堂過審。王陽明劍眉倒豎,喝叫:"大膽刁民,還不快快把所犯罪行全部招來,免受皮肉之苦。"

  老七見醜事敗露,一時蔫了,打了一頓板子之後,很快把所犯之事全部招供:"大人,這全是肖黑古所指使,小人一時糊塗,被他戲弄了。大人明查,請開恩,免我一死吧……"

  經老七交代,香棺中暗藏有傷人五臟六腑的、烈性毒藥配製的"蛇膽",與它相處久了,散發的毒氣會慢慢使中毒者脫髮,生怪病,如不用藥,很快將莫明其妙地死去。前兩任知縣都笑納了他們送的暗藏"蛇膽"的黃花梨木雕筆筒、書桌、床板,因而不知不覺漸漸中毒而亡。

  香棺其實是暗藏的殺手。

  王陽明大震。他叫人劈了香棺,果然,裡面的夾層中暗放著上百斤的黑色塊,喚來郎中辨認,確定這就是慢性殺人的"蛇膽"。眾人見了,個個膽戰心驚。

  多年的疑案終於水落石出。

  同時,老七還坦白,羅雨先生也是肖黑古指使他派兇手弄死的,目的就是怕羅雨向官府告發老七勾結山匪為害一方的罪孽。還有,這次廬陵街發大火,也是肖黑古他們暗中縱火所致,目的是想趕走勸他們下山的王陽明。

  老七與肖黑古罪孽深重,廬陵百姓早就恨之入骨,現在聞知捉進了班房,家家放起了炮竹,慶賀聰慧過人的王知縣有勇有謀,這麼快就為民除了害。

  擒賊先擒王。肖黑古一落網,王陽明乘勝前進;他一呼百應,帶領眾人操起刀棍上山追剿匪徒,山匪一個個嚇破了膽,人人手上抱著一具具小棺材跪下向官府投降。九十九具棺材,一具不少。殘害百姓數年的匪幫終於煙消雲散。

  不久,肖黑古被官府砍了頭。王陽明弄來棺材收斂了它的屍體。

  大字不識一個的肖黑古至死都不知道,當初,王陽明送的九十九具微型棺材裡,都藏寫有一行小字,約定山匪如有改邪歸正之心,可憑此小棺與官府聯繫。凡自動反水者,統統受到保護、獎勵和妥善安置;頑固不化者死路一條。其中有幾人見字後偷偷下山,暗中做了王陽明的"臥底",所以肖黑古的一舉一動,全在王陽明的掌握之中,擒拿他只是時機了。

  事後,王陽明通過走訪,發現幾次大火禍殃幾條街巷,其中主要的一個原因是街道過小,巷子過窄,致使一家發火,很快殃及眾鄰,手腳不便者跑都跑不贏,所以燒死者一年比一年增加。對此,王陽明規定,新建街面與巷道加寬,萬一失火也不會那麼快殃及池魚,有時間組織撲救。再則,在街巷間增挖深水井,一旦失火好及時提水撲滅。王陽明的對策很得人心,從此,新街建起來了,再也沒有發生過大面積的火災。

  閒暇時,書僮好奇地問王陽明:"你發覺了肖黑古和老七的陰謀,計劃再好,那天,要是沒有遇到暴雨,一燒棺材不就沒戲了。大人,你會算天算地算人嗎?算準了何時何刻會下雨麼?"

  王陽明笑笑,說:"那天,我之所以先游棺材嶺,後在大街上蔸圈子,等的就是那場急風暴雨。烏雲滾滾,雨不來,我還要再蔸幾圈呢。我是有意敲山震虎,逼賊顯原形,人贓俱獲。只有沒了活鬼,才能少些死鬼,社會才能安寧。廬陵吉祥得很哩。小弟,其實香棺不是真正的殺手,真正的殺手是人們的貪婪。前幾任知縣收了小禮收大禮,得了一次想兩次,最後把命都稀里糊塗陪上了。"王陽明一語道破了天機,書僮恍然,點頭稱是。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