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雲社一枝獨秀導致郭德綱樹大招風,曾被主流相聲界人士狂懟

一壺老酒煮古今 發佈 2020-04-06T01:28:21+00:00

當時有個民間藝人叫張三祿,他為人機智詼諧,尤其是現場反映能力出眾。一氣之下,張三祿自立門戶,開始一個人給觀眾表演,這就是後來單口相聲的雛形。

相聲的最早起源,大概是清朝道光年間。當時有個民間藝人叫張三祿,他為人機智詼諧,尤其是現場反映能力出眾。不過此人過於喜歡錶現自己,在拆唱「八角鼓」時往往使得配合他的演員出醜,因此很不受同行待見。

一氣之下,張三祿自立門戶,開始一個人給觀眾表演,這就是後來單口相聲的雛形。張三祿也成為了相聲界的開山鼻祖。

經過幾百年的流傳,相聲到了現在已經是百花齊放的盛世年華,以它獨特的魅力吸引了大批喜愛相聲的觀眾。


有市場就得有演員,不過說起如今相聲界的扛把子,必須是郭德綱莫屬了吧。郭德綱從當年一個顛沛流離的底層相聲愛好者,到如今德雲社一家獨大,郭德綱儼然是相聲界的一個傳奇。

這幾年德雲社火的不行,有時候黃牛黨把門票炒得翻了幾番仍然一票難求,德雲社弟子們的演出在全國各地都受到了觀眾歡迎。郭德綱甚至把德運分社開到了國外,把中國傳統的相聲藝術推出國門,走向了世界。

德雲社火了,郭德綱也靠著說相聲賺得盆滿缽滿,一眾徒弟們也是風光無限。不過有句俗話說得好「樹大招風」,德雲社的演出占據了相聲界的半壁江山還多,你讓其他相聲界人士們情何以堪,畢竟大家都要靠相聲吃飯麼。

尤其是所謂的高高在上的主流相聲界大佬們,看著德雲社四處開花日進斗金,而高大上的相聲卻沒有觀眾買帳,屁股底下如坐針氈。不過他們不是靜下來反思自己的所作所為,而是對郭德綱群起攻之。

相聲界大掌門姜昆,還以「反三俗」為由對德雲社的所謂粗俗低劣的相聲段子進行公開批評。


2006年2月份,姜昆組織一群相聲界的表演"藝術家"們,針對郭德綱面向大眾面向百姓的相聲,提出要抵制相聲中的庸俗、低俗、媚俗成分,言下之意相聲還是要以高雅為主,儘管沒有觀眾買帳也不能以三俗來贏和大眾口味。

作為曲協主席的姜昆後來還當眾說過這樣一段話: 從為小眾服務走到為大眾服務的時候,他們(郭德綱)困惑了,小劇場效果那麼好,到了大舞台上反而不適應了。我就給他們講,過去你們是文化快餐,是盒飯,到了舞台上,就要有盛宴了。你們要走到大眾面前了,所以格調要高一點,品味要高一點。現在,你要從過去的量變到質變,這時候需要文化的支撐!

這番話聽起來言之鑿鑿冠冕堂皇,但怎麼聽都有種奚落郭德綱的味道。德雲社的相聲是快餐,在他眼裡肯定不能算盛宴,也只配在民間小胡同里演出而已。

不過,咱們小老百姓還就是愛吃德雲社的快餐,愛誰誰去吧,我的地盤我做主,任誰也左右不了咱的喜好。

郭德綱更不是吃素的,面對相聲界主流人士的打壓,即興創作了相聲段子《我要反三俗》,辛辣地諷刺了那些利用各種荒唐的理由給別人戴高帽子,為自己的齷齪行為找藉口的「高尚人士」。


相聲界還有一個自認主流人士的演員,此人生得肥頭大耳一臉橫肉,看起來讓人有種膽怯的感覺。說實話這種人真不適合說相聲,看到他避之不及,哪有心情笑。

此人就是孟凡貴,師從相聲前輩高英培,也算是有門有派。雖然混跡相聲界多年,不過他的相聲段子真沒聽過幾段,能和郭德綱媲美的相聲作品更是找不出來。

而對於之前郭德綱返場17次的傳聞,孟凡貴則表示這是不符合相聲演員的道德底線的。孟凡貴一廂情願地認為,郭德綱應該先學做人再學做藝,刨活可恥。

不僅如此,孟凡貴還提出尖銳地批評:郭德綱說的這些傳統相聲,並不只是郭德綱一個人會說,很多同行都會,為啥人家不去說,偏偏郭德綱一個人在那說呢?


看著孟凡貴吐沫星子滿天飛在指手畫腳地評點郭德綱,我能說他這是不是出於嫉妒心作祟麼?有這功夫自己說幾段老百姓愛聽的段子多好,靠著打壓別人你照樣紅不起來。

郭德綱的相聲是有點俗,但是關鍵是接地氣,能說到老百姓心裡去。所以大眾們才心甘情願掏錢買票去看。

不管黑貓白貓,逮住老鼠就是好貓。能逗得觀眾開心一笑,從而力捧德雲社,郭德綱就是相聲界的大咖,也只有他能做得到這一點。

相聲有了郭德綱就黃了,相聲離開郭德綱就黃了。多麼有哲理的話,不過俗也好,黃也罷,觀眾肯掏腰包才是王道不是!

關鍵字: